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08|回覆: 1

[儒家學說] 體用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18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體用探源

體用探源
『體用』探源

【提要】

本文從體、用古文的同源性,【禮記·中庸】的體用關係,甲骨文卜辭『干支』探源,【尚書·洪範】與【周易】的『貞悔』之法,分述中國哲學體用概念的起源。

原題   李守力·『體用』探源

1.體、用二字古文同源

(1)豊、用在卜辭連用

體的繁體為體,本義是身體,讀豊,體、禮的初文都是豊,豊、用在卜辭連用:

叀茲豊用?弜用茲豊?叀茲豊用王? (【甲骨文合集釋文】30725)

丙戌卜叀新豊用。(【殷契粹編】232)

豊字甲骨文

豊字甲骨文
圖1:甲骨文豊字

叀[zhuān],謹也。豊,【說文】『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凡豊之屬皆從豊。讀與禮同。』豊是盛玉的豆器,作祭祀之用。

(2)體、用皆從骨

體,【說文】:『緫十二屬也。從骨豊聲。』

身體之所以從骨,是因為肉體死後百年,唯骨架存焉。骨骼長久,烏龜壽長,故古人取骨骼、龜甲占卜。【論衡·卜筮】:『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用,【說文】:『可施行也。從卜從中。衛宏說。』

用字甲骨文

用字甲骨文
2:甲骨文用字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為骨版;從卜者,示骨版上已有卜兆。卜兆可據以定所卜可施行與否,故以有卜兆之骨版,表施行使用之義。』

【詩·衛風】:『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毛詩正義】:『體,兆卦之體。』此處的『體』仍然有卜骨的古義。

『用』字常見於甲骨文卜辭,在【周易】卦爻辭中也是頻繁出現,凡三十八卦,五十八見。乾坤兩卦有『用九』、『用六』爻題,體現了『用』字占卜的古義。

2.【禮記·中庸】與體用

【禮記·中庸】:『見乎蓍龜,動乎四體。』體用皆歸於至誠,而蓍龜與人之四體連用,則是沿襲卜骨的古義。

體,源於豊,體字的使用或興盛於西周,原始的祭祀逐漸提煉出禮儀,合乎祭祀禮儀的身體舉止謂之『體』,今之『得體』、『體面』等詞就是源於禮儀。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為大本,即是體;和為達道,即是用。庸,【說文】:『用也。從用從庚。』致中和,與帛書【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同義。『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正是『用』的『可施行』之義。

3.『干支』的體用特徵

干支是五行學說的具體參量。先秦【世本·作篇】云:『大撓作甲子。』『甲子』即干支。據東漢宋衷注,大撓是黃帝的史官,所以【作篇】認為干支始於黃帝時代。

【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西經】:『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帝俊,即帝嚳,在黃帝之後,堯帝之前。

【爾雅·釋天】: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

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歲名。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月陽。

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bǐng),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月名。

這是古人用十天干紀年、十二地支紀月的記載。歲陽即天干紀年,歲名即地支紀年。月陽即天干紀月,月名即地支紀月。名,從夕,地支為陰。

在武丁時期的一塊牛胛骨上刻着完整的60干支表,這是目前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干支表。

b3d017b6f1ac2719ebe96c31a68bc108.jpg
3:商代武丁時期60干支表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37986,中華書局,1978-1983年)

【史記·律書】將十天干謂之十母,十二地支謂之十二子。【淮南子·天文訓】相同:『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又:『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老子】曰『地法天』,則是地由天生,故以天干為母,地支為子。以此,干支屬於形而上的數學物理哲學概念,已具備體用的特徵了。干支的使用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了。

4.【尚書·洪範】與【周易】『貞悔』之法與體用

【尚書·洪範】:『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佔用二,衍忒。』

大意:

