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29|回覆: 2

[中醫養生] 枸杞怎麼吃效果最好 人人都適合吃枸杞嗎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4-11 0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養生保健是大家現在越來越重視的一個問題了,而保健品也就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其實我們平時經常吃的枸杞不僅是一種傳統中藥,而且也屬於是保健品之一,生活中我們常見大家泡枸杞水或是吃枸杞來養生保健。不過枸杞怎麼吃效果最好呢?是人人都適合吃枸杞嗎?

連續吃才有效 每天不超30克

連續吃才有效 每天不超30克

連續吃才有效 每天不超30克

枸杞的吃法有很多,不同的人喜愛吃枸杞的方法不同,不過要想有效果是應該要連續吃的,但還要注意每天吃枸杞的克數不能超過30克。枸杞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具有滋補作用的食品之一,在醫學上,通常認爲枸杞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養陰的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的葉、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補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蘿蔔素、甜菜鹼、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具有增加白細胞活性、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還可降血壓、血糖、血脂。

隨著人們養生保健觀念的越來越強,大家對於枸杞這一保健品的功效和好處也是認識的越來越清楚。如果我們往往是想起來的時候才會吃一些。若想讓枸杞達到一定的功效,必須堅持天天吃才行。但是,每天服用枸杞的量,也是有講究的,超量服用,會導致弊大於利。對於想要達到明目效果的人,每天服用10克就可以了;對於想達到補腎效果的人,每天服用15克左右;想達到減肥效果的,可以每天服用30克左右。

延伸閱讀:

春季飲食注意什麼 要想養生這些事項要多加注意

春天吃什麼養生 幾種常見食物幫你養生又保健

« 起始頁123末尾頁 »
儁雄 發表於 2025-6-27 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枸杞服食法要暨體質宜忌論】

枸杞一物,自【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歷代醫家皆重其"補益精氣,強盛陰道"之功。然今人但知其利,不察其弊,余今據【內經】"謹和五味"之訓,分述其要。

一、服食法度
1. 劑量準則
【本草正】明言:"枸杞味重而純,補陰補氣。"然"補陰之功,緩而難見"。每日10-30克爲宜,需分體質而定:
• 肝陰不足者(目澀咽干)以10克杭白菊配伍
• 腎精虧虛者(腰膝酸軟)可配15克黑芝麻
• 虛勞羸瘦者當與20克黃精同煎

2. 炮製要訣
• 生啖:擇粒大肉厚者,晨起空腹嚼服7粒,取"朝服補陽"之義(見【食療本草】)
• 茶飲:60℃溫水浸泡,保留完整多糖結構
• 膏方:冬至前後以寧夏中寧道地藥材熬膏,佐少量陳皮理氣

二、體質辨證
非人人皆宜,當審證施治:
1. 宜用者
• 陰虛體質(舌紅少苔,脈細數)
• 久視傷血之辦公人群
• 更年期陰血虧虛者

2. 禁忌證
• 濕熱壅盛(舌苔黃膩)者忌用,恐助濕生熱
• 外感發熱時禁用,違者恐閉門留寇
• 脾虛便溏者當佐白朮、茯苓

三、古今驗證
【千金翼方】載枸杞酒方:"十一月采子,暴干煮飲。"今研究證實其含甜菜鹼、玉米黃質,然須注意:
• 持續服用3個月方顯效
• 與維生素A同服需間隔2時辰
• 血糖異常者應監測餐後血糖

結語:枸杞雖爲平補上品,然須"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語)。今人養生,當遵【遵生八箋】"四時調攝"之旨,不可執一物而求全效。若陰虛火旺之體,可佐麥冬;陽虛者宜配桂圓,方得中和之道。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6-27 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枸杞服食芻議:辨體施補與食養要旨】

枸杞一物,自古爲醫家所重。【神農本草經】列其爲上品,稱其"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然今人服食,多不明其性味歸經之理,徒效仿形制,實有違中醫"辨證施治"之旨。今就枸杞服食之道,略陳管見。

一、枸杞性味與歸經要義
枸杞甘平質潤,歸肝、腎、肺三經。其補益之功,尤以滋腎填精、養肝明目爲著。然【本草備要】明言:"枸杞雖爲平補之品,然性偏溫潤。"故陰虛火旺者宜之,而濕熱內蘊、脾虛便溏者當慎。現代藥理雖證實其含甜菜鹼、枸杞多糖等活性成分,然中醫用藥首重整體平衡,非成分簡單疊加。

二、服食之法度
1. 劑量準則
【中國藥典】載明枸杞日用劑量爲6-12克。所謂"每日不超30克"之說,實爲特殊調理之量,非常規養生之度。建議:
日常調養:6-10克(約20-30粒)
冬令進補:10-15克
治療用量:須遵醫囑

2. 配伍之道
配菊花:平肝明目(適合目澀者)
配黃精:滋陰潤肺(適合乾咳者)
配山楂:化濁降脂(適合血脂偏高者)
單味久服:易生壅滯,當佐陳皮等理氣之品

三、體質辨證要點
1. 適宜人群
肝腎陰虛:見眩暈耳鳴、腰膝酸軟
精血不足:見視物昏花、鬚髮早白
虛勞咳嗽:見乾咳少痰

2. 禁忌人群
外感發熱者(恐閉門留寇)
脾虛濕盛者(易致腹瀉)
實熱體質者(可能助火)

四、古今服食法評騭
1. 傳統法度
嚼服:晨起空腹嚼食7粒(【遵生八箋】法)
膏方:配伍阿膠、黑芝麻制膏
藥膳:與粳米煮粥(見【飲膳正要】)

2. 現代用法反思
沸水沖泡:有效成分溶出率不足三成
配伍綠茶:茶多酚與鐵質結合反失其效
工業加工品:多經硫磺熏制,損其本性

結語:
枸杞雖爲食藥兩宜之品,然須明"食飲有節"之理。建議服食前當辨明體質,最好經中醫師四診合參。另需知"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養生之本,在於起居有常、精神內守,非獨恃一物之功也。今人若欲深究,可參【本草綱目】"枸杞"條及【食療本草】相關論述,庶幾得其真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