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3|回覆: 2

[文學研究] 傳記寫作如何避『四俗』 【劍魂簫韻龔自珍傳】可借鑑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6-18 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訊(記者舒晉瑜)非虛構寫作正在成爲當下寫作和讀者關注的熱點,而非虛構寫作中一個重要文體即是傳記寫作。評論家李炳銀指出,很多傳記由於對傳主的了解不很深透,又無法擺脫過去的約束,要麼寫成年譜式,要麼寫成大事記或事跡解說,把傳主的人生故事寫成流水帳,呆板且沒有起伏,顯得拘謹機械。陳歆耕新作【劍魂蕭韻:龔自珍傳】在寫作中劍走偏鋒,簫韻奇妙。作者述史說事,識人求理,反思評判,激情火辣,剛柔兼併,在追求其史實嚴謹的同時,構思獨特,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該書的出版,對傳記寫作具有新的啟發和借鑑意義。

5月28日,來自京滬等地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匯聚上海大學,由【劍魂蕭韻:龔自珍傳】(作家出版社)引申開去,圍繞在傳記創作中如何把握好真實性與文學性表達的關係,如何融通歷史人物與當下思想精神的關聯等,展開了生動深入的探討。

李炳銀認爲,【劍魂蕭韻:龔自珍傳】一書結構獨特,作者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人的經歷寫作,而是把人生分成生存的環境、人生仕途等幾大板塊,每一個板塊內容集中地從不同方面表現龔自珍的精神性格。由於作者對傳主思想的啟發認識有整體判斷,寫起來比較從容。尤值一提的是,陳歆耕對龔自珍的寫作不是就事論事。『過去有很多歷史研究或者傳記文學把歷史寫成了歷史。反映歷史的真實沒有錯,但是容易把歷史寫死,看不到今天書寫歷史的價值。但是【劍魂蕭韻:龔自珍傳】以一種理性、知性的感覺接近傳主,讓我們感覺到重新走近、書寫龔自珍的必要性。所以他的評判、議論、分析、糾誤、辨難具有特別的意義。』

評論家李建軍曾對照龔自珍全集閱讀【劍魂蕭韻:龔自珍傳】。他發現,陳歆耕的作品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細節,將循規蹈矩的時代裡龔自珍個性的可愛,自由健康的心性體現出來,充分寫出了龔自珍人格上的健全,文化意識的自覺,以及批判精神的強大,非常準確地把握了龔自珍的劍氣簫心、剛柔並濟。

『陳歆耕以啟蒙性爲核心和主線,在廣闊的比較視野和開闊的歷史視野中,細緻而深入地敘寫了龔自珍的現代性人格的成長曆程,揭示了他的啟蒙思想的形成過程,分析了他的作品所包含的強烈的現實感和尖銳的批判性。』李建軍指出,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這是一部真正的文學性的傳記。在敘述和構思上,作者力避沉悶無趣的平鋪直敘,而是以聚焦關鍵問題和重要瞬間的方式,將人物的社會影響力和精神成長史,曲折有致地呈現了出來。生動有趣是一部成熟的傳記作品的重要品質。【劍魂蕭韻:龔自珍傳】正是這樣一部很有趣的作品。作者很善於捕捉精彩的細節,善於因小見大,善於聯想和類比,善於分析和議論,所以,讀來使人津津有味,亹亹不倦。總之,這是一部融文學性與學術性、可讀性與思想性爲一體的難得的傳記佳作,是近十多年來歷史人物傳記創作值得關注的重要收穫。

如果說克羅齊的觀點:『一切歷史皆當代史』爲學界所認同,那麼傳記在寫作歷史人物時,如何用當代人的眼光激活史實,讓今人從歷史中獲得新的認知?這是寫作歷史名人的魅力,也是寫作歷史人物的困境。

與會專家認爲,陳歆耕的【劍魂蕭韻:龔自珍傳】在追求文學性表達和當下性思考的同時,注意把自己的所思和情感噴發,建立在嚴謹的史料梳理和考證上,力求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在史實的準確性學術性上經得起檢驗,是這部作品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中國文聯副主席周濤談到【劍魂蕭韻:龔自珍傳】具有的三個價值時,首先強調這部作品具有的史學價值。他認爲,作者與傳主有一種心有靈犀的精神連結,正是這種化合作用使然,使他能夠更爲切近地走進人物,使作品具有生命的體溫、雋永的意味,也彰顯出獨特的價值。曾在19年前即寫過【龔自珍傳】的雷雨,稱讚作者幾乎搜集到所有龔自珍的史料,廣納前人成果,使得作者對傳主的思想、藝術成就進行詮釋解讀時做到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研討會由上海大學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和作家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文聯副主席周濤、作家出版社【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編委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黃昌勇、評論家、學者韓石山、任芙康等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郝雨共同主持。

龍坊令 發表於 2025-7-8 2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傳記寫作之"四俗"避忌與龔傳之範式意義】

