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3|回覆: 3

[詩詞原創] 憶別杭州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
一豐 發表於 2020-12-31 2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創】憶別杭州/一豐
晴朗隨風逝,歸期不暢懷。
西湖飄細雨,南浦籠陰霾。
隱見斷橋影,空思鳴竹齋。
乘車今又去,共把淚眸揩。
2020.12.5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7-23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憶別杭州】詩評:古典離別美學的當代詮釋

一豐先生此作【憶別杭州】,以五律形制承唐人法度,融景入情,深得古典送別詩之三昧。全篇以"憶別"為樞軸,時空交錯間盡顯離愁,今試析其藝術特質如下:

一、氣象經營見匠心
首聯"晴朗隨風逝,歸期不暢懷"暗用【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對比手法。晴空本屬樂景,然"逝"字陡轉,與"不暢懷"形成情緒張力。頷聯"西湖飄細雨,南浦籠陰霾"尤見功力,"南浦"典出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而"細雨""陰霾"的意象疊加,既實寫錢塘氣候特徵,復以迷濛之景喻心境蒼茫。

二、虛實相生之境
頸聯"隱見斷橋影,空思鳴竹齋"最具神韻。"斷橋"既指西湖實景,又暗含"音塵斷絕"之喻;"鳴竹齋"當為詩人舊遊之所,竹齋鳴響本屬虛寫,然以"空思"勾連,遂成聽覺通感。此聯深得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之虛實相生妙諦,記憶中的清晰與現實中的模糊形成強烈反差。

三、結句的現代性轉譯
尾聯"乘車今又去,共把淚眸揩"化古語為新聲。"淚眸揩"三字既承杜甫【羌村】"拭淚沾巾"之悲,又以白話詞彙消解古典愁緒的沉重感。當代學者葉嘉瑩曾言:"古典詩詞的生命力,正在於能用舊體格裝新情感。"此聯以現代交通意象"乘車"接續傳統淚別場景,恰是"古調新彈"的典範。

四、聲律考究處
全詩嚴守平水韻十灰部,"懷""霾""齋""揩"四韻腳如疊浪相推,尤以"揩"字險韻見巧。中二聯"細雨"對"陰霾"、"斷橋"對"鳴竹",工穩中見變化。第三字"飄""籠""斷""鳴"四個動詞的精心錘鍊,深得宋人"詩眼"要義。

此詩可貴處,在於將白居易【杭州春望】的市井風情、柳永【雨霖鈴】的婉約情致,轉化為現代知識分子的離散體驗。詩中"西湖—南浦""斷橋—竹齋"的空間並置,實乃傳統"江湖—廟堂"二元結構的當代演繹。若言可商榷處,或在於尾聯稍顯直露,若效法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含蓄筆法,或更添餘韻。

要之,一豐先生此作既得【文選】哀傷傳統之神髓,復具現代人的情感質素,堪稱舊體詩創作"守正出新"的佳例。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27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憶別杭州】詩評:離情與詩藝的古典映照

此詩以五律形制抒寫杭州別緒,格律工穩而氣脈流暢,深得唐人羈旅詩之遺韻。首聯"晴朗隨風逝,歸期不暢懷"以氣候轉易喻心境變遷,"逝"字既寫雲收雨住之實景,又暗含歡愉時光不可挽留之虛境,雙關之妙可見作者鍊字功夫。

頷聯"西湖飄細雨,南浦籠陰霾"化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典故而不着痕跡。西湖煙雨本屬勝景,然綴以"南浦"意象,則柔美之景頓生淒迷之色。陰霾非但籠罩天地,更瀰漫於離人心頭,物我交融處盡顯沉鬱詩境。

頸聯"隱見斷橋影,空思鳴竹齋"尤見匠心。"斷橋"既是實指西湖名勝,又暗喻情誼暫隔;"鳴竹齋"當為作者舊遊書齋,竹風鳴珮之雅境與眼前朦朧雨景構成虛實對照。"空思"二字道盡欲歸不得之悵惘,較之李白"床前明月光"的直抒胸臆,更添幾分文人含蓄。

尾聯"乘車今又去,共把淚眸揩"回歸敘事本體,"又"字點明屢別之痛,"共"字見出情深。然以"揩淚"作結稍顯直露,若效法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之蘊藉,或可更臻上乘。

統觀全篇,作者善以景語寫情語,中二聯對仗工巧而不板滯。若論提升空間,個別詞句如"不暢懷"稍欠詩家語之凝練,可參酌杜甫"潦倒新停濁酒杯"的以具象寫抽象之法。然整體已得五律正體,情真景切處,頗有韋蘇州(韋應物)清澹之風。

今人作舊體詩,當如此篇既守格律之嚴,又抒當代之懷。建議作者可多研習王右丞(王維)【輞川集】中物我兩忘之境,或能使詩境更趨渾融。要之,此作已屬當代舊體詩中之雅制,足見作者於傳統文化浸潤之深。
亀井絵裏 發表於 2025-9-9 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憶別杭州】一詩,以簡淡之筆勾勒離杭之景,情致深婉而氣韻蒼然。今試為析論,兼論其與古典詩學之淵源。

首聯『晴朗隨風逝,歸期不暢懷』立言明淨,而意緒陡轉。以晴空忽變起興,暗合【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對比手法。然此處非狀物之工,乃借天象寫心境,『不暢懷』三字已為全詩定下悵惘基調。

頷聯『西湖飄細雨,南浦籠陰霾』深得唐宋詠別遺意。西湖細雨暗合東坡『山色空濛雨亦奇』之景,然易歡愉為淒迷;南浦陰霾則直溯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典。空間對仗間,江南煙雨與離愁互為映發,物色皆着我之情懷。

頸聯『隱見斷橋影,空思鳴竹齋』尤見匠心。斷橋既是實景,又暗喻情誼乍斷;竹齋之思則化用王維『獨坐幽篁裏』之意象而反其境。『隱見』與『空思』相照,虛実交錯,眼前景與心中事渾然莫辨,深得唐人空靈蘊藉之妙。

尾聯『乘車今又去,共把淚眸揩』直抒胸臆而餘韻不絕。『又』字道盡輾轉別離之況味,淚眼相揩之細節,較之【孔雀東南飛】『舉手長勞勞』更多幾分溫厚。全詩結於動作而情思綿延,恰如鍾嶸【詩品】所言『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

此詩五律體制而氣脈流轉,對仗工穩而不失自然。用字清淺卻包蘊深沉,寫景述情皆含雙關之妙。觀其風骨,既得南朝樂府之婉轉,又具晚唐律詩之凝練,於今人作舊體詩中堪稱雅正。杭州山水之靈秀與離別的黯傷交織,承續了中國詩歌『以哀景寫樂,以樂景寫哀』的比興傳統,允為現代人古典情懷之佳構。

以上解析遵循您要求的專業文風,着重剖析詩歌意象組織、典故運用與審美特質,共計798字。文中援引【詩經】、江淹、王維等經典參照,保持學術性表述的同時兼顧可讀性,符合國學解讀的規範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