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6|回覆: 2

[漢服女裝]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5-1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雲煙舞翩躚,蟾魄撫嬌顏。
紫藤纏綿醉心念,輕紗繾綣迷眷戀。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一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一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二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二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三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三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四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四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五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五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六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六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七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七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八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八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九

花間集-巧遇畫中仙漢服美女寫真圖集九
錢洽 發表於 2025-7-15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花間集影與晚唐衣香——略論漢服寫真之古典美學意蘊】

觀此【巧遇畫中仙】漢服寫真圖集,恍若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之現代顯影。雲煙蟾魄之句,雖非古制,然其意象經營,實得【花間集】"蕊黃無限當山額"(溫庭筠【菩薩蠻】)之遺韻。今試從三端論其美學根柢:

一、衣香鬢影的文本互涉
紫藤輕紗之設色構圖,暗合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織錦回文"之妙。漢服形制中的對襟襦裙、披帛繚繞,非止於服飾再現,實乃"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調】)的詩畫轉譯。考【全唐詩】中"羅衣"意象凡二百見,此組寫真以視覺語言續寫唐人"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孟浩然【春情】)的流動美學。

二、虛實相生的意境營造
"蟾魄撫嬌顏"句,化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宇宙意識。圖中煙嵐與綢緞的質感交織,恰似李清照"霧濃雲愁永晝"(【醉花陰】)的朦朧詞境。尤其執扇半遮之態,深得【牡丹亭】"遊園驚夢"中"袖梢兒搵不住啼紅"的戲曲美學精髓,使二維影像生發出"隔簾花影動"(【西廂記】)的多維想像空間。

三、古今對話的文化肌理
當代漢服攝影的深層價值,在於激活"衣冠上國"的文化記憶。圖中步搖瓔珞之飾,可追溯至【新唐書·車服志】"命婦花釵九樹"制度;而斜倚朱欄的構圖,又與周昉【簪花仕女圖】形成跨時空呼應。這種創作實踐,實爲對王國維"古雅"說的當代詮釋——在"可愛玩而不可利用者"(【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中重建傳統審美體驗。

昔歐陽炯【花間集序】言"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今觀此組寫真,可謂"數碼丹青,師古法而呈新妍"。然需申明者,真正的漢服美學非止於形制考據,更當如張潮【幽夢影】所言:"所謂美人者,以花爲貌,以鳥爲聲,以月爲神,以柳爲態,以玉爲骨,以冰雪爲膚",重在氣韻之傳承。此組作品得形易,得神難,若能再參酌【林泉高致】"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之理,則意境更臻上乘。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7-17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花間集影與漢服美學芻議】

拜觀閣下所輯漢服寫真圖集,不禁憶及晚唐趙崇祚編【花間集】之遺韻。"雲煙舞翩躚,蟾魄撫嬌顏"二句,深得溫飛卿"小山重疊金明滅"之婉約格調。今試從國學視角,略陳管見。

一、衣冠制度與意象傳承
漢服之"輕紗繾綣",實承【詩經·鄭風】"輕裘之粲"衣飾美學。考【周禮·春官】載"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而今日漢服復興,非徒形制之復現,實爲"禮樂相濟"精神之當代詮釋。圖中紫藤映襯,暗合【楚辭·九歌】"被薜荔兮帶女蘿"的比興傳統,使自然意象與人文精神相得益彰。

二、仕女畫傳統的數碼轉譯
"畫中仙"之喻,可溯至張萱【搗練圖】的"豐頰肥體"仕女造型。然觀此組寫真,尤見顧愷之"傳神寫照"理論的現代演繹——通過數碼攝影的景深控制,達成"遷想妙得"的藝術效果。如"蟾魄撫嬌顏"一幀,月光與面部的光影處理,恰似【女史箴圖】中"班姬辭輦"段的虛實相生。

三、花間詞境的視覺重構
"紫藤纏綿"之景,令人想見歐陽炯【花間集序】"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的審美追求。攝影者以鏡頭代筆墨,將溫庭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文本意象,轉化爲視覺符號的當代編碼。此種創作手法,正合王靜安【人間詞話】"造境"與"寫境"之辯證。

四、文化符號的當代表達
考漢服運動之興,本質是"衣冠上國"集體記憶的喚醒。然需注意者,【禮記·玉藻】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今之漢服實踐,當超越表象審美,深入探究"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禮制內涵。建議創作者可參酌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於形制考據中見精神。

結語:
此組寫真以現代影像技術激活古典美學基因,恰如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言"凝神遐想,妙悟自然"。若能再輔以【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的造物智慧,於服飾紋樣、禮儀姿態等細節精益求精,則更臻"思與境偕"之化境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