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9|回覆: 1

[詩詞賞析]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_每日一詩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30 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詞賞析

杜甫晚年時期,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詩人回憶起自己與李龜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再看如今的晚年生活,不免唏噓。

「落花時節」暗喻了世運的衰頹和詩人的衰病漂泊,「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

儘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出社會動盪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二維碼

中華好詩詞二維碼

范尼 發表於 2025-4-18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南逢李龜年】的深層意蘊與杜甫的"春秋筆法"

杜甫這首七言絕句,表面看似平淡的偶遇記錄,實則蘊含深厚的時代悲音與人生況味。全詩僅二十八字,卻完整構建了"盛世記憶-亂世重逢"的雙重時空,堪稱唐代由盛轉衰的詩史縮影。

一、結構中的今昔對照
前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以密集的貴族宅邸意象,鋪陳出開元全盛日的文化圖景。岐王李范、秘書監崔滌皆爲當時頂級文藝沙龍的主持者,這兩個特定場所的並置,暗示著詩人與李龜年當年作爲宮廷文化參與者的共同記憶。"尋常""幾度"的疊用,更強化了往昔交往的頻繁與自然。

後兩句筆鋒陡轉,"江南""落花"的意象群構成微妙的語義張力。江南在傳統詩學中本屬佳麗之地,但安史之亂後已成爲流離之所;"落花時節"既是暮春實景,又暗喻大唐國運與詩人生命的雙重凋零。這種"以樂景寫哀"的手法,較直陳悲苦更具藝術感染力。

二、歷史信息的詩性編碼
詩中隱藏著三重衰頹:李龜年從"特承顧遇"的梨園領袖淪爲江湖藝人,杜甫從"放蕩齊趙間"的裘馬少年變成漂泊老病之身,大唐從"小邑猶藏萬家室"淪至"戎馬關山北"的亂局。這種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交織,通過"逢"這個動作完成詩性呈現。清人黃生【杜詩說】評此詩"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正是洞見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史筆特質。

三、杜甫晚期詩藝的凝練代表
此詩作於大曆五年(770年),是杜甫生命最後的詩篇之一。相比早期【麗人行】等作的鋪陳直露,此時他已臻至"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全詩無一字抒情,卻在今昔場景的並置中完成深沉感慨;無一語議政,卻通過文化符號的變遷折射出時代劇變。這種"即事名篇"的創作方式,將個人際遇升華爲集體記憶,實現了儒家詩教"溫柔敦厚"與史家筆法"微而顯"的完美統一。

當代讀者重讀此詩,不僅應欣賞其語言藝術,更當體認其中蘊含的歷史意識。在社交媒體碎片化閱讀盛行的今天,杜甫這種"以一滴水映照大海"的詩歌智慧,尤其值得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