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1|回覆: 2

[訓詁學] 【每日一字】組·個體交織而成的整體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609cfe710daa01a729f489ac9d8584c.jpg
b161032be0ead8cc9f12fee366dd05ea.png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高士,名魯仲連。他有著不凡的謀略,高潔的情操,釋難解紛,辭祿肆志,不肯仕宦任職,曾因爲齊王想封賞他爵位而逃到海邊隱居起來。唐代陳子昂對此曾有一句詩:『魯連讓齊爵,遺組去邯鄲。』遺組,即遺棄官印,不就官職。

e2b9cbc00ef6ca0be1ff298ccc3e3282.jpg

  在金文中,組從糸且聲,也有在且下加『又』的寫法,戰國時期組有更爲複雜的寫法,但到了小篆中,還是以從糸且聲的寫法爲主。組的本義,是指寬絲帶。這種寬絲帶,在古代多用來佩玉、佩印或者系冠,也就可以用來代指官印或官吏。

a05751195a47870396c6bd8570e561d8.png

  在古代,人們很看重配飾的象徵意義,佩玉也是君子比德如玉的一種表示。其中有組佩(組玉佩),即將不同形狀的一組玉佩穿連起來組爲一串配飾。在周代,這種組玉佩是身份的象徵,也有著德教的作用。組玉佩在走動之間,會發出聲響,『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旋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行走之間,玉佩發出舒揚的聲音,非禮的、邪僻的思想也就無從入侵了。

6782e540029b25f8a1f723cacd6be78c.png

  用作動詞,組則又可表示編制、編織。在【詩經·干旄】中說『素絲組之』,說的就是旗上有白絲線爲裝飾。將分散的人或事物集合起來成爲一個整體或系統,就好像把絲織品編制起來一樣,因此組也就引申爲組合、構成之義,既可以指由若干人組合而成的較小的單位,比如學習組、工作組,也可以用來指具有聯繫、合成一套的事物,如組曲、組詩。

e287ec0b51b428554ad5eba9931cf632.png

  無論是小組還是大組,學習組還是工作組,都是由若干組成部分構成的整體,組這個字也就體現出一種社會性來。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與社會不可分,個體的人不能單獨生存於群體的社會之中。人們因爲相同的愛好或者相同的理想,按照一定的方式、遵循一定的規則,組合而成一個集體,便成了組織。

2bf47b32bfc81e005de5ea664179956c.jpg

  比如說詩社,就是具有文學性質的組織,一群有著共同興趣——作詩寫詩吟詩的人組織在一起,並時不時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紅樓夢】中,探春欲效法古風,而廣發英雄帖,招攬社員,辦起了詩社,目的是希望能雄才雅會、不讓鬚眉,組成了『海棠詩社』,並且商定一個月組織兩次活動,有興致也可以再加一次。組織的形式則有人出題、有人限韻、有人監場,全部做完後還要評判詩作的優劣,定出名次。

c14d71d38cbba3713b9fac861c29548b.jpg

  組織的必要是因爲個人的能力有限,組織需要的是讓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當組內的成員分工合作、相互幫助,奔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也就有了更大的力量,也就更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業。

8bcef164f6ef20735e8d97098347d243.jpg

  妙筆文章需要詞句組織成文,動聽音樂需要聲音組織成曲,每一個個體都不可或缺,同時每一個個體也只有在整體中才發出獨有的光芒。組,是個體交織而成的整體。(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a69d8aa4c3aac94e3d2a90b08f2e4aff.jpg
3f5601465538c981b8148f9b1778c940.png
bb96eafab947f8b1092ec0a5e8b87f18.png
dc1ba0fe6f50c7c4bae6e347685e6ae2.jpg
65a3ede6258b1f98a124b9eb39864374.jpg
f3fd1b73d0fcca52480c07dcb02c7478.jpg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6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釋"組":從佩玉之帶到群體之維的文明演進】

