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666|回覆: 1

[氣功] 引氣閉息功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5-12-28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功爲醫家的傳統功法,盛於魏晉。其要點是從調氣入手、 御氣調神,逐步達到氣住神住、無息無念,還虛成道的境界。『閉息』主要是練習停閉呼吸。此功始於彭祖,【內經】以之治療腎有久病者,晉朝葛洪之從祖仙公大醉時,或在盛夏用閉氣會胎息法入深淵之底,一日許乃出。陶宏景亦言『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日增其息,可身神俱,五臟安。巢元方講『閉氣不息十二通』,可治濕痹、腰脊痛。孫思邈【千金要方】亦載調氣法,並以之養生治病。余遵以上醫家之旨,躬行體驗融一得之見,名曰『引氣閉息功』(簡稱『引閉功』)述之於下,敬請斧正。

1.準備

於子至寅時仰臥、床鋪厚軟,枕高下適令身平、舒臂展足、手握固,距身四寸,足分開與肩同寬。諸關節:項、肩、肘、腕、腰、胯、膝、踝均放鬆。全身體重自然下沉,重心降至命門。排除雜念、全無後天之念力,體鬆氣沉.

2.引氣

呼吸微徐、細勻深長,引氣從鼻入腹,至足則停止,有力可更取之。閉口陰數、令耳不聞、或兼以手下籌算,陰數至一百至二百,漸自轉增其心數,可至四、五百或至千。此時伏氣於臍下井田,直透湧泉,周身氣通,元氣充沛,達到忘形以養氣的目的。

3.閉氣

吸氣至胸腹滿,勿令過極,可略停閉,即可慢慢以鼻呼氣,引氣上升至百會,呼不令盡,勿令極呼,隨意而止,即稍閉息。再練吸氣,引氣自百會降於井田、湧泉。氣入身來謂之生,常令氣多入少出,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爲候。

4.胎息

行氣稍久,能不以鼻口噓吸。可漸達氣從臍出,入從臍滅,如在胞胎中,是以閉氣爲主的微弱呼吸法。進一步可覺出氣從玄關、手足心及全身毛竅、百會等處出入。人身虛無,但有游氣、氣息得理,百病不生。胎息守五臟,諸髒得寧,神氣自安。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達到忘氣養神的階段。

5.無息

呼吸全停,一息自住,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氣住則神住。心澄明靜,神住無念,固守虛無,寂然常照,心如止水,空而不空,一靈長存,則神氣相注而常住,還虛成道矣。寸變化氣質,改形易容、易骨易髓,長生久視。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3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21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引氣閉息功源流考略與功法要義闡微】

此文所述"引氣閉息功"實爲道家胎息法之支脈,其源流可溯至先秦導引術。考【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之語,已肇其端;而【黃帝內經·素問】"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的記載,確爲醫家應用閉息法之明證。今就功法要旨略陳管見:

一、功法源流辨證
彭祖閉氣法見於【神仙傳】,然考葛洪【抱朴子內篇】明言:"行炁有數法,其大要者胎息而已。"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所載閉息法,實爲六朝上清派存思術與行炁術之融合。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以閉息治痹,乃隋唐醫家導引術之典型應用。孫思邈【千金要方】調氣篇,實融佛道二家呼吸法要,非純然古法。今之"引閉功"糅合諸家,頗具系統,然需明辨各時期功法特點。

二、功法要義闡發
1. 子時練功之理,本於【周易】"復卦"陽氣初生之說。然"重心降至命門"之說,當參【黃庭經】"命門合精延"之旨,此乃後世內丹學雛形。

2. 陰數之法,實本【周易參同契】"隱藏其匡郭"的煉己功夫。其數至二百者,暗合【黃庭內景經】"二十四真"周天運行之數。然"伏氣臍下"之說,需明辨真炁與後天呼吸之氣差異。

3. 閉氣階段"以鴻毛著鼻"的檢驗法,源出【後漢書·方術傳】甘始等人傳記。其氣行路線"百會-湧泉"的循環,已具後世小周天雛形,然晉唐時期尚未形成任督二脈明確概念。

4. 胎息階段所述"氣從臍出",當參【雲笈七籤】"胎息精微論"所述"真炁"運行之理。所謂"玄關"竅開,實爲宋元內丹學術語,魏晉時期多稱"丹田"。

三、功法修習警示
1. 閉息時長當循序漸進,【抱朴子】明誡"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不可驟然追求閉氣數百之數。

2. "無息"境界非強求可得,【坐忘論】云:"修道之要,在神與炁合。"若執著於呼吸全停,反易生偏差。

此功融合醫道二家精華,然習者當知:魏晉導引重在"外丹服食,導引行炁",與宋元內丹學體系有別。建議修習時配合【黃庭經】存思法,並參校【諸病源候論】導引圖示,方得古法真髓。另需注意,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患者慎修閉息之法,當遵醫囑而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