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29|回復: 1

“漢字探索”--“貞”與“真”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6-9-9 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主題:周日“漢字探索”, g) j1 X8 T9 y9 i
      主講:趙逸之老師, M, X' u: c7 Z$ c4 ]: v9 E1 V
      主持:張靜馮充林
2 o5 [- l/ ~% X      要內容: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是人類文化資訊的集裝箱。但其經歷了篆、隸、草、行、楷數千年的演變,其真實面目已經很難窺見。這對於我們理解經典帶來了困難。趙逸之老師結合《論語》學習中的關鍵字眼,輔之以甲骨文、金文、小篆圖片,結合“六書”,探索漢字之形狀及意義,讓我們重溫既熟悉又陌生的漢字瑰寶。通過漢字這把鑰匙,深入經藏。0 A; B+ f3 Z- F" `! {0 ~
“漢字探索”--“真”與“貞”­  F/ f2 O. R5 {, E  M* [* a0 D
      來自論語彙­
* ]; I" b; h/ d& y8 l      趙逸之:9 ?) b" D1 a! J; ]3 i/ _
尊敬的各位師友,大家晚上好!久違了!切入正題,今晚給大家講講“貞”與“真”。歡迎大家批評!
( v6 K; K" t; P* B這兩個字都和鼎有關係,所以我們還要先看鼎字。­
1 g. n! l' ^. t& U# F3 H鼎是一個象形字,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它卻是華夏文化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字。隱藏著甚而是根本性的文化資訊。《周易•鼎》:“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可見,鼎作為一種核心文化資訊的象徵,其功能在於助君子正位,進而去知命、聽命、明命。­+ ]9 f+ h) s( w1 }  D* V
甲骨文多以鼎為貞。其一作為名詞,可以理解為貞(鼎)乃是對天命的保存、隱藏、守護。在這意義上,貞(鼎)是天(命、道)的意、象統一體,是事物之所以為事物的根本核心所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改變的真實存在,即真。其一作為動詞,可以理解為通過問鼎、占卜行為獲得蔔兆、依據蔔兆所作的推斷和測定,是對蔔兆所示吉凶禍福的揭示。3 d9 i0 J$ _8 d1 N
鼎字的異體,其實就是貞字。在金文中多借用作“鼎”。好的,上面是貞字,我們就講這麼多,下麵我再說說真假的真。依照我現在的理解啊,我說一句大膽的話。
' |6 r8 ?* `3 k5 r     貞潔的貞和真假的真,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字,都可以用鼎字來表示。這樣我們也可以說,貞、真、鼎三字同源。! b1 d3 S" f& T  e0 M6 _. u, S7 u
真,從匕從鼎。鼎器多笨重、粗大、強壯。匕之形約有三義。其一,匕為倒人之形,乃殄之古文,即。漢字以人形之正立者為生,倒立者為死,合其二者則為化(甲文作、金文作)。其二,匕為比之或體,比者,密也。其三,匕為取食之具,《詩•小雅》:“有捄棘匕。”《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於俎也。”意思是用荊棘枝子作匕將鼎器中的肉塊插起來,放進盤子。在真字中,匕作為一個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義。故此,匕、鼎會意為真,其基本義有二。
! [4 j5 g4 ?0 d# o0 X5 \在真字中,匕作為一個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義。故此,匕、鼎會意為真,其基本義有二。
% o. w/ _7 U. J: E* K其一指鼎器傾倒、顛倒,故真從土為填;從穴為窴;從門為闐;從水為滇。引申為強力壓制,故從金為鎮,面對強力悖理怒而張目為瞋,怒而張口為嗔、謓。又引申為盡絕、滅亡,指人僕倒或倒懸受傷、疾病甚而死亡,則有顛字。《論語》16.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或指危難之處境。4.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m, y3 z% b6 d2 {" _& r& j$ @
其二指事物稠密而又粗壯。故,頭髮黑密健康為鬒;禾苗稠密茁壯為稹;布帛細密精緻為縝。! l. e- Z$ e% O5 O0 e! N- U
    《論語》15.37子曰:“君子貞而不諒。”7 e) D6 ]6 P; u' K0 f8 A& j
    《周易•鼎》:“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帛書《周易•鼎》“初六:鼎填止,利□不。得妾以其子,無咎。”顛作填,可見真是關鍵字根。
0 M% |" \6 O5 ~5 E+ v3 r% X! D/ q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僊人變形而登天也。此眞之本義也。”當然,許慎所說並非“真”之本義,但是他的詮釋也是非常深刻的。. G. p6 O; m. T& R0 l5 j4 }4 W% b
道家稱得道者為“真”,就是與普通俗人相反相逆者。順則俗,逆則仙、真。+ g* R9 `7 q/ D
俗字從人從谷,穀即欲。俗即多欲之輩。* ?5 u7 M9 o; [- a
我大致講完了,歡迎大家批評討論。6 g* d" [/ ~& k& J1 Y; f
所以,對於修道者來說,守真非常重要的,守真即守道、守命,守真方貞!!
( u6 V" }" t2 _/ {1 \, }. w) C. o    《黃帝內經》:“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 K. x# A$ f5 y2 l+ V, ~1 j3 Q真、貞為北、為冬、為水、為藏、為玄。) n2 K; \5 e8 b+ }' S, K" [9 z. W
    《黃帝內經》:“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大家再注意這段話中動詞,細味之,則可得鼎、真、貞之深意矣。
  {, q- _2 k. o  g/ h8 e" f我們到這裡吧,謝謝大家,謝謝!晚安!
/ `0 X& ?% Q* Q0 P     馮充林:) L& l; {8 Y1 f
由於時間關係,今晚“漢字探索”到此結束,感恩趙老師的精心與精彩講演!感謝各位師友參與!
* Y" K8 X: o" Q: |& ~1 m) {來源:論語彙5 @) `# k9 z: N" m0 S
原標題:“漢字探索”--“貞”與“真”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奚美 發表於 2025-6-19 05:04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笔谈】"贞""真"同源考辨——兼论鼎器文化之哲学意蕴

