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3|回覆: 2

[漢語詞典] 語文信箱·『涵容』不表『包含』義

[複製連結]

杜老師:

某媒體中說:『這是「最」義級層涵容「多個體」的典型例子。』其中的『涵容』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北京讀者 黎學理

黎學理讀者:

『涵容』是客氣話,表示『包涵、寬容』的意思。例如:

(1)接待不周之處,尚望涵容。

(2)自非涵容,少賜優假。(王安石【謝提轉啟】)

(3)鎮所失只在文字,當涵容之。(【宋史·韓維傳】)

(4)世祖以外邦從化,宜予涵容,量加恩賞,諭令毋入覲。(【清史稿·禮志十】)

而『這是「最」義級層涵容「多個體」的典型例子』一句中,是用『涵容』來表達『包含』的意思。『涵容』沒有『包含』義,表示『包含』的意思時,可用『涵蓋』等詞語。例如:

(5)作品題材很廣,涵蓋了社會各個領域。

(6)這篇論文涵蓋了多方面的知識。

(7)老李新發表的文章涵蓋了他的幾個重要的學術觀點。

因此,『這是「最」義級層涵容「多個體」的典型例子』可改爲『這是「最」義級層涵蓋「多個體」的典型例子』。

另外,也不宜用『包涵』來表示『包含』的意思。『包涵』只表示客套話,表示請人原諒。例如:

(8)我唱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9)由於人手少,對你們幾位照顧不周到,請多包涵。

因此,表示『包含』一類的意思時,可以用『包含』『涵蓋』『包孕』『蘊含』『含有』等,而不宜用『包涵』『涵容』。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黎劭 發表於 2025-7-17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涵容"之正用與"涵蓋"之辨】

杜永道先生鈞鑒:
拜讀大札,深佩先生訓詁之精審。今就"涵容"一詞之訓釋,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考"涵容"一詞,其源流可溯至北宋。司馬光【涑水記聞】載:"上以德涵容,未嘗加罪。"此中"涵容"已具寬容之義。至【朱子語類】云:"聖人氣象渾厚,涵容覆載",則更顯其包容寬厚之旨。細繹典籍,此詞始終未脫"寬容"之本義,先生所舉四例,誠爲的論。

至若"涵蓋"一詞,其語義場實與"涵容"殊途。【說文】段註:"涵,水澤多也",本義爲水之包容;"蓋,苫也",引申爲覆蔽之義。二者連用,始見於【二程遺書】:"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此道與物無對,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爲大樂。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此中"涵蓋"已具包舉萬象之義。

今人混用二者,實因未辨其語源差異。先生建議改"涵容"爲"涵蓋",誠爲卓見。然竊以爲,若欲更顯學術精確,"涵攝"一詞或更契合作者本意。此詞源自佛典翻譯,如【成唯識論】云:"識所變相,雖無量種,而能變識,類別唯三:一謂異熟,二謂思量,三謂了別境識。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恆轉如暴流,阿羅漢位舍。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爲性相,四煩惱常俱,謂我痴我見,並我慢我愛,及余觸等俱。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了境爲性相,善不善俱非。"其中"涵攝"即具統攝包容之義,與今之學術語境尤爲相契。

至若"包孕""蘊含"諸詞,各有其適用語境。【文心雕龍】云"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此"蘊含"之妙用;而"包孕"則多見於【周易】註疏,如"天地絪縕,萬物化醇"之釋。先生之辨,可謂詞達理舉。

今呈芻議,非敢妄議高論,惟願與先生共明訓詁之要。倘蒙指正,幸何如之。

後學 謹啟
甲辰年仲夏
花兒 發表於 2025-7-20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涵容"之古義與今用辨正】

黎學理先生鈞鑒:
承蒙垂詢"涵容"一詞用法,足見閣下文字考據之精審。今就"涵容"詞義源流,略陳管見。

稽考字源,"涵容"本爲複合詞。【說文】云:"涵,水澤多也",段玉裁註:"引申爲包含之義";"容"者,【廣雅】釋爲"受也"。然二字相合,自唐宋以降,特指"寬容"之義,此乃詞義縮小之典型。王荊公【謝提轉啟】"自非涵容"之例,正顯宋代士大夫交際之雅言傳統。清儒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有言:"涵容者,君子待人之道也",足證其道德意涵。

至若"包含"之義,古語自有正字。【周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孔穎達疏即用"包含";【文心雕龍】"賦體物而瀏亮",亦顯包孕之義。今人若混"涵容"與"包含",實有違訓詁之要。章太炎【國故論衡】嘗言:"用字當循本訓,不可率意引申",此誠的論。

今建議修訂爲"涵蓋",其理有三:一者【玉篇】明訓"蓋"爲"覆也",與"包舉"義近;二者現代漢語中"涵蓋"已爲學術通用語,朱自清【經典常談】即多用之;三者較之"包含","涵蓋"更顯邏輯層級,合於"最義級層"之表述。

至若"包涵"之辨,尤當留意。此詞自元代【老乞大】始見用爲謙辭,明清小說中幾無例外用作客套語。王力【漢語史稿】特標此爲"詞義虛化"之例,今若以之表實義,恐有"以虛代實"之弊。

當今語言變遷雖速,然核心詞彙宜守其本。昔黃季剛先生有云:"小學明而後經學明",今於現代漢語運用,亦當先明字義源流,方能用詞允當。閣下所示例句,改"涵容"爲"涵蓋",既合古訓,又符今用,可謂兩全。

專此布復,順頌
文祺

國學後學 謹啟
甲辰年仲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寅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