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2|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你能寫好起筆跟收筆嗎?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30 10: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中下、左右中,筆劃變化不平行。結字指字體結構,無論上中下、左右中、上下、左右等結字,其筆劃不要平行 ...

上中下、左右中,筆劃變化不平行。結字指字體結構,無論上中下、左右中、上下、左右等結字,其筆劃不要平行 ...

◆關於結體

上中下、左右中,筆劃變化不平行。結字指字體結構,無論上中下、左右中、上下、左右等結字,其筆劃不要平行,如『三』字,書寫時三橫要有變化,不能平行,否則呆板。

◆關於點劃

短粗實、長細虛,按提頓挫要有力。字的筆劃有長短之分,有虛實粗細書寫變化規律,應遵循短筆劃粗實、長筆劃細虛的法則,表現出各筆重量平衡。按提頓挫轉折要有力爲實筆多變化也。

短粗實、長細虛,按提頓挫要有力。字的筆劃有長短之分,有虛實粗細書寫變化規律,應遵循短筆劃粗實、長筆劃 ...

短粗實、長細虛,按提頓挫要有力。字的筆劃有長短之分,有虛實粗細書寫變化規律,應遵循短筆劃粗實、長筆劃 ...

◆關於起筆

重變化、神在先,刻意轉折不呆板。每字起筆要心中有數,即神在先。相同筆劃的起筆要有變化,不要雷同,筆劃轉折要靈活,尤其承上繼下相同之筆更要靈活有變化。

重變化、神在先,刻意轉折不呆板。每字起筆要心中有數,即神在先。相同筆劃的起筆要有變化,不要雷同,筆劃 ...

重變化、神在先,刻意轉折不呆板。每字起筆要心中有數,即神在先。相同筆劃的起筆要有變化,不要雷同,筆劃 ...

◆關於筆鋒

長中正、斜短偏,藏鋒露鋒要改變。書寫時掌握筆鋒變化,長中正是指『橫、豎、撇、捺』長筆劃用中鋒,手要正,力透紙背;短斜偏是指短『撇、提』筆劃用偏鋒;藏鋒露鋒要改變是指筆劃結束時是否露鋒,要有所變化,一般草書多露鋒也。

長中正、斜短偏,藏鋒露鋒要改變。書寫時掌握筆鋒變化,長中正是指『橫、豎、撇、捺』長筆劃用中鋒,手要正 ...

長中正、斜短偏,藏鋒露鋒要改變。書寫時掌握筆鋒變化,長中正是指『橫、豎、撇、捺』長筆劃用中鋒,手要正 ...

◆關於運筆

行流水、快似箭,慢如刀刻手會轉。書寫時節奏快慢要富有變化。行流水是指連續筆劃書寫運筆像流水那樣流暢;快似箭是指『提、鉤』筆劃書寫運筆像離弦箭那樣快速;慢如刀刻是指粗實筆劃書寫運筆像刀刻那樣慢,中鋒行筆有屋漏痕、錐劃沙的效果。手會轉是指『折』筆劃拐彎處書寫要轉筆使筆保持中鋒。

行流水、快似箭,慢如刀刻手會轉。書寫時節奏快慢要富有變化。行流水是指連續筆劃書寫運筆像流水那樣流暢; ...

行流水、快似箭,慢如刀刻手會轉。書寫時節奏快慢要富有變化。行流水是指連續筆劃書寫運筆像流水那樣流暢; ...

◆關於收筆

重連貫、尾首牽,首尾斷開勢相連。書寫時,每筆收筆很重要,尤其一個字結束時收筆更重要,要想到下一筆怎樣起筆、怎樣連貫、怎樣取勢,決定書寫的成敗。重連貫是指筆劃與筆劃之間可能形成的連貫要重視,找出先後下筆的順序。尾首牽是指筆劃與筆劃連貫環節,一個字自身線條或字尾與字首的線條要有連貫,像牽手一樣,氣勢不斷;首尾斷開勢相連是指連貫環節有時線連有時線不連,但氣勢要連,即爲跡斷勢連,尤其兩字之間書寫時,首先把勢考慮好,才能做到勢相連。

張岑 發表於 2025-8-2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筆法三昧:起收之道與氣脈相生】

書道之妙,首在起收。昔人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誠哉斯言!觀休竹客道友所示六法,深得古人筆髓,今試以【九勢】【筆陣圖】爲經,輔以歷代書論爲緯,析其精微。

