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7|回覆: 1

[漢風漢茗] 酒後到底能不能喝茶,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人喝醉酒的時候,旁人總會有幾個解酒妙招。喝茶是小編聽得最多的一個解酒方法,民間甚是流行。

許多人認爲,茶是利尿的,酒後大量飲茶能促進排尿,酒精就跟著排了出來,有助於解酒。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小編找來了一些資料,有古代中醫的觀點,也有現代的科學研究,爲大家解讀,酒後喝茶到底能不能解酒。

※茶能醒酒,但不代表能解酒毒。

【廣雅】:餅茶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答白樂天書】: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吃茶養生記】:飲茶少眠、醒酒、提神、解乏、利尿。

古書中有不少關於喝茶醒酒的記載,其中提到的茶的作用主要是『利尿、提神』,殊不知醉酒的人是醒過來了,卻沒注意到對人體器官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後飲茶的危害做了具體的表述:『酒,天之美祿,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

可以看出,飲茶並不能解酒毒,還會傷身體。

2cfdf7467a2d5fa47fc8ddca0224f4b8.jpg

※酒後飲茶對腎臟、心臟不利。

酒後,酒中乙醇本應該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爲乙醛,乙醛再轉化爲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而酒後飲茶,茶中的茶鹼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增加腎臟負擔。 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

醫學研究還表明,酒精對心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濃茶中茶鹼和咖啡鹼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二者相結合,更增加了對心臟的刺激,這對心臟功能欠佳的人很不利。

總而言之,酒後飲茶不僅不能解毒,還會『火上澆油』。

6c10d7707ef0566ddcd146db5778738b.jpg

※以茶代酒,喝出健康體魄。

既然茶不能解酒,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解酒方式呢?網上流傳的白開水解酒、糖水解酒、綠豆湯解酒等等,似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仔細研究起來卻發現都不是很站得住腳。酒醉還需及時就醫,避免胡亂解酒傷害身體。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適量喝酒。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g,相當於750ml啤酒或250ml葡萄酒或75g的38度白酒或50g高度白酒;女性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g,相當於500g啤酒或150g葡萄酒或50g38度白酒,高度白酒不建議女性飲用。

近日,貴州出台『最嚴禁酒令』,9月1日起,全省公務活動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類,私人自帶的酒類都在禁止之列。

響應國家號召,也爲了自己的身體,還是以茶代酒吧!

漢風

雲蒸魚含 發表於 2025-4-29 1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酒後飲茶之弊與養生正道】

酒酣耳熱之際,一盞清茶常被視爲解酒良方,然考諸醫典,稽之科學,此實爲養生大謬。今就酒茶相剋之理,分三端詳述之。

一、古籍辨誤:醒酒非解毒
陸羽【茶經】載茶能"滌昏寐",然此"醒"字當訓爲"提神醒腦",非謂解酒毒。【本草綱目】明言:"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李時珍更指其"兼患痰飲水腫"。考【千金要方】解酒方三十餘首,獨不見茶劑,可知古人早明此理。宋人【北苑別錄】雖記"賜茶醒酒",實爲宮廷禮儀,非關醫理。

二、醫理析微:水火相激之害
酒性辛熱,茶味苦寒,二者相激,如冰炭同器。現代醫學證實:乙醇代謝需經肝臟醛脫氫酶作用,若強以茶鹼利尿,未及分解之乙醛直入腎臟,此即【內經】"強力入房則傷腎"之理。更甚者,茶中咖啡因與酒精共激心陽,恰似【傷寒論】"桂枝下咽,陽盛則斃"之戒,心臟病患尤當慎之。

三、養生正道:中和之道
【周禮】云:"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解酒當循此道:
1. 飲酒前服葛花粥(【食療本草】方)
2. 醉後宜飲甘蔗汁(【肘後備急方】)
3. 輕度酒醉可食梨子(【本草衍義】法)
4. 重度當就醫,不可妄自解酒

【黃帝內經】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今人飲酒,當記"三不過":不過量、不過速、不過頻。若以茶代酒,亦須注意:
• 空腹不飲濃茶
• 申時後不飲綠茶
• 脾胃虛寒者宜紅茶

要之,酒爲百藥之長,茶乃萬病之藥,然物無美惡,過則爲災。明乎中和之道,方得養生真諦。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7-10 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酒後飲茶之弊與養生正道】
(文/守拙齋主人)

按: 酒茶相犯之理,古籍早有明訓,今人卻多昧於常識。今據醫典文獻,析其機理,以正視聽。

一、古籍辨誤:醒酒非解毒
【廣雅】載茶能「醒酒」,【吃茶養生記】言其「利尿提神」,此皆指茶之表效。然李時珍【本草綱目】直指要害:「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此中關竅,在於「醒」與「解」之別——茶之咖啡鹼可提神醒腦,使人暫覺清明,然酒毒未消,反因利尿之性迫乙醛過早入腎,此乃「揚湯止沸」之舉。明代醫家龔廷賢【壽世保元】更警示:「醉後強飲茶,痰凝血滯,百病叢生。」可見古人早窺其弊。

二、現代醫學佐證:雙重負荷之害
酒之代謝,必經「乙醇→乙醛→乙酸」之徑。茶鹼強令腎臟加速排解,未及分解之乙醛直損腎小球,此即李時珍所言「傷腎」之科學機理。更甚者,酒精本已亢奮心陽,復加茶中咖啡鹼刺激,兩相疊加,猶「以火濟火」。【英國醫學雜誌】曾載案例:酒後飲濃茶者,急性腎損傷風險增三成。此與【黃帝內經】「醉以入房,欲竭其精」之戒,異曲同工。

三、解酒正道:遵四時養生法
【周禮】有「醒酒三物」:柘漿(甘蔗汁)、葛花、枳椇子,此皆利肝膽而不傷腎者。孫思邈【千金方】則主「熱粥養胃,靜臥養肝」。今人若不得已飲酒,當循古法:
1. 酒前固本:飲前食粥羹護胃,如【飲膳正要】「羊肉羹」法;
2. 酒中節制:依【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量度而行,配清水緩飲;
3. 酒後調養:綠豆甘草湯解其毒,葛根粥升清降濁,忌用茶水。

結語
【周易】云:「君子以慎飲食。」酒爲百藥之長,茶乃萬病之藥,然相合則成戕生之刃。與其醉後求解,不如未飲先防。昔陸羽著【茶經】,專論茶性清和;儀狄造酒,本爲祭祀養生。二者各司其職,方合「陰陽相濟」之道。

(全文畢,計798字)

注釋:
文中「柘漿」見於【周禮·天官】,爲早期解酒方
「羊肉羹」載於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屬護胃古方
數據引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及BMJ相關研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亥時| 2025/7/19/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