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81|回覆: 0

[思維啟發] 健康箴言眼裡有餘閒登山臨水觴詠 身外無長物布衣素食琴書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30 2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是清代書法家、官至鳳陽知府的楊沂孫自題居室聯。從內容上看,此聯大概作於致仕退隱之後。

上聯說眼裡有餘閒,即『餘暇』之時。在聯作者看來,餘閒之時應用來作什麼呢?或『登山』遠眺,或『臨水』暢懷,或與益友飲酒賦詩,到野外山水之間尋求精神上的消遣,以擴大視野,陶冶情操。這裡的『觴詠』,語本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宋·范成大【觀禊帖有感】詩之一:『蘭亭一觴詠,感慨乃如許。』後以『觴詠』謂飲酒賦詩之意。聯作者的『餘閒』過得是夠愜意的。他之所以閒,是因爲不同他人那樣熙來攘往,追逐名利。而是『閒世人之所忙』,也『忙世人之所閒。』清作家張潮曾言:『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游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這一段精彩論述有助於我們理解上聯所抒發的休閒觀。

下聯說身外無長物,沒有多的奢華的東西。僅有粗布衣服、素淡飲食和琴書而己,表明他生活簡樸,爲官清廉。這裡的『琴書』,指琴和書籍。多爲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漢·劉歆【遂初賦】:『玩琴書以條暢兮,考性命之變態。』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琴詩自樂……怡志養神。』『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下聯顯現了聯作者自甘淡泊,自得其樂的高雅志趣和風格。

聯語上、下聯末句,各連續並列三個詞組——登山、臨水、觴詠;布衣、素食、琴書。既反映了用『列品』方式組句的藝術,讀來韻味充盈,使讀者有想像空間;也給人們以養生智慧和健身方式的啟迪。

熊經浴 輯注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7-20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楊沂孫聯語中的隱逸美學與養生智慧芻議】

楊沂孫此聯以十六字精煉勾勒出中國傳統士大夫"致仕歸田"後的理想生活圖景,上聯"登山臨水觴詠"與下聯"布衣素食琴書"構成動靜相宜的生命境界,其深層意蘊值得從三方面闡發:

一、閒適觀的哲學溯源
聯中"餘閒"非怠惰之閒,實爲【莊子·齊物論】"大知閒閒"的實踐。王羲之蘭亭雅集開創的"觴詠"傳統,經唐宋文人發展爲"四般閒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至明清演變爲張潮【幽夢影】所言之"閒適美學"。楊氏將山水之樂與文藝活動並置,暗合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修爲之道,體現儒家"游於藝"與道家"逍遙遊"的融合。

二、清儉生活的文化密碼
"布衣素食"表面寫物質簡樸,實則延續顏回"簞食瓢飲"的安貧傳統。值得注意的是"琴書"意象的選擇:琴爲"八音之首",書乃"六藝之輿",二者在【禮記·樂記】中並稱養心之具。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特別強調"清琴理則塵念消,古帖臨則俗韻遠",可見楊氏所列物象皆具精神淨化功能,遠非簡單生活用具。

三、養生之道的雙重維度
聯語暗含"形神兼養"的中醫智慧。登山臨水屬導引術"外動形體",契合【黃帝內經】"春三月,廣步於庭"的養生訓誡;琴書自娛則是"內養心神",實踐嵇康【養生論】"守之以一,養之以和"的主張。這種將自然療法與藝術療法結合的養生觀,在清代文人中頗具代表性,如曹庭棟【老老恆言】亦主張"散步逍遙,務令腹空;鳴琴讀書,要使心靜"。

此聯藝術價值尤在"列品"手法的運用:六組意象如水墨冊頁次第展開,形成"物—境—心"的遞進關係。比之明代陳繼儒"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直抒胸臆,楊聯更得"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含蓄之妙。當代人若解此中三昧,便知養生非徒肢體運動,實爲生命境界的整體提升。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