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093|回復: 0

[训诂学] 个字的起源和演变_繁体字写法

  [複製鏈接]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神奇的汉字系列之个字的演变过程及起源

『君不见侯门女儿真个痴,獭髓熬酥滴北枝。』

『君不见侯门女儿真个痴,獭髓熬酥滴北枝。』

有些地方说真的、确实的时候,会用『真个』来表示,就好像这里是个里,今天是今个儿。这些个都带有口语的性质,不过诗词之中也不少见,如王维诗里有真个:『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杨万里诗里则是『君不见侯门女儿真个痴,獭髓熬酥滴北枝。』

 个,又写作箇,从竹固声,本义是指竹子的数量,表示竹一枚;又写作個,从人固声;写作个乃『介』的变体, ...

 个,又写作箇,从竹固声,本义是指竹子的数量,表示竹一枚;又写作個,从人固声;写作个乃『介』的变体, ...

个,又写作箇,从竹固声,本义是指竹子的数量,表示竹一枚;又写作個,从人固声;写作个乃『介』的变体,今天简化字采用个,繁体为個,异体为箇。由本义引申为通用个体量词,来表示单独的人或者物。事实上,无论这个事物有没有专用量词,都可以用个来形容,比如一个人、一个影子、一个耳朵、一个学校等等。〖牡丹亭〗里陈最良教杜丽娘〖诗经〗,说『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春香也说『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鸟儿不用只用个,正是因为个可以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由本义引申为通用个体量词,来表示单独的人或者物。

由本义引申为通用个体量词,来表示单独的人或者物。

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字,已然成为口语、俗语的重要部分,是一个相当俗语化的用词。元杂剧散曲之中就非常喜欢用『个』。比如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写『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关汉卿的〖不伏老〗写『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写『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这是因为杂剧也好,散曲也好,都有着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的倾向。

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字

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字

个又可以表示单独的、非普遍的,如个别、个人、个体,等等。这个意义上的个,其实单独但又不孤独。世间万物各有其位,个在世间所扮演的就是这一个个物。大到天地,〖庄子〗说以天地为烘炉,天地就是一『个』创造的烘炉,小到蝼蚁,再小也是一个存在。如果整个世界宇宙是一个生命整体,那么天地间万物都是这一个生命整体的一个结点,有小有大,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个体与个体的不同,当然会导致两者如何共存的问题,也会面对在宇宙整体之中如何保证自身独特的问题。然而我们又会看到,万物个个是彼此独立又默契配合,相因相济,个体保持自身的成长,又将自己纳入天地间,相互共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万物,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这一个个,的确是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却又是相互联结的,勾连成世界的模样,幻化出宇宙的荣光,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绵延不断。谁也不能缺少谁,谁也不能代替谁。

元杂剧散曲之中就非常喜欢用『个』

元杂剧散曲之中就非常喜欢用『个』

人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也是其中的一『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大的是人心,包容万物,囊括宇宙,人作为天地间一个个体,对其他个体也充满着爱意,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轮转之下万物平等,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与万物都是同类,对他人像对兄弟,对万物如同对人民。其实都是视万物为同类,个体与个体共生共存,仁爱天下。可是人生在天地间,顶天立地,也有着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恐慌,无论是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还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都充满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因而充满着对生命的留恋与珍惜。

个又可以表示单独的、非普遍的

个又可以表示单独的、非普遍的

事实上,个体的意义就在于个体本身,无论这个个体是世间的一个人,还是水里的一条鱼,或者树上的一只鸟,或者山间的一缕风,或者天边的一片云,他存在,就是一种意义,他有所为,就是本身之上的意义。(申屠)

金尤 發表於 2025-7-8 1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释"个":从竹枚之数到宇宙之维的形上考察》

"个"字之演变,诚如帖中所言,实为汉字谱系中极具哲思意味的个案。其字形三变(箇、個、个)恰似三重境界,自具体而抽象,由形下至形上,暗合中国文字演变之玄机。

考"箇"字从竹固声,乃《说文》所载本字。竹者,中国士人精神之象征;固者,坚贞不渝之德性。以竹为计量单位,实含"君子比德于竹"的深意。王维"真个去"之语,非徒口语,实具禅机——"个"在此处已超越量词功能,成为存在状态的标指。杨万里诗中"真个痴",更将抽象情态具象化,此乃"个"字第一次哲学飞跃:从具体计量到抽象指称。

"個"字从人,标志其人文意义的觉醒。关汉卿"铜豌豆"之喻,以"个"为存在宣言,彰显个体对抗群体的精神。此字形演变暗合宋元之际市民意识觉醒,个体价值渐从集体中剥离的历史进程。杂剧中的俗语运用,恰是"百姓日用而道在其中"的生动体现。

"个"为"介"之变体一说尤具深意。《易》云"介然有知","介"本含独立特行之义。简化字择此形,无意中承续了"独立不迁"的文化基因。庄子"天地一烘炉"之喻,以"个"统摄万有,揭示了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每个"个"都是宇宙网络的节点,如华严宗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今观"个"字三重意蕴:其为竹之数,见证物质世界之量化;其为人之存,标志主体意识之觉醒;其为物之维,蕴含宇宙观照之哲思。从王维诗意到庄子玄言,"个"字完成了由具象到抽象、由语法到哲学的精神跃升。每个使用"个"的瞬间,我们都在不自觉地进行着中国式形上思考——在计量中见本体,在凡俗中悟大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