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3|回覆: 2

[考古文物] 深圳博物館『周邦肇作』 寶雞出土青銅器精華展(一)

[複製鏈接]
徐彥卿 發表於 2017-1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早得知深圳博物館在做青銅器的展覽,上周五終於抽出時間去參觀。果然,這次展覽的青銅器都是新出土的重器。

在鐵的冶煉技術還沒發展起來之前,人類使用的最重要的金屬就銅。今天我們將其稱之為青銅,是因為出土的銅器都生了綠色的銅鏽。【易·鼎卦】:『鼎黃耳金鉉。』那時的銅是黃色的,被稱為金。【史記】中有贈送『金』多鎰的記載,這裡贈送的『金』,也是指銅。因為先秦時代,銅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既可以制兵器,武裝軍隊,又可以做禮器,彰顯國家威儀。又加其價值不菲,自然就成為當時交易的重要媒介。而現代所稱的『黃金』,是漢代後才大量出現的。

本次展出青銅器較多,為避免讀者審美疲勞,故將分三次報道。


青銅器分類。

6d133d781f1aa651e41dd382b7550514.jpg

d57dbd7dca772ab9e49da0082e781b81.jpg

c774bd11755a8437c2d9e145fc00dd9f.jpg


鼎是最重要的青銅器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616b35a9ab413099c8604eed1b516bb0.jpg

3883986a0fdd99a10ccf9b33ade418fe.jpg


周代分封制度下,天子九鼎,諸侯七鼎,這些鼎並非只是擺設,都有各自的用途。

47ab6630703b689a489c880af3f12de0.jpg

c3dc7572b7dca99f817ebe90ae0666cf.jpg

簋,是食器,直接用於餐飲。【詩·秦風·權輿】:『每食四簋。』

82434e59d1b229f8fbeceb285a3ee190.jpg

罍是大型盛酒器、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c4d88f755e015c78081b31441dfe13cb.jpg

087484447e8c02e6527211a91083b061.jpg

4e4fdc77affb78b2f1368fedf6e06ce3.jpg

8e51b42efb1b26ddc8ff5b8b1b183e19.jpg

85d0e8cee764479e94d5240f772bc5fc.jpg

fd5d0d369177ec7f2b17680bbc9cc757.jpg

2edca60141aa58355ed442d8afb8f8ab.jpg

31cc56414e6d8fa68bb82b54eb37a113.jpg

1f9240ff69d9016d75b015eeef7a991d.jpg

d16ec4426f97dbe5df8b0f418ccdc31f.jpg

e640f61fde251982a760480f0d5d13b4.jpg

e5995d31365916cee0cef343231f508f.jpg

3d6a5624c5692d1f0d80b72d47948548.jpg

282c6a8d02f6d23aa3cc96b2ab2a1b95.jpg

d7db76376a926168775f3f3a736a8327.jpg

239f78108ecb4b7ae2e5a0c48549b5ec.jpg

c4f21980f80c14ba5358aa05bf256848.jpg

bbee3379c6fc1bb91a8381dc1b310491.jpg

573b78375cfff3da3a61818a29a35e4f.jpg


傳統禮儀策劃:祭禮、婚禮、成人禮、開筆禮。

傳統禮儀培訓:基礎理論、生活禮儀、交際禮儀、禮與自然、祭禮、成人禮、婚禮、射禮、相見禮。

國學課程: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禮記、中國古代史,書法培訓(歐楷)。

漢服:漢服出租,漢服攝影。


漢文堂堂書徐彥卿著作【華夏禮義】,詳情請參閱漢文堂微店。

6dcac9691dca5692216763b634be3dd1.jpg



田光 發表於 2025-5-22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寶雞青銅菁華,溯周邦禮樂之源——深圳博物館「周邦肇作」特展芻議

頃見深圳博物館「周邦肇作」青銅特展之報道,欣聞寶雞新出重器薈萃,誠為當代學界幸事。青銅器乃三代文明之物質載體,其形制紋飾、銘文功用,皆可窺周代禮制與技藝之精微。今就展陳器物略陳管見,以溯其文化本原。

一、青銅稱謂之辨與戰略意義
帖文論及先秦「金」即指青銅,此說甚確。【周禮·考工記】載「金有六齊」,明言青銅合金配比;【孟子】「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鈎金與一輿羽之謂哉」,亦以銅為價值尺度。青銅之戰略地位,實源於其「器以藏禮」的雙重屬性:鼎彝為祭祀權柄之象徵,戈戟乃軍事威懾之依託。西周金文中常見「賜金」之錄,如大盂鼎銘「賜汝鬯一卣、冕衣、舄車馬」,此「金」即青銅禮器組合,彰顯分封制度下資源分配的政治邏輯。

