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武當坤道太極演練小記】
武當太極,本乎道門丹法,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乃內家拳術之正宗。今觀此坤道(女道士古稱)演練,其形神相合,動靜有常,誠得三豐祖師遺意,可窺道門武學之真諦。
一、形神兼備合道妙 此演練最可貴者,在其"形不破體,力不出尖"。觀其起勢如青煙裊空,落腳若羽觸塵,正合【太極拳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要義。尤其"雲手"一式,雙臂圓轉如推磨,腰胯松沉似水磨,恰是【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的具象化。昔年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有云:"太極拳纏絲法也",此坤道腕轉指舒間,暗合螺旋勁路,非十年純功不能至。
二、氣韻生動見丹功 細察其呼吸節奏,與招式開合同頻。白鶴亮翅時吸氣涵胸,如蟾蜍納月;摟膝拗步時呼氣沉丹,似玄龜吐息。此非徒具其形,實乃將道門吐納術化入拳架。張三丰【大道論】所謂"順其自然之道",於此體現無遺。更妙在收勢時氣歸湧泉,神光內斂,正是【黃庭經】"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的實證。
三、陰陽相濟契易理 其演練暗藏陰陽變化之機:單鞭之剛隱於柔,金雞獨立之靜寓於動。左顧右盼間,分明是"太極者,無極而生"的具現。尤其轉身擺蓮腿,外示安逸,內蘊驚彈,恰如【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註腳。此等造詣,已超越單純技擊,臻於"武以載道"之境。
結語 今人習太極多失其本,或流於體操之形,或墮入鬥狠之途。此坤道之演練,守"致虛極,守靜篤"的古訓,得"專氣致柔"的真傳,實爲活著的道門武學典籍。學者當觀其神意而非招式,悟其心法而非外形,方不負此段影像留真之深意。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