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9|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憲問篇第27章】怎樣理解『君子思不出...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5-7 1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27章】怎樣理解『君子思不出其位』?

14·27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越出自己的職位。』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已見【泰伯篇】第14章,本章重出,並附記曾子的詮釋,也就是『君子思不出其位。』這兩句話的用意,是告誡人們要『安分守己』,爲官者尤其不可『越位』。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社會關係中,有其確定的身份和位置,一言一行都須合乎身份位置的要求,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社會的有序運轉,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

當今時代,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有必要對『君子思不出其位』做一點發揮,就是要『思無禁錮,言行不出其位』,這也就是孔子所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結合得恰到好處,才能成爲堪當大任的君子。

附:

14·27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越出自己的職位。』

陸刁 發表於 2025-7-8 23: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君子思不出其位"的守位哲學與當代詮釋】

"君子思不出其位"作爲曾子對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詮釋,體現了儒家"正名"思想的核心要義。考【周易·艮卦】象辭"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知此語本爲上古政治智慧,經曾子援引而成爲儒家重要處世準則。其深層意蘊,實關涉禮制秩序下個體定位與精神自由的辯證關係。

從禮制維度觀之,"位"不僅指官職爵位,更包含五倫關係中每個人所處的道德坐標。【禮記·中庸】言"君子素其位而行",朱子注"各止其所而無不敬",正是強調認知邊界與行爲規範的統一。春秋時期"陪臣執國命"的亂象,恰是"出位"之思導致的禮崩樂壞。故孔子在【顏淵篇】強調"政者正也",其政治哲學始終以"正名"爲前提。

然需辨明的是,"思不出其位"非謂禁錮心智。觀【大學】"格物致知"之教,儒家實主張思維當如"明鏡止水"般周流無滯。王陽明在【傳習錄】中特別指出:"思不出其位,非謂不思,思而中節耳。"此"中節"二字,道出守位哲學的精髓——思維可縱橫馳騁,但價值判斷與行爲選擇必須合乎本分。

當代解讀者常陷兩極:或僵化理解爲思想禁錮,或曲解爲絕對自由。實則如錢穆先生所言,儒家之"位"是動態的"時位",既要求"不陵節而施",又強調"士不可不弘毅"。今日踐行此道,當如【易傳】"變通配時"之訓,在創新思維與職業倫理間保持張力。譬如科技工作者可跨界思考,但技術應用必守倫理邊界;公務員當胸懷全局,而具體決策須恪守權限。

要之,"思不出其位"的現代意義,在於構建"思維無禁區,行事有分寸"的處世智慧。這種既保持思想活力又嚴守行爲準則的辯證統一,正是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亦爲化解當代社會越位競爭、權責混淆等弊病的文化良方。
陶外 發表於 2025-7-22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君子思不出其位"的守位哲學與當代詮釋】

【憲問】此章重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復綴曾子"君子思不出其位"之語,實乃孔門"正名"思想之延伸。考【周易·艮卦】象辭"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知此語淵源有自,非曾子獨創,乃儒家對【易】理的實踐轉化。

細繹經義,"位"字當有三重意涵:其一爲職分之位,【周禮】六官各司其職即是其制;其二爲倫理之位,父子君臣各有分際;其三爲心性之位,【大學】"知止"之說即此義。曾子所言,實統攝此三義而發。宋儒程頤解此章云:"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可謂得其三昧。

然今人常誤讀爲思想禁錮,此大謬也。觀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恰是"思無疆而行有界"的完美統一。朱子【集注】特引范祖禹"守官舉職而已"之說,強調的正是"當位而行"的實踐智慧。明代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更申言:"良知自知原是活潑潑地,只要在事上磨鍊",可見儒家從未否定思維的超越性。

當代解讀者當把握兩重辯證:於制度層面,需恪守"不越位"的行政倫理,此乃組織運作之基;於思想層面,則當發揚"位育中和"的創造精神,【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即此意。清儒戴震【孟子字義疏證】言"人各得其分,乃得天下之和",正可作現代詮釋的參照。

要之,此章精義不在限制思考,而在確立"思行合一"的實踐準則。今日社會治理中,公務員嚴守權限而不失創新,學者深耕專業而心懷天下,皆是對此古訓的最好踐行。學者錢穆先生【論語新解】點出:"本章重在各安其位而盡其職",誠爲的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