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0|回覆: 2

[考古發現] 陝西鎬京遺址發掘鱷魚骨板 專家·遠古或有鱷魚出沒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7-1-17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曾幾何時,西安的西南一帶可能是湖泊連綿,水草茂盛,還有野生的鱷魚出沒其間。2017年1月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2016年鎬京遺址考古發掘收穫,遺址中間一灰坑裡發現的12塊鱷魚骨板,爲這樣一幅水澤汪國景象提供了佐證。

灰坑裡首次發現鱷魚骨板

鎬京遺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於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西北。鎬京遺址發掘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開始,2012年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連續進行考古發掘。在2016年的考古發掘中,一個新發現令考古人員也感到意外。

去年的考古發掘主要集中在鎬京遺址的東部,在挖開的一個灰坑裡,考古人員發現了12塊鱷魚骨板,這也是在西安周邊古遺址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的鱷魚的骨板,難怪考古人員也連聲稱奇。

灰坑是考古界對古遺址里一些廢棄的窖穴、地窟等的統稱,發現鱷魚骨板的灰坑呈不規則形,面積大約有十多個平方米。這些鱷魚骨板呈深褐色,形狀有方有圓,表面有蜂窩狀空穴。 『每塊有麻將塊大小,我們的動物考古專家一看就判斷是鱷魚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鎬京遺址考古隊隊長岳連建說,自己以前也看過相關資料,第一眼就認出那是幾塊鱷魚骨板,後經專家鑑定,果然不錯。

關中地區遠古時氣候溫潤

鱷魚是一種冷血的卵生水生動物,也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中國漢代始知南方有鱷,在一些唐宋典冊中多有其記載,明清以來偶見於沿海島嶼,但其在關中地區有活動尚未有記錄。

『鱷魚除少數生活在溫帶地區外,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我們由此推測西周時在鎬京的東南可能有大面積的水域或者湖泊等。』岳連建介紹,此前在這一區域的考古發掘中,還發現有大量的蚌殼,還有陶製的網墜,如果這些推測成立,那麼也可以說明在遠古時代,關中地區氣候溫潤,湖水茂密,漁業也較爲發達。

『在這樣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下,有野生的鱷魚出沒也就不奇怪了。』岳連建認爲,豐鎬遺址出土的鱷魚骨板,爲研究西周時期鱷魚的生態分布提供了重要資料。他介紹,在比西安更靠北的緯度地區以前也發現過鱷魚骨,這樣看來,遠古至今,關中地區的氣候還是發生了較大變化。據此專家還推測,那時候也可能有人飼養鱷魚,用鱷魚皮製作鼓等,此前考古也發現用鱷魚皮製作的鮀鼓。

發現西周生活用水井遺蹟

據了解,去年鎬京遺址考古發掘發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另外還有水井4眼、陶窯2座、房址1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銅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類器物遺物。其中陶器有鬲、罐、豆、盂、簋、甗等,多爲西周中晚期器物;銅器有鼎、戈(殘)、車馬器等。另有陶網墜、鹿角器、蚌刀、石斧、礪石、銅鏃、銅錐、銅削刀等。

去年發現的灰坑數量較多,形制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及不規則形等。在發現的墓葬中,有形制較大的豎穴土壙木槨墓,還有僅能容身沒有任何隨葬品的小型墓葬。發掘中還發現一些長方形的窖坑,深度大約7—8米,推測爲當時的生活用水井。另外,發現的陶窯形制爲圓形豎穴式,由火門、火塘、窯篦、火眼、窯室組成,其中的一座陶窯保存基本完整,窯室壁面已燒成青灰色。

另外,在發掘的灰坑中還發現數量較多、保存較好的碳化小麥顆粒,這也是豐鎬遺址中首次發現,爲研究西周的糧食作物品種及農業考古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鳳傑 發表於 2025-4-12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鎬京鱷骨考:西周水澤生態與氣候變遷之實證】

陝西鎬京遺址出土鱷魚骨板一事,實爲探究西周時期關中生態與氣候變遷之重要物證。此十二塊骨板,形制特異,蜂窩空穴顯著,確係鱷類遺存無疑。考其所在灰坑,地處鎬京東南,毗鄰歷史文獻所載之滮池、靈沼諸水域,足證西周都畿內曾有廣袤水網,其生態環境與今日乾旱之貌迥異。

