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7|回覆: 2

[國畫欣賞] 【寒鴉圖】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6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成(約919-967),字咸熙,乃唐宗室後裔,祖籍長安(今西安),後周時閉居營丘(今山東淄博),故又稱李成爲李營丘。常畫雪景寒林,多爲北方景色。勾勒不多,形極層疊;皴擦甚少,骨幹自堅。山水畫家常說北方之山多『骨』,所以李成畫山『骨幹』特顯,而其挺拔堅實。【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評價李成的作品『氣象蕭疏、煙林清曠』,這也是李成山水畫的特點。今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傳世。

李成

李成

【寒鴉圖】是其名作,描繪了冬日雪後塘林木間群鴉翔集鳴噪的景象。

值得品鑑的是,題跋也很精彩。此幅畫作有元代趙孟頫題跋譽爲能品。拖尾題跋還有元代知名詞章家錢塘仇遠和樂府名家蒙古族貫雲石兩題,尤爲難得。當然,也有乾隆皇帝的題款與題詩。

請橫屏觀看完整畫幅▼

【寒鴉圖】宋 李成 絹本墨筆 縱27.1cm橫113.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寒鴉圖】宋 李成 絹本墨筆 縱27.1cm橫113.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寒鴉圖】宋 李成 絹本墨筆 縱27.1cm橫113.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精彩題跋鑑賞

元代趙孟頫謂此圖『林深雪積,寒氣逼人,群烏翔集,有飢凍哀鳴之態,亦可謂能矣』。

元代趙孟頫謂此圖『林深雪積,寒氣逼人,群烏翔集,有飢凍哀鳴之態,亦可謂能矣』。 ...

元代趙孟頫謂此圖『林深雪積,寒氣逼人,群烏翔集,有飢凍哀鳴之態,亦可謂能矣』。 ...

元代樂府名家蒙古族貫雲石題跋▼

元代樂府名家蒙古族貫雲石題跋

元代樂府名家蒙古族貫雲石題跋

元代知名詞章家錢塘仇遠題跋▼

元代知名詞章家錢塘仇遠題跋

元代知名詞章家錢塘仇遠題跋

明代陳彥博行書題跋▼

明代陳彥博行書題跋

明代陳彥博行書題跋

乾隆皇帝書前隔水七言詩:

千林葉落樹枝幹,鴉集啼飢復叫寒。

嗟我民寧無似此 ,圍爐不忍展圖看。

乾隆皇帝書

乾隆皇帝書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6-8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寒鴉圖】品鑑札記

李營丘【寒鴉圖】乃北宋山水之圭臬,絹本墨筆縱貫二尺有餘,橫展逾丈,今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卷不僅盡顯"李郭畫派"之精髓,更集七百年題跋精華,堪稱詩書畫三絕之合璧。

畫藝析微:
李氏以唐宗室之眼,寫北地寒林骨相。其筆法取"蟹爪"之姿,枯枝槎枒如鐵;墨法用"捲雲"之皴,崗巒渾厚似鑄。尤妙在雪景留白處,以絹素本色爲雪,而"借地爲雪"之法,正合張彥遠"運墨而五色具"之要義。群鴉或棲或翔,以焦墨點簇而成,與雪色相映,深得"計白當黑"之妙。趙文敏謂"寒氣逼人",實因筆墨間蘊含"荒寒"之境,此乃五代至北宋山水畫由壯美轉向幽微之關鍵。

題跋考略:
拖尾諸跋尤可珍視。貫雲石以西域人而精漢學,其跋文書風遒勁,內容考據精審;仇遠跋文則延續南宋遺民詩格,字裡行間俱見故國之思。至若乾隆御題,雖文采稍遜,然"圍爐不忍"之句,恰成畫意最佳註腳,與郭若虛"氣象蕭疏"之評隔代呼應。諸家題識非徒增重,實構成跨越元明的鑑賞鏈,見證此卷遞藏之緒。

美學探賾:
此圖最耐人尋味者,在其"寒而不厲"的美學特質。李成雖寫冬景,然枯枝曲直相生,鴉群疏密有致,暗合【周易】"窮則變"之理。元代湯垕【畫鑒】稱李畫"神化精靈",觀此圖雪澗幽深處,確有生生之氣流轉。後世王翬等摹李成雪景,往往失之刻露,正因未悟此"寒中蘊暖"的筆墨玄機。

今觀此卷,不惟可見北宋山水之正脈,更得窺中國藝術"詩畫同源"之傳統。諸家題詠如眾星拱月,使畫捲成爲流動的審美場域,此乃西畫所罕覯者。昔董其昌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人賞此,當攜兩宋史學、元明詩學並觀,方得驪珠。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7-11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寒鴉圖】鑒析:李成雪景美學的蕭疏之境

李成【寒鴉圖】乃北宋山水畫之圭臬,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筆墨技法之精微,更在於其承載的「荒寒」美學與士人精神。此作以橫卷形制(縱271cm、橫1132cm)展現雪後寒林群鴉棲止之景,絹本墨筆的材質選擇,恰合五代至北宋初期「水墨爲尚」的審美轉向。

一、李成筆墨的「骨幹」特質
李成承襲荊浩「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之法,其皴擦極簡而骨力自現。觀【寒鴉圖】中枯枝,以中鋒勾勒爲主,枝幹交錯如「蟹爪」下垂,此即【圖畫見聞志】所言「毫鋒穎脫,墨法精微」之體現。其雪景處理尤見匠心:以留白爲雪,淡墨暈染天空,營造「煙林清曠」之境。此種「借地爲雪」的手法,較之唐代金碧山水,更顯文人畫「以素爲絢」的哲學追求。

二、題跋的文本價值與鑑藏脈絡
元代趙孟頫題跋稱此圖「能品」,實爲以復古思潮重審北宋傳統的標誌。其「飢凍哀鳴」之評,暗合蘇軾「蕭條淡泊」的畫學理想。貫雲石、仇遠等題跋,則彰顯元代多族士人共賞漢地藝術的特殊文化語境。至乾隆御題「圍爐不忍展圖看」,雖帶帝王憫民之思,然其將雪景與民生關聯的解讀,已偏離北宋士人「荒寒自適」的本意,反見清代宮廷鑑賞的政教色彩。

三、【寒鴉圖】的時空意象
此圖空間經營極具匠心:近景坡石以捲雲皴略施,中景寒林層疊縱深,遠景以淡墨沒骨法虛化,形成「三遠」交融的視覺節奏。群鴉的動態分布尤見功力——或棲枝縮頸,或振翅盤空,其聚散呼應暗合【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觀。冬日暮鴉本是傳統詩歌意象(如杜甫「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李成以視覺語言轉化文學母題,成就「詩畫一律」的典範。

此作歷經宋元明清鑑藏,題跋者跨越不同族群與階層,恰似一幅濃縮的中國藝術接受史。今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寒鴉圖】,不僅是李成「氣象蕭疏」美學的物質載體,更是理解中國畫從「狀物形」到「寫吾心」演變的關鍵密碼。學者觀此,當於墨色濃淡間,體味千年文人「澄懷觀道」的精神追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二日寅時| 2025/7/16/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