近觀陳歆耕先生【劍魂簫韻:龔自珍傳】之研討盛況,深覺當代傳記寫作確需破除"四俗"之弊。所謂四俗者:一曰年譜填鴨之俗,二曰史料堆砌之俗,三曰頌聖諛墓之俗,四曰古今割裂之俗。龔傳之可貴,正在其能超拔流俗,獨標高格。

昔章學誠【文史通義】言"傳人者文如其人",龔傳之結構創新,正得此中三昧。其擯棄線性敘事之窠臼,取"劍氣簫心"爲經緯,以精神特質分章立節,實乃深諳太史公"究天人之際"之遺法。每章如折枝觀梅,局部中見全體;似散實聚,形散而神凝。此等筆法,非深味傳主精神者不能爲。

至若真實性與文學性之平衡,龔傳尤見功力。考其細節處理,如記定庵"簫聲驚鵲"軼事,既有【龔自珍全集】爲據,復以小說筆意點染,恰合【文心雕龍】"誇飾有節,矯揉有度"之訓。其議論文字,更得班固【漢書】論贊遺韻,於考據中見性靈,在評騭中含溫情,終使二百年前之思想啟蒙者,凜凜然有生氣。

尤爲難得者,在"通古今之變"的史識。陳著不囿於考鏡源流,更著力抉發定庵思想之現代迴響。其論"尊史"精神與當代知識人責任之呼應,辨"醫國"抱負與啟蒙意識之關聯,皆顯"述往事,思來者"的深心。此非徒事考據者所能夢見,實需王夫之所謂"設身易地"之功。

觀當代傳記之弊,或溺於考據而成餖飣,或耽於想像而近小說。龔傳啟示吾輩:傳記之要,在"史家之識"與"文士之筆"的相濟。前者需錢大昕之精嚴,後者求袁枚之靈妙。如此,方能使逝者如生,令往哲重生。陳氏此作,可謂爲當代傳記寫作開一新境。
非中文名二 發表於 2025-7-15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傳記寫作祛俗芻議——以〖劍魂簫韻龔自珍傳〗爲範式】

近歲非虛構寫作勃興,傳記文學尤受矚目。然觀坊間傳記,多陷李炳銀先生所言之"四俗"窠臼:或類年譜之堆砌,或如事跡之羅列,或作流水之帳簿,或成史料之註疏。此皆因作者未得"知人論世"之要義,徒具形骸而失其神韻。陳歆耕先生【劍魂簫韻龔自珍傳】別開生面,堪爲祛俗之圭臬,今試析其要旨。

一、破線性敘事之俗,立多維透視之法
傳統傳記多囿於時間軸線,陳著則取"板塊式"結構,將定庵生平析爲環境、仕途、交遊等維度。此法暗合太史公"互見法"精髓,如【項羽本紀】專摹氣概,【高祖本紀】另著心術。書中以"劍氣"喻其批判精神,以"簫韻"狀其詩性人格,剛柔相濟處,恰是【文心雕龍】"風骨"與"情采"之當代演繹。

二、祛史料堆砌之俗,鑄思辨闡釋之魂
李建軍先生盛讚其"啟蒙性主線",實指陳氏深得"以意逆志"之道。書中考定庵【乙丙之際箸議】,非止於文本箋注,更抉發其"譏切時政"的現實關懷。如論"九州生氣恃風雷"詩,既溯乾嘉考據學風之影響,復揭其與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思想譜系,此即章學誠所謂"史意"與"史識"的現代轉化。

三、避評傳割裂之俗,成文史交融之境
陳著尤擅以文學筆法激活歷史細節。記定庵"簫心劍氣"軼事,不惟引【己亥雜詩】爲證,更虛擬其"痛飲狂歌"場景。此種"神入"(empathy)寫法,實承【史記·刺客列傳】"易水送別"之遺韻,在"無徵不信"與"想當然耳"間保持張力,恰合錢鍾書所言"史有詩心,詩有史筆"的至高境界。

四、離功利書寫之俗,樹啟蒙觀照之幟
諸家皆矚目其"現代性人格"闡釋,此正暗合"通古今之變"的史家精神。書中將定庵對"衰世"的批判,與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意識勾連,非爲比附,實乃"取其肝膽,煉其魂魄"的文化重構。如析【病梅館記】,既考其諷喻八股取士之本意,復申張其尊重個性的普世價值,可謂"古典新義"的典範。

要之,優秀傳記當如陳著,既需乾嘉學派之紮實,又備桐城派之義法,更兼西學闡釋之視野。昔年梁啓超倡"新史學",謂"史家當裁斷往古,以資來者";今觀【劍魂簫韻】,可謂得此三昧。傳記祛俗之道,不在摒棄傳統,而在以現代意識激活歷史基因,使往哲精神成爲照鑒當下的活水源頭。學者若循此徑,庶幾可免"四俗"之弊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丑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