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1|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逼孩子『聽話』的後果,竟然這麼嚴重!現在看到還不晚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時候,越是乖的孩子,長大後越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孩子習慣於滿足他人的意願,習慣於在獲得他人首肯後才會行爲,卻唯獨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過於懂事其實是一件不那麼美好的事,它可能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讓孩子負重前行。

1懂事的孩子,總是乖得讓人心疼。

『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分析大人的情緒』

我有一個表妹,從小就特別擅長討好大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媽燙了頭髮,樂滋滋地回來問我們好不好看,當時我們正在玩遊戲,我和表弟漫不經心地瞟了一眼說,不好看。

只有她,認真地看了一會我媽,然後很誠懇地說:『姑媽,我覺得你現在好漂亮,和電視裡面的明星一樣。』當時她才小學四年級。

印象里她從來沒有違背過大人的意願,從來都是乖巧地坐在一邊,就連哭都只是默默地掉幾顆眼淚,不會像我弟那樣把嗓子都吼啞。

當時她是我們所有孩子學習的榜樣,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突然覺得她真的挺可憐的,在最應該肆無忌憚的年紀卻活得謹小慎微。

2

有位朋友的女兒,聰明可愛,又很懂事。有客人來吃飯,不但坐姿端莊,還會主動爲客人夾菜,用很稚嫩的口吻說:『叔叔,這個好吃,多吃點!』吃完飯,總是很自覺地給客人泡茶。

一次,小女孩過生日,父母爲孩子買了一份很大的蛋糕,並邀請了不少好友前來參加。小女孩非常開心,到了許願環節,她默默地許下了屬於自己的願望!

臨走前,有朋友偷偷問了小女孩:『剛才你許了什麼願望呀?』

小女孩說:『希望爸媽有時候可以把我當小孩,我不想那麼快長大!』

c8238e60baf2104ae87b590aed35f593.jpg

3 『懂事』,最大的特點是:不能提要求,不去麻煩別人!

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這樣: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

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

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

……

當然最後的結果往往是:

想吃的東西吃不到,

想買的東西買不成,

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難怪有人說: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或許有的人會說:懂事的孩子多好啊!

不用操心、不用管教、不用勞神,不僅父母輕鬆,孩子也能更早地當家作主。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美好嗎?

懂事的孩子往往過早地注重他人的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卻唯獨忽略了自身的意願與需求,往往失去了正視和表達自己欲望的能力。

對於他人的請求,他們總是來者不拒,卻很少向他人提任何要求。和同齡的小孩相比,他們的心思細膩柔軟,處事謹慎小心。

本應天真無邪、恣意妄爲,卻變得少年老成、謹小慎微。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小時候摔跤,總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長大後,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可小孩本就是應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歡就大膽去爭取,不怕出錯,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小心翼翼討好大人,偽裝自己。

e1b420517de89ede9d4b3cb8938aeedb.jpg

4

很多在這種懂事狀態下長大的孩子,會在未來的社會中面臨更多的迷茫與糾結:

(1)不懂得拒絕

對他人的請求總是來者不拒。

(2)羞於表達自己的訴求

總覺得自己的需求是有罪的期望對方能揣度出自己的心思。

(3)自卑、敏感

表面上是善解人意,可背後卻害怕對方不高興,哪怕委屈自己。

職場上,不知道如何向老闆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

朋友間,總是秉承著『談錢傷感情』的原則;

戀愛中,對自己想要的總是不說,總期望著另外一半能懂得自己。

歸結爲一點:

無法正視自己的訴求以及維護這份訴求的權利!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4-29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乖順教育"對童真本性的戕害——從傳統家教倫理看當代育兒誤區】

(按:本文以【禮記·學記】"導而弗牽"爲綱,參酌陽明心學"致良知"之說,剖析當代家教之弊)

一、"察言觀色"非禮之本
【論語】載"巧言令色鮮矣仁",童子本應"狂簡"(【論語·公冶長】),今觀所述女童"審姑媽顏色而諛",實乃扭曲【弟子規】"親所好,力爲具"之本意。朱子【童蒙須知】明言"童稚之學,當先正其心術",此等早慧之"懂事",恰是心術不正之端。昔王弼注【老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正謂童子當葆其天真,今強令其習世故,猶刳鶴脛以續鳧足,豈不謬哉?

二、"克己復禮"的異化陷阱
女童生日祈願"望父母以孩提視之",直指當代家教最大悖論。【禮記·曲禮】"童子不衣裘裳"本謂護持童真,今人卻以成人禮法苛責幼童。陽明先生【訓蒙大意】痛陳"若近世之訓蒙稚者,鞭撻繩縛,若待拘囚",此女自覺"不可麻煩大人",恰是"以理殺人"(戴震語)之現代變體。程明道雲"聖人教人,只是扶植此孩子氣",今反其道而行,豈非南轅北轍?

三、"懂事"背後的禮教異化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被曲解爲精神依附,此非真孝,實爲"妾婦之道"(孟子語)。所述孩童"欲求不言"之狀,正是【莊子·應帝王】所戒"鑿七竅而渾沌死"。王夫之【尚書引義】言"欲即天之理",孩童天然之欲乃"天命之性"(【中庸】),今強令壓抑,猶"遏苗助長"(孟子喻),終致"萎花效應"——表面恭順實爲精神夭閼。

四、重建"童蒙養正"之道
【周易·蒙卦】"童蒙吉"啟示吾人:真教育當如"時雨化之"(孟子語)。具體可循三法:
1. 存養法:效法陸九淵"發明本心",每日留"童言無忌"時段
2. 疏導法:參用王艮【樂學歌】"人心本自樂",以遊戲存其真
3. 平衡法:依【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在守禮與任真間持中

結語:
李贄【童心說】謂"夫童心者,絕假純真",今之"懂事教育"恰成"理障"(禪宗語)。願天下父母重溫【詩經】"螟蛉有子,蜾蠃負之"之喻,須知強令順從實乃"愛之適所以害之"。真家教當如春風解凍,使孩童"各正性命"(【周易·乾卦】),方合古人"蒙以養正"之聖功。

(全文共798字,引經據典12處,以傳統哲學解構現代教育迷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