七,是用卜筮解決疑惑:選擇任命負責卜筮的官員,命令他們掌管占筮的方法。龜兆有的像下雨,有的像雨後初晴,有的像霧氣蒙蒙,有的像時隱時現的雲氣,有的像兩軍交戰,卦象有內卦有外卦。一共有七種,前五種用龜甲卜兆,後兩種用蓍草占卦,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是『天乃錫禹』,故『貞悔』之法適用於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六十四別卦,每一卦各有上下經卦,按【周易】,下卦為貞,上卦為悔。

【乾文言】曰:『貞者,事之干也。』貞悔的貞,是指主幹,即體。

【說文】:『 ef34731bba57a5d0f2fe27cf5f6ab4b9.png ,【易】卦之上體也。【商書】曰貞曰 0e1577d822f9bc369220d9aee29d5494.png 。從卜每聲。』這裏的【商書】是指箕子的【洪範九疇】,因箕子是殷商人故。

【繫辭傳】『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悔字古文從卜每聲,應該是指【易經】的『吉凶悔厲無咎』等占斷辭而言,也就是『用』。

故【易經】的『貞悔』內外卦關係即是體用關係。不僅如此,【易經】有卦辭有爻辭,卦辭是一卦的卦體之繫辭,而爻辭則是六爻之分繫辭,這也是體用關係。

【周易】謂之中國哲學之源,【周易】的貞悔之法也是體用哲學的源頭。

【文獻參考】

1.干支曆法起源考,見拙著【周易詮釋】蘭州大學出版社2016.9

2.陳仁仁.【易經】『用』字試解,周易研究2010年第2期

遊客  發表於 2019-1-19 12:38
體、用二字古文同源?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4-25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體用』探源】學術商榷與補正

李守力先生【『體用』探源】一文鈎沉甲骨、稽考經籍,於體用概念之發生學考察頗具啟發。然就文獻互證與哲學詮釋層面,尚有可申論之處,茲陳管見如下:

一、豊、用同源說之再審視
甲骨文『豊用』連辭確見祭祀語境,然『豊』作為禮器象形(豆中盛玉),其本義側重祭祀儀軌,與『用』之卜兆施行義實屬不同範疇。徐中舒釋『用』為卜骨兆紋之施行,與『豊』之禮器屬性構成祭祀活動的『儀-占』二元結構,二者功能互補而非同源。考諸周代金文,『體』字始從『骨』旁(如曶鼎銘),方強化骨占遺意,此乃『體用』哲學化之關鍵過渡。

二、【中庸】『體用』關係新詮
『中為大本,和為達道』雖可對應體用,然【中庸】更強調『誠』之本體性。『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章明言誠體發用,較之『中和』說更具形上高度。鄭玄注『庸,用也』實含『常道即妙用』義,與【易傳】『顯諸仁,藏諸用』相通,此點可補李先生未及。又『動乎四體』當與【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互參,體現儒家『即身而道在』的體用觀。

三、貞悔、洪範與體用邏輯
【尚書·洪範】『稽疑』章以龜從、筮從並列,實開『體(兆象)用(占斷)』二分法先河。【周易】貞悔體系尤具深意:內卦為貞(體)、外卦為悔(用),【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其悔山』即此例證。李先生未及【繫辭】『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之『體用』動態平衡論,實為遺憾。馬王堆帛書【易傳】『剛柔相濟以為體』說,更可佐證戰國已形成成熟體用論。

四、出土文獻新證
清華簡【命訓】『體之以義,用之以禮』,將體用納入德性實踐;上博簡【恆先】『有出於或,性出於有』之生成論,暗合『即體即用』思維。此類新材料表明,先秦體用論已超越占卜語境,向心性論、宇宙論多向展開。

結語
『體用』概念實經歷『卜骨—禮制—心性』三階段演進。李先生考鏡源流之功甚偉,然若結合新出簡帛與漢唐註疏,或可更完整呈現其哲學化進程。至宋儒『體用一源』說之形成,實已積澱千年文化基因,此乃中國哲學本體論之獨特進路。

(全文798字)

【參考文獻從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