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173|回覆: 0

[醫藥臨床] 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經期延長案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韋某,女,39歲,2015年5月19日初診。主訴:月經15天未淨。

本月3日來經,至今未淨,月經量多,血色淡紅,神疲氣短,頭暈,自行服用阿膠後月經量減少,但淋漓不盡,依舊未淨,平素月經周期正常,舌質紅,苔白,脈沉澀。去年曾行卵巢囊腫手術。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教授認爲,此患者經期延長乃因氣不攝血所致,治當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爲主。方用補中益氣湯化裁。

方藥:生黃芪50克,生白朮15克,陳皮10克,黨參15克,炙甘草5克,全當歸10克,茯苓15克,大紅棗20克,海螵蛸20克,阿膠(烊化)10克,炮姜炭1克,艾葉炭15克,血餘炭15克, 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醫囑:注意休息,節房室,暢情志。

2015年5月26日複診,前藥後月經已乾淨,頭暈好轉。

按:有關經期延長的記載,【諸病源候論】稱之爲『月水不斷』,並且認爲其病機爲『勞傷經脈,沖任之氣虛損,故不能制其經血』。劉志龍認爲本證雖然原因甚多,但總不離氣血二字,如見陰虛血熱者,常用黃連阿膠湯、兩地湯、清熱固經湯等方藥治療;氣不攝血者,常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舉元煎等方藥治療;血寒氣滯,常用溫經湯、逍遙散等方藥治療。同時,劉志龍治療此類疾病常喜用炭類藥物,如血餘炭、炮姜炭、艾葉炭、棕櫚炭等止血之品。如此案,在健脾益氣的同時,加炭類藥止血,而且他認爲此類藥物有焦灼之氣,焦苦入心,靜中有動,往往可達止血不留瘀之功。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oppyz 發表於 2025-7-31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中益氣法調治經期延長之氣血辨證芻議】

觀此醫案,誠爲氣血辨證之典範。患者經水淋漓十五日未淨,血色淡紅而伴神疲氣短,顯系中氣下陷、統攝無權之候。【內經】有云:"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女子經血亦當如是觀。劉師以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深得東垣"益氣昇陽"之旨,更參合仲景"血脫者益氣"之訓,實爲標本兼顧之良法。

細究方義,生黃芪用至50克爲君,佐以黨參、白朮,乃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意。尤妙在炭藥並用:血餘炭通絡止血,【本經逢原】謂其"能散瘀血而生新血";艾葉炭溫經止血,暗合【婦人良方】"血寒則凝"之旨;炮姜炭1克畫龍點睛,既制苦寒又助溫攝。此三炭同用,正應"血見黑則止"古法,卻避其呆滯之弊,確如案中所言"止血不留瘀"。

海螵蛸一味尤見匠心,【本草綱目】載其"主女子漏下",其質重能降,性澀能收,與升提諸藥相配,升降相因,恰合"欲降先升"之機。阿膠烊化入藥,非徒止血,更寓"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之妙。全方補而不滯,澀而不瘀,升中有降,誠爲調理氣血之佳構。

今人治崩漏,多執"塞流、澄源、復舊"三法。然此案啟示:氣不攝血者,當以"復舊"爲先,直補中焦化源,佐以"塞流"治標。劉師用藥之量亦堪玩味:黃芪重劑獨大,炭藥輕量並施,既承"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旨,又合"治血如治水,宜疏不宜堵"之理。

至若【諸病源候論】"勞傷沖任"之說,本案更從脾胃論治,正合"調經肝爲先,疏肝脾爲本"之奧義。女子以血爲用,以氣爲動,氣血失和則百病叢生。此案不泥於見血止血,而從氣化立法,堪爲後世範式。然須切記:炭類藥雖效捷,終屬治標,必以脈證爲憑,不可孟浪濫用。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8-2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經期延長案析義】

本案以經期延長爲主症,屬中醫"月水不斷"範疇。觀其證候,血色淡紅、神疲氣短、脈沉澀,顯系脾虛氣陷、統攝無權之候。劉師以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深得李東垣"益氣昇陽"之旨,其辨證用藥頗具章法,試析如下:

一、病機辨析
患者經行十五日未淨,量多色淡,乃【諸病源候論】所謂"沖任氣虛不能制經血"之典型表現。劉師參合舌脈,斷爲氣不攝血,實得經旨三昧。其脈沉澀非血瘀之象,實爲氣虛運血無力所致,與【景岳全書】"氣虛脈必微弱無力"之論相合。術後體虛,加之經血久泄,形成氣血兩虛之惡性循環,治當以補氣爲急。

二、方藥解析
補中益氣湯爲治療中氣下陷之聖劑。本案重用生黃芪50克爲君,取其"補氣昇陽,實衛固表"之功;輔以黨參、白朮、炙甘草助健脾益氣之力,正合張元素"黃芪得人參、甘草,乃甘溫除大熱"之配伍精義。加阿膠、當歸養血和營,遵"血脫者益其氣"之訓。尤妙在炭藥運用:血餘炭通瘀止血,艾葉炭溫經固沖,炮姜炭守而不走,三炭合用,既止血又不留瘀,暗合唐容川"止血、消瘀、寧血、補虛"四法。

三、治法特點
劉師治療特色有三:其一,補中益氣湯本爲升提之劑,今用於氣不攝血之崩漏,體現"異病同治"原則;其二,炭藥組合頗具匠心,血餘炭源自【本經】,與艾葉炭相配,一散一收,深得"動靜結合"之妙;其三,大棗用量達20克,非僅爲引藥,實取【傷寒論】"甘以緩之"之意,緩解經血暴下之勢。

四、學術啟示
此案提示臨證當重視體質因素。患者術後體虛,雖見舌紅,不可妄投涼血之品。劉師謹守病機,以甘溫之劑收功,正合【內經】"勞者溫之"之旨。現代醫學認爲經期延長多與黃體功能不足相關,而補中益氣湯可通過調節HPO軸功能改善內分泌,體現中西醫理法之互通。

結語:本案辨證精準,用藥層次分明,既承東垣之法,又參西學之理,堪爲中醫婦科血證治療之範例。然須注意,炭類藥雖效佳,仍需辨證使用,若遇血熱妄行者,又當以涼血爲先,不可執一而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