"組"字之演變,實爲華夏文明從物質器用至精神建構的微觀縮影。金文"組"從糸且聲,其形構已昭示絲織文明與禮樂制度的深層關聯。許慎【說文】訓"組"爲"綬屬",段玉裁注"織絲有文以爲綬纓之用",揭示其初始義乃指寬絲帶這類具體物象。然細察其文化衍變,則可見三條清晰脈絡:

一爲禮器之組。【周禮·玉府】載"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組玉佩之制正是"組"最初的社會功能體現。考古所見西周虢國墓出土七璜聯珠組玉佩,以絲組串聯玉璜、瑪瑙珠,其構造暗合"以玉比德"的倫理觀念。【禮記·玉藻】所述"行則鳴佩玉",實爲通過物質組合達成精神規訓的典型案例。這種"聽玉聲以節行"的禮制設計,使"組"從具體佩飾升華爲道德載體的文化符號。

二爲權力之組。魯仲連"遺組"典故中,"組"已轉化爲權力象徵。【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此"綬"即組綬之屬。漢代官制以不同顏色的組綬區別官階,如諸侯王綠綟綬、丞相金印紫綬,形成嚴密的視覺權力編碼。故陳子昂詩中的"遺組",實爲士人階層對體制化權力的精神超脫。

三爲組織之組。【詩經·干旄】"素絲組之"的編織意象,在當代語義中發展爲群體建構的隱喻。從甲骨文"且"(祖)的氏族含義,到現代"組織""組合"等詞,"組"字完成了從實體到抽象的認知飛躍。這種語義演變恰如【周易·繫辭】"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的思維拓展,體現華夏文明善於將具體經驗升華爲普遍法則的智慧。

"組"字的文化密碼啟示我們:文明演進本質上是將物質形式轉化爲精神符號的過程。當代社會各種"組織"形態,實爲古老"組"義在數字時代的全新演繹。理解這一點,方能真正領悟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深層連續性。
金尤 發表於 2025-7-14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組":從佩玉之帶到群體之維的文化闡釋】

"組"字從糸且聲,其形構已昭示絲縷交織之理。金文中的"組"字或增"又"旁,暗示人手編織之象,此乃華夏先民"觀物取象"思維之典型體現。許慎【說文】訓"組"爲"綬屬",特指寬絲帶,然其文化意涵實遠超物質載體。

一、組綬與禮制文明
【禮記·玉藻】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組綬作爲佩玉載體,實爲周代等級制度的物化符號。考古所見西周組玉佩,以璜、珩、沖牙等玉件通過絲組串聯,其制式差異直接體現"別尊卑"的禮制功能。魯仲連"遺組"之舉,正是以解組綬爲象徵,完成對權力體系的疏離,此中可見戰國士人"不事王侯"的高潔志趣。

二、絲組與德教傳統
【大戴禮記】言"行步則有環佩之聲",組玉佩的聲響規制實爲道德教化的聽覺載體。鄭玄注【周禮】云:"玉聲所以節步",君子佩玉組綬而行,其聲"征角宮羽"合乎樂律,實乃"以物修德"的實踐哲學。這種將物理屬性(玉振清聲)轉化爲道德約束(非禮勿動)的思維,正是儒家"比德於玉"說的生動體現。

三、組織與社會建構
由具體絲帶引申爲抽象組織,【詩經】"素絲組之"已見端倪。段玉裁註:"組者,聯合之謂",這種從物質編織到人事結合的語義演變,折射出華夏文明"經緯天地"的宇宙觀。現代漢語中"組織"一詞,既保留"如絲交織"的原始意象,又發展出系統化、結構化的新內涵,恰如【周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現代詮釋。

結語:
"組"字演替,實爲中華文明從器物到制度、由個體到群體的微觀縮影。從魯仲連解組明志到今人組團協作,這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始終承載著個體與整體辯證統一的哲學智慧。明乎此,則知"遺組"非消極避世,實乃對更高層次社會責任的自覺擔當,此中深意,值得當代人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