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60|回覆: 0

[中藥方劑] 【名醫名方】·周氏愈潰湯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7-30 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男,漢族,1921年生,山東牟平人,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第三屆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甘肅省名中醫。2010年入選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專家,2015年榮獲甘肅中醫藥大學『特殊貢獻獎』。從事中醫醫、教、研事業80餘年,先後出版了【內經類要】【內經精義】【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等著作。

組成:黨參20克,炒白朮9克,黃芪20克,當歸9克,炒白芍20克,丹參20克,元胡20克,三七粉4克(分沖),白及15克,海螵蛸30克,砂仁9克,雞內金15克,香附9克,制附片9克,乾薑6克,甘草9克。

功效: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祛瘀生新

主治:證屬脾胃虛寒型的各類消化性潰瘍。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方解:方中黨參、炒白朮、黃芪、甘草補中益氣,健脾生血,托里生肌;當歸、炒白芍、丹參、元胡養血和血、化瘀生肌,促使潰瘍癒合;三七化瘀止血;海螵蛸制酸止血,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白及止血生肌;香附、砂仁、雞內金和胃理氣消食;制附片、乾薑溫中散寒止痛。

加減運用:寒象重或疼痛明顯者,可加重製附片至15~30克;證系胃陰不足,胃脘隱痛伴灼熱感,口乾口苦,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者,可減去溫燥之品,加沙參、麥門冬、石斛各15克;屬虛屬寒者,可選海螵蛸、煅龍骨、煅牡蠣、甘草等;屬實屬熱者,可選浙貝母、黃連、吳茱萸各6~10克(入煎或另吞),而瓦楞子、海蛤殼等性平之品,屬寒或屬熱者均可酌選。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呈柏油樣便者,可加服白及粉3克,三七粉3克,大黃粉1.5克,混勻調成糊狀或裝入膠囊,一日分三次服,亦可單加白及粉9克,日分三次調服。若日久潰瘍不愈,時見大便潛血者,可加服白及粉3克,三七粉3克,烏賊骨3克,黃芪粉3克,混勻調成糊狀或裝入膠囊,分三次吞服。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dunbar 發表於 2025-8-2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氏愈潰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教授所創"愈潰湯",乃融匯【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之旨與仲景建中法度,針對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的典範方劑。此方深諳"脾主肌肉""瘀去新生"之機,構建了"溫補-化瘀-生肌"三位一體的治療框架,頗具學術價值。

一、組方精要解析
全方以四君子湯(參、術、苓、草)爲基,易茯苓爲黃芪,倍增補氣托瘡之力,暗合【外科正宗】"
潰久必虛,當補托之"的治則。當歸、白芍取法歸芍六君,養血柔肝以制木乘土;丹參、元胡活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意,通補兼施。尤其妙在附片、乾薑相伍,既承仲景四逆湯溫煦中焦之能,又避其峻烈之弊,與海螵蛸、白及形成"溫-斂-生"的藥組鏈,恰應【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澀者收之"之訓。

二、配伍特色發微
1. 動靜相宜:砂仁、香附理氣而不耗氣,與參、芪靜藥相配,深得景岳"補而勿滯"之妙。
2. 剛柔互濟:附子辛熱與白芍酸寒同用,既溫陽又不傷陰,暗合桂枝湯調和營衛之法。
3. 標本兼顧:三七、白及止血生肌治其標,參、芪健脾益氣固其本,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辨證思維。

三、加減法度鉤玄
周老加減之法尤見功力:
附片增量需佐甘草減毒,此乃仲景"附子無乾薑不熱,得甘草則性緩"的經驗升華。
胃陰不足者去附、姜加沙參、麥冬,實取葉天士養胃陰法而化裁。
便血用藥分層次:初起用大黃粉通因通用,久病則加烏賊骨、黃芪粉,示人"久病入絡"當益氣攝血之理。

此方臨床運用須把握三點要義:
1. 辨證首重舌脈,必見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者方可用;
2. 服藥時辰講究"早飯後、睡前"分服,借陽氣升發與潛藏之勢助藥力;
3. 療程需足,潰瘍癒合期當守方1-2月,佐以米粥調養,取"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靈樞·五味】)之旨。

周氏此方既承東垣溫補學派衣缽,又結合現代胃黏膜修復理論,堪稱古今匯通的典範。學者當於"益氣以生肌,化瘀以通絡"的辯證關係中細加體悟,方能得此方三昧。

(註:臨床應用需嚴格遵循原方配伍比例,附子宜先煎30分鐘,三七粉沖服效佳。)
傎倒 發表於 2025-8-2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氏愈潰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思辨

周信有先生所創愈潰湯,乃融匯【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之旨與仲景建中法度,針對脾胃虛寒型潰瘍病機,立健脾溫陽、化瘀生肌之法,實爲經方與時方化裁之典範。今就方義機理與臨證要點析論如下:

一、組方深蘊五行生剋之機
方以四君(參、術、芪、草)爲君,暗合"中央土以灌四傍"之經義,尤妙在黃芪用量倍於白朮,取"補土生金"以固衛陽,此即【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之實踐。附片、乾薑相伍,非獨溫中,更寓"少火生氣"之妙,使脾陽得腎陽蒸騰,恰如【傷寒論】理中湯與四逆湯之合化。當歸、白芍與丹參同用,既承【金匱】當歸芍藥散調和肝脾之意,又參【醫林改錯】活血生新之思,構成"血中求氣"之動態平衡。

二、藥對配伍暗藏玄機
海螵蛸配白及乃周老獨到經驗:海螵蛸稟咸澀之性,非僅制酸,更取"介類潛陽"之理以斂瘡;白及質黏味苦,合"肺主皮毛"之論,通過補肺氣以促胃膜修復。三七、元胡爲活血定痛黃金組合,三七走而不守,元胡行而能降,二者一剛一柔,恰合"氣血並治"之旨。砂仁與雞內金同用,既承東垣"升清降濁"之法,又參丹溪"醒脾開郁"之要,使補而不滯。

三、加減法度示人規矩
周老加減法中尤見功力:附片增量必佐甘草,既解附子毒性,又合"辛甘化陽"之經旨;胃陰虧虛去附片加石斛等,實脫胎於葉氏養胃陰學說,然保留參、芪,乃遵"陽生陰長"之訓。至若煅龍骨、牡蠣之選,非獨取其固澀,更因"重可去怯",能安脾胃之神明。而寒熱錯雜證中黃連、吳茱萸之配比,暗含左金丸法度,卻去黃芩之寒,存其開郁之效,可見周老化裁之精審。

四、臨證要點提示
1. 服藥時辰當循"脾主辰時"之律,建議巳時(9-11時)服藥以借經氣旺時
2. 散劑運用頗具匠心:白及、三七等分研末,既保藥效,又合"散者散也"之理,尤宜久病入絡者
3. 須察舌脈互參:必見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無力者方可用原方,若見舌底絡脈迂曲,當增丹參至30克

此方深植【內經】"治病求本"之訓,處處體現"脾以升爲健,胃以降爲和"的生理特性。周老八十載臨證精髓,盡在此方寒熱相濟、補瀉兼施、氣血同治的平衡之道中,後學當於動態調方中體味其"以平爲期"的至高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