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1|回復: 0

水浒故事的历史遗存:宋江起义军更像野战部队?(图)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10-8-4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804566309667413.jpg
* ?: j9 z0 A6 @
4 Y, l6 n/ d0 n
梁山,水浒故事中宋江起义军的根据地。

& I! y7 `* ^- b
: ~! U9 X( h) Q& ]

+ R0 |* |0 F: b& E% C    1919年5月4日,激愤的人群涌过北京的街巷,这次爱国游行事件最终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划破时代的“五四运动”。
; R" _* \' ?6 S9 B7 a+ X2 @9 q3 `. P# e6 h  M8 r. J
    那一年,26岁的毛泽东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游行队伍中没有出现他的身影,他已经独自离开北京,去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
+ }$ \+ E% F( B: W3 a  P# F2 K" b9 s/ R2 d% ^9 w! g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的《毛泽东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0 m' ?, E9 e% W) E5 R5 D" F9 c* P) E1 ]& j4 D/ Y
    1919年春天,“他去山东拜谒了孔墓”。     
, A5 r0 D: J1 Z+ B5 H4 Q& n
) ?# ]& S) g; F    “他攀登了东岳泰山,游览了孟子的出生地”。
; c( x" ]$ t7 a: q
  i: F# D7 g7 e' @: a/ c: j5 O0 U( j" a    “然后他又到了梁山”。 $ k# i, c' N- }; {2 [; K) j

/ F! O, P/ U; E4 m6 E    青年毛泽东在梁山留下了怎样的印记?9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已经变得模糊,几乎无从寻找。他为什么要来梁山?《毛泽东传》给出了答案:因为“这是《水浒传》中英雄聚义的地方。”
2 M5 e$ X9 j, U$ r  R0 f
" A. ?. L0 m, y* U    梁山,水浒故事中宋江起义军的根据地。它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最高的主峰只有海拔 197.9米,称不上险峻,可是自古以来却没有人小看它。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水泊梁山”。 9 \$ l# I) b1 X- g6 p( j

* e# G, K$ D) w    在小说《水浒传》中,108名绿林豪杰汇聚在梁山,他们倚仗水泊天险长期驻扎在此,武装抵抗北宋朝廷的统治。 6 `, [% Q' j. h0 l: J) K

- B, R9 V7 v" F! H    我们行走在梁山,寻找水浒故事背后那些真实的历史遗存。 # X" P" }7 ^+ u1 R" |. K

$ f* J0 a+ w& M. q( T4 m    一条山间小路从山北坡蜿蜒南伸,通达梁山主峰,相传是宋江义军运送粮草、兵马往来的要道,在当地被称做“宋江马道”。
: S, U; _9 }) ^8 u( m) g7 ?6 B- I* T, L9 F% T7 M* e/ D
    点将台,是梁山统帅点阅三军的地方。
  n# T7 {- w& e1 |  f: s$ U, S/ i0 M; T5 ~- v# w% q
    疏财台,梁山所得的金银财物,在这里分配给每位将领。
4 _2 v* G' K; F  G3 t* e
3 K5 [# D$ ]; R7 j5 w    一条狭窄的山脊是进入梁山大寨的惟一通道,也是风力最大的地方,称做“黑风口”,这道关口由李逵把守,是梁山第一险关。 : g  s7 n) [) {8 b# F

/ H5 T" O7 Z, ]5 {% L1 a9 U; y' Y    这样的景物在梁山不胜枚举,研究者普遍认为它们大多是附会了文学作品而形成,并非为史实所造就。
: k; R8 W) e# V5 n) x3 p5 P3 b
. f' @9 |7 [: }7 F7 ]; [    残存的一段“宋江寨墙”是梁山上少数被认可的历史遗迹之一,曾是一处真正的古代军事设施。它有一个罕见的设计,在寨门入口处增加了一个拐弯,将寨门隐藏在里面,当地人称它为“扭头门”。当兵临城下时,这种“扭头门”可以抵御攻城车的打击。
0 F0 ?1 J$ P$ N; Y
  z8 N2 x+ Z5 H& j- w/ E1 f2 L    数百年来,统治者多次禁毁《水浒传》,梁山也曾遭到抄剿和灭迹,这些仅存的文物越发显得珍贵。
6 l; e  k6 c+ Q" x
0 o2 `/ f6 G2 q/ d- b4 d    大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承认,这座山就是《水浒传》中那个“水泊梁山”的原型。因为小说中出现的地名,如郓城、东平、兖州、阳谷、中都、济州等等,都在梁山周边真实存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