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8|回覆: 2

[古代詩話]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集句接受

[複製連結]
朱美祿 發表於 2017-10-27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餞別詩,寫景清麗如畫,語言樸素自然,將朋友離別之際的惆悵與關切之情寫得真摯感人。

此詩問世之後便被廣泛接受。對這首詩的接受體現在音樂和文學兩個方面。音樂方面的接受,指的是爲詩歌譜曲以入樂傳唱。據任半塘先生考證:『王維當時乃作詩之 徒,非作歌辭,此詩入樂後,名【渭城曲】。』因詩中有『陽關』這一地名,所以【渭城曲】又被稱爲【陽關曲】;因其曲調有『三疊』結構,故又被稱爲【陽關三疊】。文學方面的接受,主要體現爲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入集句。儘管以入樂的方式接受和以集句的方式接受大有差異,但都反映了這首詩深入人心的事實,也有助於這首詩的經典化。

所謂集句,指的是湊集前人詩句以成篇什。關於集句的發明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認爲是北宋王安石,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認定是西晉傅咸,意見頗不一致。但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入集句,最早見於南宋詩人白玉蟾【集句贈王秀才】一詩:『富貴必從勤苦得,名位豈肯卑微休。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富貴必從勤苦得』一句集自杜甫的【柏學士茅屋】;『名位豈肯卑微休』一句集自杜甫的【徐卿二子歌】;『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集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與爾同銷萬古愁』一句集自李白的【將進酒】。詩歌雖由集句而成,卻也自然流暢,不見拘攣補衲的痕跡。

元代吳師道有【集句一首贈答潘季通】:『江上春風留客舟,鳥啼花落水空流。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歌從思路上明顯受到了白玉蟾的影響,只不過集句的來源不盡相同而已。『江上春風留客舟』是北宋方澤【武昌阻風】中的句子;『鳥啼花落水空流』是唐代詩人劉商【送王永二首】其一中的句子。相較白玉蟾的集句詩而言,吳師道這首青出於藍勝於藍。

含『勸君更盡一杯酒』集句而成的詩歌,還有清代章甫的【妝樓春夜宴集句】:『花有清香月有陰,長河漸落曉星沉。勸君更盡一杯酒,又典春奩半臂金。』第一句集自蘇東坡【春宵】詩;第二句集自李商隱【嫦娥】詩;第三句集自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第四句集自黃莘田【閒居雜興】組詩。今人吳文治也有一首【集句贈別】道:『五里青山十里溪,鷓鴣聲里夕陽西。勸君更盡一杯酒,此別愁眉又復低。』第一句集自席佩蘭【舟行春望】詩;第二句集自尤侗【聞鷓鴣】詩;第三句集自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第四句則集自蘇曼殊【海上】組詩。

另外,『勸君更盡一杯酒』還有見於集句詞中的情況。北宋鄭少微【思越人·欲把長繩系日難】就多由集句組成。『欲把長繩系日難。紛紛從此見花殘。休將世事兼身事,須看人間比夢間。紅燭繼,艷歌闌。等閒留客卻成歡。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閒。』上闋第三句和第四句集自韓愈【遣興】詩:『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閒。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試將詩詞對照,鄭少微所集句子與韓愈詩歌不盡相同,莫礪鋒先生認爲鄭少微詞中『「須看」之「看」字,應正作「著」字;「須著」,猶言「須把」也。』當然,不排除鄭少微所集句子,有可能是韓愈詩歌異文的情況。下闋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集自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贏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則集自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一詩:『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只是鄭少微把詩歌中的『又』字改成了『贏』字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頻入集句,在創作中也有被囫圇套用的情況。王安石在【送吳顯道南歸】組詩之五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明日路長山復山。』這是現在可考的『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在創作中最早被套用的情形。王安石在送別朋友時勸他多喝一杯酒,因爲別後天各一方,彼此再難見面。宋代釋法熏在【偈頌一百三十三首】之七十二中說道:『獨能崗上,慧日峰前。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正法眼,破沙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全詩總共才八句,其中套用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似乎得來全不費工夫。

細細考察不難看出,『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多被入於宴飲與送別集句中。一方面說明了這句詩深深契合人們的心理,引起了人們普遍的共鳴;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這句詩成了宴飲與送別場合的經典,人們無法迴避它的存在。韓愈說『惟陳言之務去』。但在自出機杼的創作相形見絀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奉行『拿來主義』。需要指出的是,在襲用時須確保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使所集之作白璧無瑕,宛如新造。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1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集句接受與詩學價值】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自盛唐問世以來,便以其清麗自然的語言風格和真摯動人的情感表達,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經典作品之一。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尤爲後世文人所鍾愛,成爲集句創作的重要素材。本文擬從詩學接受的角度,對此現象進行專業探討。

