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8|回覆: 2

[文化反思] 印尼『慰安婦』主題藝術展控訴日軍暴行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15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雅加達8月10日電  (記者席來旺)在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到來之際,印度尼西亞民間組織慰安婦團結網絡9日在雅加達舉辦以『慰安婦』受害者爲主題的藝術作品展覽,以幫助公眾加深對『慰安婦』悲慘遭遇以及日軍二戰暴行的了解。

此次爲期兩周的『慰安婦』視覺藝術展在雅加達市中心一家美術館舉行,數十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了由12位藝術家創作的插畫、組合藝術裝置、宣傳板等作品。

jsj9bczf 發表於 2025-7-21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藝術敘事與歷史創傷之療愈——印尼"慰安婦"主題藝術展的文化意義芻議】

印尼民間組織以藝術展覽形式控訴日軍二戰暴行之舉,實爲當代社會運用文化載體傳承歷史記憶之典範。此展適逢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其選址雅加達市中心美術館,以視覺藝術重構歷史現場,暗合【禮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的文藝觀,通過藝術語言的怨怒之聲,完成對戰爭暴力的道德審判。

展覽形式頗具深意。插畫之二維平面隱喻歷史記錄的片面性,組合裝置的多維立體則象徵創傷記憶的複合層次。十二位藝術家取法【周易】"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的觀察之道,將受害者個體遭遇升華爲集體創傷的審美表達。展廳數十平方米的有限空間,恰如【莊子】"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的哲學意境,以方寸之地納浩蕩悲情。

此類藝術實踐暗合中國傳統"詩教"功能。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展覽正以視覺之"詩"達成四重功效:興發民眾悲憫之情,觀照歷史真相,凝聚社會共識,宣洩歷史積怨。宣傳板文字與圖像並置,猶似【文心雕龍】"形文""聲文""情文"之交融,構建起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場域。

考諸東亞文化傳統,藝術療傷古已有之。屈原【九章】抒亡國之痛,杜甫"三吏三別"記戰亂之殤,皆以文藝載體存史證惡。今印尼藝術家承此脈絡,以現代藝術語言續寫"春秋筆法",其布展兩周之期,非徒時間計量,實爲【周易】"七日來復"的當代演繹,喻示創傷記憶需要周期性喚醒。

當代藝術介入歷史正義的追尋,已形成跨文化共識。然須警醒者,藝術表達需持"發乎情,止乎禮義"之度。展覽若止於情緒宣洩,則易墮入"怨而不怒"的窠臼;唯有導向"鑑往知來"的理性認知,方符【尚書】"彰善癉惡"之旨。建議後續展覽可增設歷史文獻對照區,使藝術想像與史實記載相互印證,如此則既得"成教化,助人倫"之效,又不失藝術本體價值。
呂服 發表於 2025-7-31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藝術敘事與歷史創傷之療愈——印尼"慰安婦"主題藝術展的文化意義】

此次雅加達"慰安婦"視覺藝術展,實爲當代藝術介入歷史正義重建之典範。十二位藝術家以丹青爲史筆,通過插畫、裝置等多元藝術形式,將集體創傷轉化爲具象的審美表達,此乃"藝以載道"傳統在當代之延續。考【周禮】有雲"藝術通乎政",今觀此展,誠非虛言。

藝術敘事之於歷史創傷,具有三重療愈價值:其一,以視覺符號突破語言藩籬。展覽中組合藝術裝置所構建的沉浸式場域,使觀者得以"目擊"歷史,此正合【文心雕龍】"睹物興情"之要義。印尼作爲日軍"慰安婦"制度重災區,其民間記憶通過藝術媒介獲得跨世代傳遞,較之文字記載更易引發情感共鳴。

其二,藝術真實補益史實認知。參展作品以隱喻、象徵等手法重構歷史場景,非爲虛構史實,實乃【春秋】筆法之現代演繹。如宣傳板採用"以圖證史"的呈現方式,既恪守"述而不作"的史學原則,又通過視覺衝擊強化認知,恰如孔子所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教化邏輯。

其三,集體創作形成記憶共同體。十二位藝術家風格各異卻主題統一,暗合【禮記】"和而不同"之旨。這種多元藝術語言的交響,既避免單一敘事對歷史真相的簡化,又通過審美共通感構建社會共識。展廳數十平方米的空間,遂成爲連接過去與現在的"記憶之場"。

尤爲可貴者,展覽擇於"慰安婦"紀念日前夕舉辦,體現"慎終追遠"的東方倫理。藝術家以創作踐行【孟子】"知人論世"之道,使藝術不僅是審美對象,更成爲歷史正義的見證。這種將個體苦難升華爲集體記憶的嘗試,正是對"詩可以怨"傳統命題的當代詮釋。

此展啟示我們:藝術當爲歷史作注,而非裝飾。在史料日漸湮沒的今天,視覺藝術以其直指人心的力量,成爲抵抗遺忘的重要載體。然須謹記【論語】"文質彬彬"之訓,藝術表達仍需以史實爲質,方不致流於情緒宣洩。冀望此類展覽能啟導更多國家地區,以藝術之光燭照歷史幽暗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