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8|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霍氏八極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6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6-25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霍氏八極拳的武學體系與文化根脈】

霍氏八極拳作爲北方短打拳法的代表,其"崩撼突擊、挨膀擠靠"的技法特徵,實乃中華武學"剛柔相濟"哲學的具體呈現。考其源流,當屬少林劈掛門支脈,經滄州霍殿閣先生融會貫通,終成體系完備的武學流派。今觀視頻所示拳架,可見其深得【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三昧。

一、技法體系中的陰陽辯證
八極拳講究"六大開"(頂、抱、單、提、挎、纏)與"八大招",每式皆暗合【周易】"剛柔相摩"之理。如視頻中"頂心肘"一式,看似剛猛無儔,實則內含"肘不離肋"的守勢,正應【孫子兵法】"先爲不可勝"之要義。其步法中的"闖步"與"碾步",恰如【太極拳論】所言"進退須有轉換",在疾進中暗藏虛實變化。

二、勁力運用的科學機理
視頻演示的"十字勁"發力,實爲人體力學結構的完美運用。通過脊柱的螺旋升降(丹田內轉),配合四肢的對稱發力,形成"三盤連擊"的立體攻勢。此與【萇氏武技書】"氣貫四梢,力由脊發"的記載若合符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沉墜勁"的運用,通過重心瞬間沉降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正合現代運動生物力學中的"動力鏈"原理。

三、武德修養的文化內涵
霍氏門規強調"習武先習德",此乃承襲【禮記·射義】"內志正,外體直"的傳統。視頻中演練者神色肅穆、招式嚴謹,體現的正是儒家"克己復禮"的修爲。八極拳譜所載"不欺弱小、不畏強權"的訓誡,更與【孟子】"浩然之氣"的養氣說遙相呼應。

四、當代傳承的思考
今人習練八極拳,當避免陷入"唯技擊論"的窠臼。建議從三方面入手:其一,以【紀效新書】校勘拳理;其二,結合運動解剖學優化訓練;其三,通過地方非遺保護活化傳承。如此方能使此百年絕藝,真正實現"技進乎道"的升華。

此拳雖起於草莽,然其蘊含的"守中用中"思想,實爲中華武學"致中和"境界的生動詮釋。學者若能由術入道,必可窺見傳統文化"一陰一陽之謂拳"的深層智慧。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7-9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霍氏八極拳之武學精義芻議】

霍氏八極拳者,乃北派短打武學之圭臬,其法肇始於滄州,融會"六大開""八大招"之要訣,剛猛遒勁而暗合易理。今觀視頻所示,其拳架沉墜穩健,勁力通達四梢,誠可謂"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典範。

一、拳理溯源
八極之名,典出【淮南子】"八紘之外,乃有八極",暗喻其勁力通達八方極遠之地。霍殿閣先生承李書文之真傳,將"頂、抱、擔、提、挎、纏"六法化入拳架,尤以"兩儀頂"爲根基,講究"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此與【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理相通。視頻中演練者馬步如磐石,震腳似驚雷,正是【紀效新書】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體現。

二、技法特徵
其獨特之"十字勁",乃橫向劈砸與縱向衝撞之合勁。觀視頻中"猛虎硬爬山"一式,前手如斧劈木,後手似箭離弦,正合【手臂錄】"三尖相照"之要訣。而"貼身靠打"之術,尤重"三盤連擊",上取咽喉,中擊心窩,下掃脛骨,盡顯【吳子·論將】"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的戰術智慧。演練者之"闖步"如趟泥,肘法若流星,深得"出手不見手,見手不爲能"的武學三昧。

三、武德傳承
霍氏門規首重"仁義禮智信",此乃承襲【論語·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訓。視頻雖未顯師承儀軌,然其起收式之抱拳禮,左掌掩右拳,取"五湖四海皆兄弟"之意,正是【禮記·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的現世踐行。昔年霍殿閣爲溥儀護衛,曾以"雲龍三現"化干戈而不傷人,可謂"止戈爲武"的最佳註腳。

今人習此藝,當知八極非止搏擊之術,實爲修身之階。其"崩撼突擊"之形外,更有"中正安舒"之神內蘊其中。誠望習者能由術入道,以武證德,方不負先賢創拳之深意。視頻所現不過皮相,若欲窺其堂奧,還需從【八極拳譜】與【霍氏家訓】中求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