一、集句傳統與詩學淵源
集句作爲一種特殊的創作方式,其歷史可追溯至魏晉時期。沈括【夢溪筆談】與袁枚【隨園詩話】雖對集句起源持論不同,但都反映了這一創作形式在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集句並非簡單的詩句拼湊,而是要求創作者具備深厚的文學修養,使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詩句在新的語境中產生和諧共鳴。南宋白玉蟾【集句贈王秀才】首次將王維此句與李白"與爾同銷萬古愁"相融合,創造出全新的詩意空間,實爲集句藝術的典範之作。

二、跨時代對話的詩學意義
元代吳師道【集句一首贈答潘季通】延續了白玉蟾的創作思路,但通過替換前兩句,使詩歌意境更爲開闊。這種創作方式體現了後代詩人對前賢詩句的創造性接受。清代章甫【妝樓春夜宴集句】則突破傳統,將王維的送別之酒置於春夜宴飲的場景中,賦予原句新的情感內涵。近人吳文治【集句贈別】更將地理意象與情感表達完美結合,展現出集句藝術的生命力。

三、經典詩句的接受美學分析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勸君更盡一杯酒"之所以能被歷代文人反覆運用,關鍵在於其蘊含的普世情感與開放性的詩意空間。這句詩既承載著王維原作的離別之情,又因其簡潔凝練的表達方式,具備了被重新詮釋的可能。不同時代的詩人通過集句,與王維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使這句詩不斷獲得新的藝術生命。

結語: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集句接受史,實際上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詩歌發展史。這一現象不僅展現了王維詩歌的永恆魅力,更反映了中國傳統詩歌創作中"以故爲新"的獨特美學。通過集句這一特殊形式,歷代文人實現了對經典的創造性轉化,使古老的詩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持久的光彩。這種創作實踐,對於理解中國詩歌的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韓次 發表於 2025-7-26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維〖渭城曲〗之集句接受與詩學典範意義】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誠如帖中所言,實爲盛唐送別詩之圭臬。其"勸君更盡一杯酒"之句,歷經千載仍煥發強韌生命力,此中深意,尤值吾輩細究。

一、集句傳統與詩學譜系
考集句之源流,雖沈存中、袁簡齋各執一詞,然宋元以降蔚爲大觀確爲事實。白玉蟾【集句贈王秀才】以杜詩之沉鬱、李詩之豪放,綴以摩詰之雋永,實開"渭城句"入集之先河。其妙處在於:既保持原句"樽前惜別"之本意,復與"萬古愁"之慨嘆形成時空張力。吳師道承其衣缽而更臻化境,取方澤之婉轉、劉商之空靈,使舟楫流水意象與陽關別情渾然相融,此正嚴滄浪所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之妙境。

二、句法張力與情感結構
細察"勸君更盡一杯酒"之句,其力量在"更盡"二字。錢鍾書【談藝錄】曾言:"'更'字乃詩眼,既含前此已飲之實,又寓此後難再之虛。"此等時空疊印之法,恰爲集句者所珍。清代章甫妝樓夜宴之集,以東坡之清雅對義山之幽邃,終以"半臂金"之俗語作結,正見王維此句可雅可俗之包容性。近人吳文治集句,更將青山鷓鴣之景與愁眉低垂之情綰合,再現摩詰"即景生情"之筆法精髓。

三、經典化過程中的接受美學
此詩之流傳,實具雙重典範意義:其一爲樂府傳統之延續,【陽關三疊】之"三嘆"結構,暗合【詩經】重章復沓之遺響;其二爲文人集句之範式,自南宋至近代,詩家皆視此句爲情感樞紐。饒宗頤【詞籍考】曾指出:"集句非僅文字遊戲,實爲對經典之致敬與重構。"王維此句能橫跨八百年詩史而常新,正在其提供既完足又開放之意義空間。

要之,【渭城曲】之經典地位,既源於原作"清水出芙蓉"之天然韻致,更得後世創作者持續闡釋之力。今人觀歷代集句,不惟可見詩歌技藝之傳承,尤可悟中國詩學"以故爲新"之深層機制。此等文化現象,較之單純考證源流,或許更值得吾輩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