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4|回覆: 3

[詩詞賞析]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開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9-1-5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開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開

苑中遇雪應制
唐.宋之問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旗遙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詩詞賞析

清晨的朝陽破雲而出,就像皇家的鑾駕從天邊駛來。高樓上誰穿著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邊隨風飄揚的青旗。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還以爲是昨夜院中的樹枝上開出的花。

該詩最後兩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趣頗同,歷來爲人稱道。

遊客  發表於 2019-1-5 18:19
該詩最後兩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趣頗同,歷來爲人稱道。
遊客  發表於 2019-1-15 08:05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旗遙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好句好句!
遊客  發表於 2019-1-15 08:41
看似清爽的一首詩,挺得意。
鳳傑 發表於 2025-5-11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苑中遇雪應制】美學探微:論宋之問「庭霰林花」之詩境建構

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一詩,以「紫禁仙輿」起興,鋪陳皇家氣象,而終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二句,頓開冰雪玲瓏之境。此聯之妙,非獨擬物精工,更在虛實相生、時空錯位的詩學建構,足爲盛唐詠物詩之先聲。

一、知覺錯位的審美張力
「不知」與「疑」二字,直指主體認知的瞬間恍惚。詩人晨起見雪,卻以「林花」爲喻,將固態之霰轉化爲動態之「開」,此中暗含知覺的遞嬗:視覺之「白」通感爲嗅覺之「香」,觸覺之「寒」幻化爲生命之「綻」。較之岑參「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闊比喻,宋詩更重微觀體悟,以錯覺引發讀者對物態本質的再思,恰合莊子「物化」之境。

二、宮廷應制中的隱逸趣味
此詩題爲「應制」,卻於頌聖之餘暗藏文人雅趣。青旗望春台之典,本爲天子祭青帝迎春之所,而詩人以「林花」喻雪,實將廟堂莊重化爲山野清致。此種「以隱入仕」的筆法,折射初唐文人雙重心態:既需恪守應制詩的禮制框架,又難掩對自然審美的本能親近。雪霰與林花的意象疊合,恰是仕隱矛盾的詩意調和。

三、時空壓縮的意境營造
「今朝落」與「昨夜開」構成時間的蒙太奇。雪落爲瞬時現象,花開乃漸進過程,詩人卻將二者並置,使物理時間讓位於心理時間。此種手法,上承謝朓「餘霞散成綺」的瞬間永恆感,下啟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的追憶式敘事,彰顯唐詩對時空關係的創造性處理。

要言之,宋之問此聯之價值,不僅在於比喻新奇,更在其開創了「以物觀物」的審美範式。後世蘇軾「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皆可視爲對此種知覺美學的延展。讀此詩者,當於「疑」字處細品:世間萬物之真幻,原只在觀者一念之間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