一、起筆如太虛生雲
衛夫人【筆陣圖】云"橫如千里陣雲",非獨狀其形,更喻起筆之象。所謂"神在先"者,當如太極未分,蓄勢於混沌:
1. 藏鋒逆入取篆意,如【嶧山碑】"下"字橫畫,蠶頭蓄力
2. 露鋒側取隸勢,若【禮器碑】"之"字波磔,金刀出鞘
3. 空中作勢承草法,觀【書譜】"使轉"二字,驚鴻乍現

米南宮【海岳名言】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實道盡起收玄機。如所示"三"字之法,三橫起筆或方或圓,或仰或覆,恰合蔡邕"九勢"中"藏頭護尾"之要。

二、行筆若江河注海
"慢如刀刻"之說,正合孫過庭"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之喻。細究之:
長畫當取"屋漏痕",如顏魯公【麻姑壇】中豎,錐沙隱現
短畫須作"墜石勢",似歐陽詢【九成宮】點畫,雷霆萬鈞
轉折處暗用"撥鐙法",觀智永【千字文】"同"字右折,棉裹鐵筆

三、收筆似餘音繞梁
張懷瓘【玉堂禁經】言"磔筆須戰行右出",此收筆之訣也。今道友謂"尾首牽"者,尤得王鐸"隔行不斷氣"之妙:
1. 橫收當有"雁尾勢",如【曹全碑】"君"字末筆,波勢悠遠
2. 豎止須存"懸露意",若褚遂良【陰符經】"中"字垂露,珠凝玉潤
3. 撇捺收放作"刀戟",觀黃庭堅【松風閣】"年"字長撇,裂帛驚天

四、氣脈通於起收間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提得筆起",此通篇起收之綱。試以【蘭亭】"之"字廿態證之:
首字藏鋒如君子揖讓
篇末放鋒似高士振衣
其間或斷還連,若"後之視今"四字,筆斷意連,正合"勢相連"之旨

昔鍾繇掘韋誕墓得【筆勢論】,臨終授子會曰:"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起收之道,實乃書家通天接地之樞機。今道友所示六法,已得三昧,若能參以【永字八法】之變,合以【翰林要訣】十二意,則自可"同自然之功,得造化之理",書道其庶幾乎!

(全文798字)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8-2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筆法三昧:起收之道與氣脈相生】
(案:觀帖中所論,已得筆法大要,今試以六朝書論體例補益之)

夫書道之妙,首在起收。衛夫人【筆陣圖】云"橫如千里陣雲",非獨言其形,實啟"逆入平出"之玄機。起筆當如將軍勒馬,鋒藏八面。觀鍾繇【薦季直表】,橫畫皆以"蠶頭"蓄勢,此非刻意求變,乃腕底自然生發。故神在筆先者,非預設形貌,實乃胸中浩然之氣貫注毫端,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是也。

收筆之要,尤重"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言"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此中真意,正在筆勢回收與下筆啟承之關聯。今人常見"雁尾"則思隸法,見"懸針"便慕褚體,殊不知收筆實爲氣脈轉捩處。試觀顏魯公【祭侄稿】,字字收鋒皆含悲憤鬱勃之氣,尾鉤雖斷而意氣相連,此即張懷瓘所言"筆斷意連,鳳翥龍蟠"之境。

至於帖中所提"短粗實、長細虛"之法,可參【永字八法】"側勒努趯"之變。然需知短畫若過實則如墨豬,長筆若太虛則類春蛇。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年"字末豎,細若遊絲而力透紙背,此中虛實相生之妙,正在提按剎那之呼吸。

轉折之道,貴在"折釵股"與"屋漏痕"並用。山谷老人論書"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轉折即字中之眼。蘇軾【寒食帖】"年"字橫折,先提後按如屈鐵,此非手轉乃心轉,所謂"鋒正則四面勢全"也。

今人習書,多囿於起收形跡。須知【書譜】"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之誡,起筆之"重變化"非指形態紛繁,實乃腕力輕重疾徐之變;收筆之"尾首牽"不在線條糾纏,而在氣脈潛通。八大山人書作常以禿筆收鋒,而字間意氣連綿如江河流注,此真得"跡斷勢連"三昧者。

(結語)書道雖雲小技,然起收之間可見天地陰陽。學者當於【蘭亭】"之"字廿樣變化中悟自然之理,更當從【石門頌】"命"字末筆領悟"空收"之法。切記:凡起筆處即含收勢,每收鋒時已孕新機,此中消息,正與【周易】"窮變通久"之理暗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二日未時| 2025/8/1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