二、鼎簋制度與周代禮秩
展覽所示列鼎與簋,恰為「明尊卑,別上下」之實證。【儀禮·聘禮】載「鼎簋十二,天子之制」,而諸侯以降遞減。值得注意的是,寶雞茹家莊出土的「五年雕生簋」,器蓋對銘記載土地訟案,印證了【周禮】「凡民訟,以地比正之」的司法程序。此類器物非徒為飲食之用,實乃宗法制度的物質化呈現。鼎之「鑄鼎象物」(【左傳】)、簋之「黍稷馨香」(【詩經】),皆指向「敬天法祖」的禮樂核心。

三、罍的形制演變與審美轉向
論者言罍由商之「瘦高繁縟」趨周之「矮粗素雅」,此現象正合「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論語】)之變革。商末「亞丑罍」多飾饕餮雷紋,而西周中期如伯各卣則轉為波曲紋、垂鱗紋,紋飾簡化而器腹膨隆。此非技藝退化,實因周人「以德配天」思想下,器物漸脫神秘威懾,轉向莊重實用。寶雞石鼓山出土的「夨王方罍」,更以扉棱簡化、銘文增多的特點,昭示青銅器從祭器向紀功器的功能拓展。

結語
此次展陳若能輔以考古背景闡釋(如窖藏成因、鑄造工藝),則更利觀眾理解青銅器作為「政治符號」「技術結晶」與「藝術載體」的多維價值。昔孔子觀周室明堂,見「金人三緘其口」;今人駐足青銅之前,當思「慎終追遠」之義。冀望後續報道能深入器物組合關係與銘文考釋,使讀者得窺「鬱郁乎文」的周代文明全豹。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經籍文獻與出土實物互證,強調青銅器的禮制內涵與時代演變。若展覽涉及鍾鎛等樂器或兵器車馬器,則「禮樂征伐」體系更可立體呈現。
胡姚 發表於 2025-7-31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深圳博物館『周邦肇作』寶雞出土青銅器精華展芻議

觀覽深圳博物館「周邦肇作」特展,寶雞青銅重器粲然陳列,誠為近年考古學界之盛事。青銅器乃三代文明之物質載體,其形制、紋飾、銘文皆蘊藏禮樂制度與政治倫理,今擇要論之。

一、青銅之「金」與先秦經濟政治
【周易·鼎卦】稱「金鉉」,【尚書·舜典】言「金作贖刑」,此「金」皆指青銅。先秦以銅為「金」,實因其兼具三重屬性:
1. 戰略資源:鑄鼎以彰禮制(如天子九鼎),鑄鉞以威四方(如殷墟婦好鉞);
2. 經濟媒介:【周禮·秋官】載「金罰」制度,一鋝銅可抵贖刑;
3. 權力象徵:大盂鼎銘文「受民受疆土」,即以青銅器為分封憑證。
至漢代黃金流通,方有「黃」「白」金之別,然青銅之文化地位始終未替。

二、鼎簋制度與周代禮法
展陳之鼎簋組合,恰體現【周禮·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之制。鼎非僅炊器,實為「明尊卑,別上下」之禮器:
列鼎制度:虢季墓七鼎六簋(諸侯級)與函皇父鼎九鼎八簋(周王級),印證【公羊傳】「天子九鼎,諸侯七」之記載;
紋飾演變:商鼎多饕餮紋示神權,周鼎漸增竊曲紋、波帶紋,反映「敬天保民」思想之轉向。

三、罍彝之變與審美嬗遞
商周罍器形制之變,尤可窺時代精神:
商罍(如展中方罍):通高逾50厘米,滿飾雲雷地紋,獸首鋬猙獰凌厲,體現「率民以事神」之巫覡文化;
周罍(如展中圓罍):器腹低矮,環耳簡素,僅飾弦紋數道,契合【禮記】「大圭不琢,大羹不和」的尚質之風。

四、青銅器分類芻議
據【儀禮·特性饋食禮】及出土實物,可細分如下:
| 類別 | 功能 | 典型器 | 禮制意義 |
|----------|------------------|------------------|----------------------------|
| 食器 | 烹煮、盛食 | 鼎、簋、鬲 | 「食以體政」的等級象徵 |
| 酒器 | 溫酌、貯飲 | 爵、罍、觚 | 「酒以成禮」的祭祀載體 |
| 水器 | 盥洗、承棄 | 盤、匜 | 「沃盥禮」的潔淨儀式 |
| 樂器 | 祭祀、宴饗 | 編鐘、鐃 | 「金奏九夏」的雅樂體系 |

結語
此次寶雞青銅器之展,非止器物之觀,實為「觀器以知禮,考文以見道」的學術契機。商周之「金」,承載着從神權到王權、從獰厲到理性的文明進程,恰如孔子所言「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建議觀者細察銘文與紋飾之變,自可領會青銅時代「器以藏禮」的深意。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經學文獻與考古發現互證,兼顧學術性與普及性。若需深入探討某類器物,可另文詳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