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貌似了解到很多顛簸不破的育兒真理,但如果較真,就會發現這些『真理』的實質並不像它們看上去那樣有理。3 A j# \ a! O0 v1 r, W/ L! I2 F
做了媽媽之後,我們會從書本上或者別的媽媽那裡了解到很多顛簸不破的育兒真理。但是如果我們較較真,就會發現這些『真理』的實質並不像它們看上去那樣有理。
+ i" x4 `9 z, o$ ?4 ?' y( ^0 O 這些可不一定是真理哦:' O2 H6 G7 z! p: f$ k( @
偽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2 f7 Z7 I0 i4 m* R1 {" F/ h
不完全真相:毫無疑問,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外部環境的綜合影響,家庭環境、親子關係等都會成為改變孩子性格的不確定因素。, y1 O9 P* ~5 a# o1 h9 N
・更真實的情況:雖然父母的後天影響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那僅僅是各種影響力的組成部分之一。而與生俱來的基因的作用,對於孩子的性格差別起到30%-70%的決定作用。從雙胞胎身上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他們生長在同樣的家庭,有同樣的父母,在同樣的養育方法下長大,擁有同樣的寵物和玩伴,但是他們還是會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愛好。他們對於從沒有見過的事物有時會表現出極大的反差。同樣是水從淋浴噴頭中傾瀉而出,可能一個孩子表現出極大的恐懼,而另一個則無動於衷甚至興奮無比。孩子不是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
. c9 e- L& G- O& ]: v* p0 Q/ D, j ・我們能怎麼辦: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衛或者維納斯。但是你可以通過教育方式來規範他的行為,指引和影響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沒有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做家務的,但是我們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間保持整潔。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給他接觸音樂和樂器的機會,才能激發他身體內的潛能。
8 ~( D% V3 q( s7 x2 P 偽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時間越長,他就越容易成為好孩子
; D' `1 h+ t7 \$ f ・不完全真相:從給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來講,父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可以依賴的,他可以隨時從父母那裡得到照顧。這對孩子很有好處。
_5 u9 t$ _. A2 }8 [" G" z ・更真實的情況:孩子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並且完全可以應對外界的環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專家們認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樣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細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時,一周7天地圍着孩子轉。
/ \+ n2 |2 p9 { C# N2 c 此外,你時刻不離的做法,未必能夠換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賴感。 W. X* c3 k% M
在一項測試中,研究人員把年輕的媽媽分為三個組:休了產假後馬上去工作的媽媽,在家工作的媽媽和全職媽媽。一年後,針對孩子依賴感的測試顯示,孩子依賴程度最低的組是媽媽在家工作的一組。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只要媽媽在屋裡就可以了,無論她是在打電話、敲電腦、在他面前搖晃奶瓶,還是根本什麼都不做。很多全職媽媽都會發現,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但是一旦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就會『忘恩負義』地把媽媽拋在一邊,興高采烈地享受起集體生活來。
+ K" ?9 K& J$ p4 S" S ・我們能怎麼辦:這件事上沒有非此即彼的簡單答案,每個媽媽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到底什麼樣的方式對自己、對孩子最合適。4 }* s$ I/ z1 f, L, n9 \1 Y0 f
偽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5 Z& t. {7 L7 x3 j
・不完全真相: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充滿愛心、樂於幫助別人、給人安全感並且熱心社會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應該以你為榜樣。
( _; |. @1 I6 A4 f! T& ~ ・更真實的情況:這其實取決於你如何界定榜樣或模範的定義。或許你可以做個試驗,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綠色的樹葉子吃到嘴裡,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你孩子的房間或許還是狼藉一片。很明顯,你怎樣孩子就會怎樣的想法是個謬誤。不要以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長大了如數效仿。
; i7 e Z: I) w+ V2 q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你的工作、你的職務、你的工資高低沒有任何意義。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體會成年人的所謂成功。也有的父母準備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於細微之處見功夫,慢慢成為孩子的榜樣。嘿嘿,想你父母對你的影響吧。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們的意願進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們看來『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 }+ j. G N/ j3 E: W ・我們要說的是:以父母為榜樣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計劃的。我的爸爸說,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每晚睡覺前都會問他:『你今天做了什麼好事情啊?』現在,我的爸爸也在這樣問我。我知道爸爸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別人,所以當我成為媽媽之後,我會把這個好的傳統繼承下去。5 U) `, D) C' ~) w1 L, F
・我們能怎麼辦:你的習慣或者你的技能是無法遺傳的,無論好與壞。舉個有趣的例子,我媽媽從來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現在卻每頓必吃。所以,你只要盡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難為自己。這才是真實的你。+ y( i% k4 r, C- F8 o
偽真理之四:父母應該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 G; s: Y; `! u ` T4 @ ・不完全真相:我們應該盡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為此,我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看看壁櫥里那些棄之不用的插座保護套和嬰兒監視器,那些都是我們愛的體現。9 _5 G* z; M/ l- H$ Y
・更真實的情況:我們正在為孩子花費大量的金錢。在美國,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億美元。注意是億,不是萬啊!有然後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無論現在還是以後。/ ?0 X( V5 o) Y0 p, ~2 s
然後你要再想想,我們這個物質充足的文明究竟會對孩子有什麼導向。充斥各處的廣告教給孩子總是在說『我要,我要,我要!』其實,我們真正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學會什麼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趕緊去買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無限期待和一朝擁有的美好滋味了。
6 d$ |3 @+ V& E, [* W* y 溺愛往往還會成為行為問題的催化劑。越是被嬌慣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現胡吃海塞、發育不良、學習成績差、網癮甚至吸毒的現象。
5 W$ x, b [* c9 g- M6 e1 h ・我們能怎麼辦:你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不是能夠從商場買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糧,簡單且無價,比如愛,比如規矩,比如堅定的意志。8 w" G! ]) I, \6 H6 X
偽真理之五:母親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o6 ?+ q/ [/ q* a* W
・不完全真相:當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愛吃香蕉還是桃子。當他擠着眼睛吭哧的時候,你可以準確判斷出他究竟是困了還是餓了。( V3 X b9 q' P9 Y7 @% y) w( k
這些是不容置疑的。
+ V: _' e7 E: v! i ・更真實的情況: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時,你也不可辯駁地受到一種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觀偏見。因為,你很容易被愛蒙蔽雙眼。你很難像孩子的保姆、老師那樣客觀地看待你的孩子,並且你也不能夠像她們在接觸了很多同齡孩子之後進行橫向比較。所以,一般來說,旁觀者可以給父母提供更真實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斷標準,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L' `: J) z" P, ^. e3 z( ?" f/ {
我們經常會下意識地屏蔽掉別人嘴裡的孩子的短處。而直到更多的人,或者我們信服的人向我們提及這一點的時候,我們才會往心裡去。記得保姆曾經幾次想我暗示,我的孩子可能在聽力方面有問題,但是我總能以各種理由告訴她『不可能,那只是因為……』但是當孩子體檢時,保健醫生鄭重其事地對我說『您的孩子可能存在聽力障礙』後,我才意識到:的確,他每次看電視的時候都要開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說話,都必須像叫喊一樣他才有反應。
' l B3 p1 y! B( ] Z2 N 當然,促使這條『偽真理』長期成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現。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個可愛的小兩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個樣,回到家裡一個樣。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能說會道、任勞任怨,可是回到家裡就又變成了嬌滴滴的小寶寶。有個孩子在外面膽小、收斂,在家裡卻無法無天。無論孩子在你面前更可愛還是更頑劣,那都僅僅是他的一個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