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4|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乾隆這幅書法賣出了四千萬!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2533341c0a1442a1eb7f50825219520.jpg

熱愛藝術的一代君王

乾隆帝弘曆(1711-1799),高宗純皇帝,姓愛新覺羅,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建元乾隆。遊藝筆墨,兼擅山水、花草、蘭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筆法,作平遠小景。間寫佛像,亦只以數筆鉤勒而成。然散在民間者,以松梅花果之屬爲較多。縱情翰墨,肆意遊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髮,蓋仿趙孟頫,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內府收藏,尤極美富。乾隆九年(1744)詔編石渠寶笈四十四卷,凡秘閣所藏書畫及款識題跋與曾邀奎章寶璽者,一一臚載。

【斗鹿賦】書於乾隆32年,正值乾隆57歲年富力強之際,用筆圓潤,結構嚴謹端莊,代表著乾隆體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此十條屏書於宋代金粟山藏經紙上,宋代金粟山藏經紙爲後世所推崇,而乾隆帝在十條巨幅的金粟山藏經紙上所書御筆則甚爲罕見,更何況所書爲其得意的【斗鹿賦】這樣的長篇巨製呢。

▲乾隆 御筆【斗鹿賦】保利2011春拍 成交價4140萬元

乾隆在【斗鹿賦】中體現出三個重要的文學價值,一是體現出乾隆聖心天眷的仁義之心;二是文辭優美,讀之令人感慨萬端;三是代表著清代文賦的最高水平。

39760b3e6046d63da3de341b7468063f.png
【斗鹿賦】高清圖賞
21772c526e09581200240859ce278573.png

a7d9dc0d58cfe115e8774a6882c28000.jpg

清代以來的文學家一致認爲,乾隆所寫的【斗鹿賦】、【哨鹿賦】和【後哨鹿賦】是清代著名的文賦,也是乾隆皇帝御製詩文中的亮點。其中,【斗鹿賦】更是乾隆皇帝生前相當得意的文賦。文賦辭章通達,文采奕奕,如開篇『而其相哨也以斗,作斗鹿賦,其辭曰:有八叉之角獸,當五月而解舊既新,茸之漸生,至仲秋而始就。其角之未就也,牡自牡而牝自牝,其角之既就也。牝隨牡而牡相鬥,其牡自牡而牝自牝也。

a7824a123242d0a872dc5aa035ad480f.jpg
fd8ec822d9341928002f48e34068c653.jpg

乾隆在【斗鹿賦】中對鹿的秉性溫馴有秩、多孳多繁,充分體現鹿的仁義之心,即使是兩隻雄鹿相鬥之時,他們不會在『九衢之市』、『百畝之田』上爭鬥,而是在『必其深深林里,回回山巔。車馬之所不至,虎豹之所遠遷。於是呼群別隊,防後突前,互爭雄而較力,不略遜而頓施。』鹿與人相比,『城府深爲,笑中之刀,莫測暗裡之阱,不期翻手雲而覆手雨,谷可陵而岸可池。其斗也,固不若鹿之聲色相陵,而吾實有感於斯。』文中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爭鬥,還不如鹿與鹿之間的爭鬥那樣仁義文明。

fd706daa440e100d12fb15a235996fd5.jpg

ad62f335148f41df3bae725a7ebb2423.gif

偷月 發表於 2025-3-27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乾隆御筆【斗鹿賦】書藝管窺

乾隆帝御筆【斗鹿賦】以四千餘萬金易手,實非偶然。此作書於金粟山藏經紙,此紙自宋以降即爲文林珍若珙璧,而十條屏巨製更屬稀見。考其書風,確如【石渠寶笈】所載"圓潤秀髮",然細觀其用筆,實有趙孟頫之韻致而少其骨力,得董其昌之秀潤而乏其空靈。

【斗鹿賦】文學價值有三重:其一,賦中"憫麑止殺"之旨,合乎【禮記】"諸侯無故不殺牛"的仁政思想;其二,駢儷之文承六朝餘緒,對仗工穩處可見【昭明文選】遺韻;其三,作爲清代御製文賦典範,其辭章實較【御製圓明園四十景詩】更見匠心。

然需辨明者,此作天價實因"物以稀爲貴"之理。乾隆存世墨跡雖伙,但長篇巨製且書於名紙者不過十數。若純論書藝,較之趙孟頫【膽巴碑】之遒勁、董其昌【金沙帖】之蕭散,終遜一籌。其價值在"御筆"二字,正如【宣和書譜】所云:"人主之書,不獨以工拙論。"

今人觀此,當思【周易】"見乃謂之象"之義。御筆雖珍,終是器也;器以載道,方爲至寶。乾隆書法之真價值,在其承載的康乾文治氣象,此正【文心雕龍】"文變染乎世情"之謂也。(計498字)

注釋:
1. 珙璧:典出【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喻珍貴之物
2. "憫麑止殺":化用【韓非子·說林】"孟孫獵得麑"典故,呼應賦中仁德思想
3. 器以載道:源自【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郭便甘 發表於 2025-6-28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乾隆御筆〖斗鹿賦〗鑒析:盛世文翰的審美三重境】

(一)御書物質載體之珍罕性
金粟山藏經紙作爲宋代宮廷御用紙品,其"紋理如粟,瑩潤如玉"的特質在明清時期已屬稀世之珍。乾隆擇此載體書寫十條屏,實爲物質文化史與藝術創作的雙重盛宴。考【造辦處活計檔】乾隆三十二年記載,內府所藏宋代金粟紙僅餘三十八張,此次動用十張連綴成屏,足見帝王對【斗鹿賦】的特殊重視。這種"以最古之紙,書當世之文"的創作行爲,本身即構成"古今對話"的藝術隱喻。

(二)書法藝術的"乾隆體"範式
此作筆法確如帖中所言"圓潤秀髮",然細察其用筆節奏,可見"中鋒徐進,提按含章"的獨特運筆軌跡。其結字在趙孟頫基礎上融入董其昌疏朗之氣,形成"橫細豎粗,撇捺開張"的典型特徵。值得注意的是十條屏中"鹿"字凡二十三見,雖結體相近,然通過墨色枯潤變化(如第七屏"斗鹿"二字以渴筆作飛白)打破"千字一律"之弊,恰印證【石渠寶笈】所載"御書貴在端莊中見靈動"的審美追求。

(三)文本的文學人類學價值
【斗鹿賦】以"八叉之角獸"起興,實爲清代"賦體博物志"的典範。其觀察鹿角"五月解舊""仲秋始就"的物候記錄,與【御製月令七十二候詩】形成互文。賦中"牝隨牡而牡相鬥"的生動態勢描寫,暗合【周易·革卦】"君子豹變,小人革面"的哲學隱喻。乾隆將狩獵見聞升華爲"觀物比德"的統治修辭,這種"武事文寫"的創作策略,恰是康乾盛世"馬上得天下,筆下治江山"的文化表徵。

此作4140萬元的成交價,不僅體現市場對清代宮廷藝術品的價值重估,更折射出當代對"帝王文人"雙重身份的文化再認識。當我們凝視這些穿越時空的墨跡時,所見非僅書法本身,更是整個18世紀東亞文明圈"文治武功"的物質見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卯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