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74|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珍品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5-18 1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快雪堂法書】 無刻石年月。涿州馮銓匯集晉王羲之至元趙孟頫歷代書法家墨跡,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並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宛陵劉雨若摹刻。劉光暘爲鐫刻名手,刻法秀潤,有『天畫神鏤』之譽。此帖後傳入清宮內府。原石長短寬窄不一,且有木刻3版,入內府後將長短寬窄統一,並將木板換石重刻。原石嵌快雪堂兩廊,即現在北京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拓本有涿拓、建拓、內拓之分。

【快雪堂法書】帖,雖卷數不多,卻是當時諸多匯帖中頗爲重要的一部。本卷收顏真卿小楷【九歌】等作品,共27個頁面。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

(請橫屏觀看)

【快雪堂法書】 無刻石年月

【快雪堂法書】 無刻石年月

涿州馮銓匯集晉王羲之至元趙孟頫歷代書法家墨跡,

涿州馮銓匯集晉王羲之至元趙孟頫歷代書法家墨跡,

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並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

並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

宛陵劉雨若摹刻

宛陵劉雨若摹刻

劉光暘爲鐫刻名手,刻法秀潤,有『天畫神鏤』之譽

劉光暘爲鐫刻名手,刻法秀潤,有『天畫神鏤』之譽

此帖後傳入清宮內府

此帖後傳入清宮內府

原石長短寬窄不一

原石長短寬窄不一

且有木刻3版

且有木刻3版

入內府後將長短寬窄統一

入內府後將長短寬窄統一

並將木板換石重刻

並將木板換石重刻

原石嵌快雪堂兩廊

原石嵌快雪堂兩廊

即現在北京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

即現在北京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

拓本有涿拓、建拓、內拓之分

拓本有涿拓、建拓、內拓之分

【快雪堂法書】帖,

【快雪堂法書】帖,

雖卷數不多

雖卷數不多

卻是當時諸多匯帖中頗爲重要的一部

卻是當時諸多匯帖中頗爲重要的一部

本卷收顏真卿小楷

本卷收顏真卿小楷

顏真卿小楷【九歌】

顏真卿小楷【九歌】

小楷【九歌】

小楷【九歌】

【九歌】等作品

【九歌】等作品

共27個頁面

共27個頁面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

顏真卿卷

顏真卿卷

是當時諸多匯帖中頗爲重要的一部

是當時諸多匯帖中頗爲重要的一部

匯集晉王羲之至元趙孟頫歷代書法家墨跡

匯集晉王羲之至元趙孟頫歷代書法家墨跡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5-19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考略及藝術價值芻議

【快雪堂法書】作爲明末清初重要的匯刻叢帖,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向爲學界所重。涿州馮銓以所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爲冠冕,集晉唐至元代名家墨跡,延請宛陵劉雨若摹勒,劉光暘鐫刻,終成此帖。其中顏真卿卷所收小楷【九歌】等作,尤可見魯公書法之精髓。

一、版本流變考
是帖刻石歷經三次重要嬗變:初刻時石材形制參差,含木版三塊,此即"涿拓"本;入清內府後經乾隆朝整飭,統一規制並易木爲石,是爲"內拓"本;另有"建拓"本流傳民間。現存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之刻石,乃經內府改造後的遺存。三種拓本中,涿拓最得原貌神韻,內拓雖工整卻稍失天然之趣。

二、顏書藝術特徵
卷中所收顏真卿小楷【九歌】,結字寬博而氣度恢宏,筆法方圓兼備。觀其點畫,橫細豎粗之對比明顯,捺筆重按後迅疾出鋒,猶存北碑遺意。章法上字距緊密而行氣貫通,墨色濃淡變化在刻工劉光暘"天畫神鏤"的刀法下得以完美呈現。此作與【麻姑仙壇記】同爲顏氏小楷典範,然因流傳稀少,更顯珍貴。

三、刻帖價值重估
【快雪堂法書】雖卷帙不繁,然選帖精審,摹刻之精堪稱明代法帖之冠。劉光暘運刀如筆,將顏書"屋漏痕"般的質感轉化爲石刻語言,使墨跡的飛白、滲化等效果皆得以保留。較之【淳化閣帖】等官刻法帖,此帖更多文人意趣,馮銓在選帖時尤重書家個性表達,故顏真卿卷能充分展現其"忠義之氣溢於毫端"的藝術特質。

此卷不僅爲研究顏真卿書法提供了重要範本,更反映了明末清初文人法書鑑藏的審美取向。其藝術價值在於:既保存了唐代書法的正大氣象,又通過精妙的刻工技藝,使後世得窺晉唐筆法之真傳。學者臨習時當注意,石刻與墨跡畢竟有別,宜參酌敦煌遺書中的唐代寫經小楷,方能更全面把握顏氏小楷之本來面目。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7-22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快雪堂法書】顏真卿卷考略

【快雪堂法書】乃明末涿州馮銓所輯歷代法書匯刻,其價值之重,於匯帖史上堪稱"珪璋特達"。此帖以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冠首,宛陵劉雨若摹勒,鐫刻名手劉光暘奏刀,其"天畫神鏤"之譽,實非虛美。今觀顏魯公卷所收【九歌】小楷,尤見馮氏鑒裁之精、摹刻之妙。

顏真卿小楷【九歌】傳世罕見,此卷存二十七開,筆法精嚴處猶存"屋漏痕"遺意。細審其結字,橫畫多取俯勢,豎畫時見弩張,正合【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密謂際"之要義。魯公楷書雖以【麻姑】【中興】諸碑著稱,然此小字如粟,卻具尋丈之勢,足見"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的結體智慧。其點畫間俯仰向背之態,與敦煌遺書P.3849【九歌】殘卷可相參證,當爲盛唐文人書寫【楚辭】之典範。

馮銓匯刻此帖時,尚存"不令真跡一等"的刻帖傳統。劉光暘運刀如筆,將魯公"錐畫沙"的筆意轉化爲石上鋒芒,尤以"橫細豎粗"的顏體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觀帖中"兮"字末筆的波磔,與【多寶塔碑】如出一轍,而轉折處的"暗過"之法,又與【顏勤禮碑】相呼應。此等細節,非精於鑒摹者不能爲。

此帖歷經涿拓、建拓、內拓三階段,至乾隆時入內府重刻,原石現存北海松坡圖書館。考其版本流變,涿拓墨色沉厚,猶存木版遺韻;內拓則因乾隆命人以石材統一規制,雖失原貌之古拙,卻添宮廷之整飭。今觀此本,字口清晰如新發於硎,當爲內府拓本之佳者。

昔人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然顏書之"法"實蘊"韻"於其中。此卷【九歌】雖爲小楷,然"竦輕軀以鶴立"之姿,"氣若浮雲"之態,盡顯魯公"納古法於新意"的創造精神。【快雪堂】輯此刻入帖,不僅補顏書小楷之闕,更爲後世留下了唐人筆法傳承的重要物證。學者若能以此卷與【東方朔畫贊】對讀,當可窺見顏體由瘦勁向渾厚演變之軌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