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0|回覆: 1

[文學研究] 中國文章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章學學會第三十一屆年會在華南師大召開 ...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6-7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文章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章學學會第三十一屆年會在華南師大召開

近日,由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中國文章學研究會聯合主辦,文學院承辦的『文章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章學學會第三十一屆年會』在石牌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

此次年會匯聚了眾多中國文章學的名家大師。中國文章學泰斗——80歲高齡的老會長曾祥芹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蔣寅教授、北京大學杜若勤教授、文章學學會會長崔應賢教授、秘書長曹幸華教授、副會長楊道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諸葛憶兵教授、中山大學張海鷗教授、香港大學杜若鴻教授、香港嶺南大學李雄溪教授、台灣王秀雲教授,以及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戴偉華教授、馬茂軍教授等一大批國內知名學者,圍繞文章學的過去與未來、理論與應用的方方面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文學院副院長吳辛丑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致歡迎辭。

作爲一次高端學術性研討會,兩天中先後有一百多位國內及港澳台文章學方面的頂尖學者發言並相互評點,探討了大量文章學方面的學術問題。其中,曾祥芹對於文章學定性定位方面的基本問題的闡述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普遍重視,並由此引發了對於文章的實用性與審美性關係的熱議。對古代實用文章普遍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回顧,對今天文章寫作強調實用性的反思,碰撞出很多新的思想火花。此外,『說辯論——以人性的善惡認定爲例』、『宋代應策時文概論』、『政論視閾下的蘇門詩作』、『全媒體對文體的影響與挑戰』、『論語文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前沿和熱點的問題,都在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文明剛)

真衣 發表於 2025-7-21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章學研討會之學術價值芻議】

華南師大此次盛會,實乃中國文章學研究領域之盛事。與會學者之眾,議題之廣,研討之深,皆彰顯文章學作爲傳統學問在當代學術體系中之重要地位。筆者以爲,此次會議有三重學術價值尤值關注。

其一,學科定位之再思考。曾祥芹先生對文章學定性定位之闡述,觸及學科根本。文章學自【文心雕龍】奠其基,唐宋八大家揚其波,至明清而體系漸成。然近代以降,囿於"文學中心論",實用文章長期被邊緣化。此次會議重提實用性與審美性之辯證,實爲撥亂反正之舉。如宋代策論、秦漢奏議,皆兼具實用價值與審美高度,此傳統尤當爲今人鏡鑒。

其二,研究方法之新拓展。會議論文如【宋代應策時文概論】【政論視閾下的蘇門詩作】等,皆體現"以文證史""文史互證"之研究路徑。文章學之研究,非僅止於章句辭藻,更當觀照其時代語境與文化功能。杜若勤教授對全媒體時代文體嬗變之探討,更展現學科回應現實之學術自覺。

其三,教育實踐之深融合。崔應賢教授團隊關於語文教育與創新能力之研究,彰顯文章學之實踐品格。昔年韓愈倡"文以明道",今人論"文以啟智",其理一也。文章學之生命力,正在於能貫通古今,連接理論與實踐。

此次會議匯聚兩岸四地學者,規模空前。香港杜若鴻教授之比較視野,台灣王秀雲教授之跨文化研究,與大陸學者形成有益互補。此種學術共同體之構建,實爲中華文章學發展之重要契機。

然亦當清醒認識到,文章學研究仍面臨理論體系待完善、學科邊界待釐清等挑戰。建議學界可進一步梳理文章學與語言學、修辭學等相關學科之關係,建立更具解釋力之理論框架。

要之,此次會議既承續"文道合一"之傳統,又回應時代之問,爲構建中國特色文章學學術體系作出重要探索。吾輩學人當繼往開來,使這門古老學問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