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1|回覆: 2

[廿四節氣] 7日『白露』·『赤膊貪涼』要不得 多喝蜜水防『秋燥』

[複製連結]
新華網 發表於 2017-9-10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華社天津9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北京時間9月7日18時39分將迎來『白露』節氣。專家提醒說,此時節,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候有些乾燥,公眾要注意保暖和及時補水。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9月8日前後,當太陽移達黃經165度時,開始進入白露節氣。它是天氣涼爽時期的開始,進入了氣候上的秋季。此時節,晚上9時,會看到北斗七星出現在天空的西北方,此時『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氣象專家也表示,白露時節,晴朗的白晝溫度雖然仍舊可以達到30多攝氏度,但夜晚會降到20多攝氏度,其溫差達10多攝氏度。此時,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來了。

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思說的都是白露之後晝夜溫差很大,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說,此時節,最好穿上長袖衣服,不要再赤膊貪涼,晚上睡覺注意足部和腹部的保暖;由於氣候漸乾燥,此時還應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漿等,多食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等;適當運動和鍛鍊,晚上睡覺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可驅寒防濕,還利於血液循環。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7-3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養生芻議:從節氣本源談防燥溫養之道】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之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白露,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今歲白露適逢酉月孟秋,正應【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之訓。余觀今人養生之論,雖得大要,猶有未盡之處,試爲申說。

一、白露節氣之本源考
【淮南子·天文訓】言:"涼風至則白露降。"此節氣實爲陰陽轉換關鍵,晝暑夜涼乃天地陽氣始收之象。趙君所言北斗星象,正合【鶡冠子】"斗柄指西,天下皆秋"之占。然今人但知溫差現象,未明【素問】"陽殺陰藏"之理。所謂"白露身不露",非僅避寒,實乃順應秋金收斂之氣。

二、赤膊貪涼之害析微
【老老恆言】有云:"秋時涼風漸厲,腠理始閉。"此時若仍袒露肢體,不唯外感寒邪,更傷肺衛之氣。諺語"著涼易瀉肚"者,蓋因肺與大腸相表里,秋涼犯肺則傳導失司。今人空調赤膊之習,尤違【遵生八箋】"秋三月臥早起早"之誡。

三、潤燥之法當循古制
李主任言蜂蜜潤燥甚善,然【食療本草】早有"秋宜食麻以潤燥"之載。蜜水之外,可參【飲膳正要】秋宜食粥之法:晨起食百合蓮子粥,佐以芝麻;午後飲杏仁露,皆得"燥者潤之"之旨。銀耳、藕等物,當依【隨息居飲食譜】配伍,如銀耳配枸杞,藕合糯米,方得相須之妙。

四、導引按蹻不可偏廢
【諸病源候論】載:"秋當咽津叩齒以潤肺。"較之單純泡腳,更合秋氣收斂之性。建議寅時面西而行"六字訣"之"呬"字功,輔以【內功圖說】肺經導引法,則外禦寒邪,內潤肺金,兩得之矣。

白露養生,要在把握"收"字。昔張仲景【金匱要略】言:"秋善病風瘧。"今人當知節氣轉換之際,養生之道貴在防微杜漸。不獨赤膊當戒,即飲食起居亦需如【養生論】所云:"調養四時,和適寒溫。"如此方得"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7-26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養生芻議】
(甲辰年孟秋朔日稿)

白露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謂"水土濕氣凝而爲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乃天地陰陽轉捩之樞機。今觀時人養生之道,頗有可商榷處,故援引經籍,參以醫理,略陳管見。

一、天時與人事相應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明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白露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正應【禮記】"涼風至,白露降"之象。趙君所言斗柄西指,實合【鶡冠子】"斗柄指西,天下皆秋"之天象,此乃古人"觀象授時"之智慧。今氣象學謂晝夜溫差逾十度,恰與【齊民要術】"八月晝熱夜涼,當謹護腠理"相印證。

二、衣養之道
【老老恆言】云:"秋凍不可過,白露尤忌袒露。"俗諺"白露勿露身",非獨指赤膊,實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素問·上古天真論】)之深意。李主任囑夜間護足腹,蓋因足三陰經聚於足,腹爲太陰所主,此二處受寒,則脾陽受損而生泄瀉。今人貪涼臥席,實違孫思邈【千金要方】"八月勿食冷"之誡。

三、潤燥之法
【飲膳正要】秋宜"增酸減辛",蜜水之用,暗合此理。然潤燥非獨在蜜,當參【本草綱目】五汁飲(梨、荸薺、藕、麥冬、蘆根)之法。銀耳、蓮藕雖佳,然體質偏寒者當佐姜棗;菠菜性滑,脾虛者宜焯水去澀。至若泡腳按摩,實本【諸病源候論】"摩挲足心,令熱徹周身"導引之術,然水溫當在40℃以下,過則反耗陰液。

四、起居之要
【雲笈七籤】載秋日"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今人亥時不寢,卯時不起,是逆秋收之氣。所謂運動,當如【保生要錄】"緩步庭除,舒展筋骨",非大汗淋漓之爲。蓋秋主收斂,過汗則泄衛陽,反招外邪。

白露養生,要在"奉收"二字。昔張仲景治未病,首重"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今之晝夜溫差、秋燥、賊風,皆屬未病之先兆。若能法四時陰陽,和於術數,則何患乎秋日之疾?學者當於【遵生八箋】【養生類纂】等古籍中深求其理,勿徒執俗諺而失其精微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