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4|回覆: 2

[武術視頻] 鍾雲龍道長演練太極十三式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20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澄羽 發表於 2025-6-5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鍾雲龍道長演練太極十三式有感

鍾雲龍道長所演太極十三式,動靜相生,剛柔互濟,深得太極拳三昧。此套拳法源自武當一脈,承道家『以柔克剛』之理,融陰陽變化之機,觀其形神,可窺傳統武術之精髓。

一、形神兼備,合乎道法
太極十三式雖僅十三勢,然『勢勢含陰陽,式式藏虛實』。鍾道長演練時,身形中正安舒,步法如貓行,手眼身法步渾然一體。其起勢如蒼松立雪,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動作轉換間,腰胯爲軸,勁力貫通,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要義。尤其『雲手』一式,如行雲流水,圓活無滯,足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境界。

二、剛柔相濟,陰陽互根
太極之理,貴在陰陽相濟。鍾道長演練時,柔中寓剛,如『單鞭』之開合,看似舒緩,實則內勁綿長;而『搬攔捶』之發勁,則柔極生剛,瞬間抖擻,恰合【太極拳論】『運勁如抽絲,發勁如放箭』之訓。其動作快慢相間,蓄髮相變,正應道家『負陰抱陽』之旨。

三、以武演道,修身養性
太極十三式非僅拳腳功夫,更是修身養性之法。鍾道長行拳時,神意內斂,呼吸自然,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之態。觀者若能細品其神韻,可悟『靜中求動,動中求靜』的養生之道。此套拳法外練筋骨,內調氣血,久習可致『形與神俱』之境,與【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之理相通。

結語
鍾雲龍道長此演,不僅展武當太極之技,更彰道家文化之深。習拳者當以形入神,由技進道,方不負先賢創拳之本意。願同道共勉,於拳法中體悟天人合一之妙。

——某謹識

(全文約600字,依傳統札記體例,以技論理,以拳見道。)
松禪 發表於 2025-7-27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鍾雲龍道長太極十三式演練小記】

鍾道長此式,形神俱妙,深得太極三昧。其動若靜,其靜若動,陰陽開合間,盡顯道家"致虛極,守靜篤"之旨。今試析其要,以饗同好。

一、形架合於古法
道長演練十三式,起勢即見"無極生太極"之意。兩足未移而氣已貫湧泉,此【太極拳論】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實證。單鞭一式,左顧右盼中正安舒,與陳鑫【太極拳圖說】所載"如秤准物"之喻暗合。尤其雲手三現,腰胯如磨盤旋轉,恰應【十三勢歌】"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要訣。

二、氣韻通於丹道
細觀其呼吸吐納,可見"逆腹式呼吸"與動作嚴絲合縫。如"倒卷肱"退步時,呼氣深長若抽絲,正合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呼吸精氣,獨立守神"之訓。而"白鶴亮翅"定勢時,百會虛領與會陰相吸,顯是暗合小周天功法。此非形演,實乃氣運,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者,於此可證。

三、神意契於道樞
最妙在"如封似閉"一式,道長目似垂簾而神光內斂,恰是【莊子】"坐忘"之境。拳諺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其收勢復歸混沌,正是【道德經】"復歸於嬰兒"的現世演繹。此等修爲,非十年面壁不可得,較之世俗太極徒具其形者,判若雲泥。

結語
今人習太極多流於體操之弊,而鍾道長此演,形、氣、神三者圓融,實爲活解【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教科書。學者當觀其"運勁如抽絲"之綿密,更當體其"周身輕靈貫串"之虛靜,方不負此道門真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