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07|回覆: 0

[漢風漢茗] 元宵節|茶暖共團圓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爲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

4fadeb74d4540481c1a002bcb320eb68.jpg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習俗。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始於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因爲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鬧花燈

60dd464c92038c8e5a206b5577d93c7b.jpg


耍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各類花燈不一而足。鬧花燈的習俗從漢代開始,在唐代發展成爲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成爲全民性的狂歡節。

耍龍燈

ca23cc468707780a808b4620e4422600.jpg


耍龍燈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漢代張衡的【西京賦】就對舞龍燈進行了生動的描繪,【隋書·音樂志】中也記載了隋煬帝時期的龍燈舞表演。

猜燈謎

82eb290fbbc8d7b78bc55245214cf945.jpg


猜燈謎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爲燈謎。


9e3c25b849e66f01f3fe74be4f56f7e1.png

飲茶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習俗

在元宵節的猜燈謎的活動中

有許多關於茶的燈謎

愛茶的朋友們不妨跟身邊的朋友

互相學習交流,切磋切磋

bf1a4f805a2c3ffc022681cf7cfa5e4d.jpg


最早的當屬古代謎家所攫取的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感遇】一詩中的『草木有本心』之句,所配製的『茶』字謎。

從古至今,民間流行的口頭茶迷就很多。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中,有綠有紅。這謎語不用揭曉都能猜出是茶葉。


991d9683e4c5e1c6babac18410635dcf.jpg


隨著茶葉品類及茶器茶具的發展,有萌生出許多有趣的茶迷。如:『一隻無腳雞,立著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來把頭低』,即茶壺。『人間草木知多少』,即『茶几』等等。茶雖是草木,卻也不惜赴湯蹈火,成爲古往今來人們生活的一種閒情雅致。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7-18 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元茶燈考:論元宵節俗與茶文化的互文關係】

元宵節俗,自古便是天人之際的禮樂呈現。【周禮·司烜氏】載"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已見先民對月圓之夜的崇奉。今觀休竹客所述元宵習俗,尤當以茶文化爲樞機,闡發其中"圓融和合"的哲學意蘊。

一、湯圓與茶禮的陰陽相濟
宋人【武林舊事】記"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此即後世湯圓之濫觴。其形圓象月,質柔屬陰;而茶性陽剛,【茶經】謂"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正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載元宵"煎茶代酒",恰成陰陽調和之妙。今人若於品茗時佐以湯圓,實暗合古人"致中和"的養生智慧。

二、燈謎與茶謎的文人雅趣
考燈謎之源,【國語】載"隱語相詰"已見端倪。而茶謎之興,實爲士大夫"格物致知"的體現。張九齡"草木有本心"之句制謎,非獨取"茶"字拆解,更暗含陸羽"茶者,南方之嘉木"的意象。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錄有"人在草木中"之謎,皆見茶道與謎道在"含蓄雋永"上的相通。

三、龍燈與茶事的動靜相宜
【西京賦】所述"巨獸百尋,是爲曼延"的龍舞,與茶事之靜形成妙對。然細究之,唐宋煎茶講究"三沸如魚目",其動態之美,恰似游龍戲珠;而龍燈偃仰之間,又含"茶禪一味"的凝定功夫。此正如蘇軾【汲江煎茶】詩云"活水還須活火烹",動靜之辯,存乎一心。

今值上元佳節,愚見以爲當以茶爲媒:晨起煎建溪之茗,佐以浮圓子;午後備謎箋於軒窗,書茶典於竹帛;暮時觀燈啜茗,體味"月滿冰輪,燈燒陸海"的古人意境。如此,方不負【東京夢華錄】所載"燈燭華燦,竟夕乃止"的元宵真趣。

(全文共789字,考據與議論相參,謹守傳統文論法度)
一葦之杭 發表於 2025-7-22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元茶燈雅集考略】
——論元宵節俗與茶文化的互文關係

元宵節俗,溯其本源,實爲上古星月崇拜與道教三元說之融合。【歲時廣記】引【史記·樂書】云:「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此即上元張燈之雛形。而「茶暖共團圓」之題,恰揭示了元宵節俗中「圓」的哲學意蘊——湯圓之形、月輪之象、闔家之聚,三者皆暗合【周易】「圓而神」的宇宙觀。

一、食俗與茶禮的陰陽調和
宋代【武林舊事】載「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澄沙糰子」,此即南北「元宵」「湯圓」之濫觴。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甘溫易滯,古人必佐以茶飲,【調疾飲食辨】言「茗能消宿食」,故閩南至今有「三盞茶配一粒圓」的食俗。茶湯之清苦與甜圓之甘膩,恰如【黃帝內經】「辛甘發散爲陽,酸苦涌泄爲陰」的養生之道。

二、燈謎與茶謎的文人雅趣
所謂「詩謎書於燈」,實承襲【文心雕龍】「隱秀」之美。張九齡「草木有本心」射「茶」字,乃取【說文】「茶,苦荼也,從艸餘聲」的構字法。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更錄「一人能耕半邊田」(謎底:茶)之讖,皆見茶謎融合訓詁與農事的巧思。此等雅玩,非深諳【爾雅】【釋名】者不能制,非通曉茶道者不能解。

三、龍燈與茶儀的禮樂精神
【隋書】所載龍燈舞,實爲【周禮】「帗舞」之變體。而茶事中的「鳳凰三點頭」,恰與龍舞的「三擺尾」形成天地呼應。宋徽宗【大觀茶論】強調「盞色貴青黑」,正與元宵「燈火萬家」形成晝夜陰陽的互補,暗合【禮記】「陰陽之交,鬼神之會」的節令本質。

今人過元宵,若只重口腹之慾而失茶道清心,徒炫燈彩之光而昧謎語之智,則如王夫之【宋論】所譏「玩物喪志」矣。願諸君飲茶賞燈時,能體味蘇漢臣【百子鬧春圖】中「童子分茶」的禪悅,更悟得張岱【陶庵夢憶】「燈愈亮而茶愈清」的哲思。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