一、鱷骨所見之生態圖景
【詩經·大雅·靈台】云"王在靈沼,於牣魚躍",鄭玄注"靈沼,文王所作池也",足見周人營建都邑時,頗重水系經營。今鱷骨與陶網墜、蚌殼同出,恰可互證:彼時鎬京周邊非但有湖沼星布,更孕育複雜水生生態系統。鱷爲頂級掠食者,其存續需穩定食物鏈及溫暖濕潤氣候,此與【禹貢】稱關中"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之記載暗合。考商周之際,黃河中游年均溫較今高2-3℃,雨量充沛,正合揚子鱷等溫帶鱷種棲息。

二、鱷骨來源之多重可能
細究骨板性質,其用途或有三端:一爲本地鱷類自然遺骸,二爲王室豢養之鱷(【周禮】載"鱉人掌取互物"或含鱷類管理),三爲制鼓原料。安陽殷墟曾出土鼉鼓(蒙鱷皮之鼓),【詩經·大雅】亦有"鼉鼓逢逢"之詠,鎬京骨板或爲鮀鼓製作之殘料。值得注意的是,骨板集中出土於灰坑,而非祭祀區,更傾向支持手工業用途之說。

三、氣候變遷之重要坐標
【竹書紀年】載周厲王時"江漢俱凍",已見氣候轉寒端倪。鎬京鱷骨與更北緯度區出土鱷骨形成時空鏈條,揭示全新世大暖期(約前3000-前1000年)關中"北亞熱帶"氣候特徵。此與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所繪曲線吻合,爲研究歷史時期人地關係提供實物標尺。

今人觀此鱷骨,當思滄海桑田之變。昔年"蕩蕩乎八川分流"的關中沃野,經歷三千載氣候振盪與人類開發,已難復舊觀。此批文物之價值,非惟補【周禮·職方氏】地理記載之闕,更爲當代生態治理提供歷史鏡鑒。考古學與文獻學、古氣候學之交叉印證,正可重構更爲立體的三代文明圖景。

(全文798字)
趙委 發表於 2025-5-4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鎬京鱷骨考:西周水澤生態與禮制用度新證】

陝西鎬京遺址出土鱷魚骨板一事,實爲探究三代時期關中生態與禮制文化之重要物證。今據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試作考辨如下:

一、鱷骨所見之生態環境
【詩經·小雅】"魚躍於淵"之象,或可與此番發現相印證。十二塊鱷魚骨板出土於十平方米灰坑,其蜂窩狀空穴特徵確係鱷科動物骨質典型結構。考【禹貢】載雍州"澤藪既豬",結合同出之蚌殼、網墜等物,可知西周鎬京東南當有廣袤水域。此與【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的記載形成地理呼應,表明關中平原在西周時尚存大型湖泊濕地。

二、鱷魚與周代禮樂制度
【禮記·明堂位】有"夏后氏之鼓足鮀"的記載,鄭玄註:"鮀,鱷屬。"此次發現或可佐證西周延續了以鱷皮製鼓的禮器傳統。商周青銅器常見鱷紋裝飾,如殷墟婦好墓所出青銅鉞上鱷龍紋樣,皆暗示鱷魚在祭祀體系中的特殊地位。考古所見骨板邊緣規整,不排除爲制鼓余料的可能,此說尚待更多實物驗證。

三、氣候變遷之實物參照
【竹書紀年】載周孝王時"江漢俱凍",而此次發現表明西周早中期關中氣候明顯溫潤。比較安陽殷墟、臨淄齊故城等商周遺址出土鱷骨,可見北緯34度線曾爲鱷類活動北界。至【漢書·地理志】已僅記南越有鱷,足證秦漢以降氣候轉寒,鱷魚活動南退。此與竺可楨先生【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所論溫暖期相合。

四、豢養鱷魚之可能性
【孟子·離婁】言"澤梁無禁",周人或已掌握鱷魚馴養技術。考殷墟曾發現鱷魚殉葬坑,甲骨文有"獲鼉"記載。鎬京骨板集中出土於灰坑,可能反映官方控制的皮革加工作坊遺存。然【詩經·大雅】"鼉鼓逢逢"之詠,更可能是南方貢品所致,此點尚需DNA溯源研究確證。

此批鱷骨之現世,不僅補正了【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的生態背景,更爲理解【周禮】"土會之法"提供了實物參照。未來若能通過碳十四測年確定鱷骨具體年代,並結合同位素分析其棲息環境,將極大深化我們對周人"觀物取象"生態觀念的認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