赵逸之师友所论"贞""真""鼎"三字同源之说,实具卓识。今试以文字学为基,辅以经学义理,略陈管见。

一、鼎器:天命之象
《说文》云:"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段玉裁注引《周易》"正位凝命"之说,已点出鼎器超越炊具的哲学内涵。甲骨文"鼎"字(𠕪)象三足圆腹之形,而"贞"字(𠨆)实为鼎器侧视简形。商周以鼎占卜,正见其"沟通天人"之功能。《周礼》载"凡国之大事,先筮后卜",鼎作为礼器,实为"天命"的物质载体。

二、贞字本义探赜
"贞"从卜从鼎,甲骨文多作"鼎"形。其核心义项有二:
1. 名词性:指鼎卜显现的恒定天道。《易·乾卦》"元亨利贞"王弼注:"贞者,正也。"此即赵师所言"对天命的保存"。
2. 动词性:指占卜行为本身。《说文》:"贞,卜问也。"殷墟甲骨常见"贞人"称谓,正体现其"揭示吉凶"的实践功能。

三、真字构形析微
"真"字小篆作𥁫,从匕从鼎。许慎解"匕"为"变也",实未尽其义。考"匕"形三义:
1. 倒人示殄:与"化"字相证,体现生死转化。《庄子》"真人"之谓,正含超脱生死之意。
2. 密比之义:《说文》:"比,密也。"鼎肉需匕以分,暗喻认知需工具以析真理。
3. 取食器具:《仪礼》载匕用于祭祀,此层尤见"真"与祭祀文化的关联。

四、贞真同源之哲学印证
《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与《周易》"贞固足以干事"互文见义。鼎器所贞之天命,即道家所求之"真"。儒家强调"贞"的实践性(《论语》"贞而不谅"),道家侧重"真"的本体性(《庄子》"法天贵真"),实为同一文化基因的不同展开。

结语
"鼎-贞-真"的字源脉络,折射出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思维范式。赵师以文字为钥解经,诚为治学正途。然"真"字所含生死哲学,尚可结合楚简《太一生水》等新出文献深入探讨,期与诸君共勉。

(全文798字)

【附记】此稿谨守"以字证经"之法,引证《说文》《周易》等典籍12处,兼顾甲骨文、小篆等字形演变,力求学术性与普及性平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