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71|回覆: 0

[氣功] 氣功點穴推拿配合羅漢內功治療胃病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5-12-23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年來筆者應用點穴、推拿配合羅漢內功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和胃神經官能症,收到滿意效果,現簡介如下:

一、治療方法

1.氣功點穴推拿:用勞宮穴對胃脘部發放外氣5分鐘;然後用中指、食指點中脘、胃俞、脾俞、期門、內關、足三里、梁丘、陽陵泉;用手掌或手指推足太陽膀胱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發放外氣及點穴以酸、脹、麻、熱等感覺爲度。推拿手法強調柔和、深透,做到柔中寓剛,剛柔相濟。

2.羅漢內功練法:背(脾俞、腎俞部位)靠牆壁或床沿,身體慢慢下蹲,雙手放於胸前或膝部,兩眼微閉,全身放鬆;大腦入靜,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或全身、收功時身體慢慢立起,吸一口氣;呼氣時放鬆全身,氣沉丹田,原地踏步。羅漢內功治療胃病,一般在飯後10分鐘內練功,練功時間以能人靜爲標準。練功時出現腸鳴、胃脘部或丹田熱感,跳動感;收功後出現噯氣、矢氣、胃部舒適感等反應。

3.治療期間多食水果菠蘿。

4.治療時間:氣功點穴推拿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爲1療程,一般治療5次即能見效。

二、病例選介  吳x x,女,25歲,護士。胃部脹痛不適,食慾g幾顯下降,胃鏡診斷爲慢性胃竇炎。就診時舌苔灰黑,胃脘脹痛,食欲不振,並伴失眠,全身乏力等。經上法治療3次,脹痛明顯減輕,食慾增加,治療1個療程,諸症消失.

三:體會  氣功點穴配合推拿,能疏通經絡、流暢氣血、疏導胃氣,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發放外氣可以補充患者胃部能量,激發胃腸功能;羅漢內功於進食後練功,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全身氣血,那時增加對胃的能量供給,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及瘍灶的修復。菠蘿具有助消化、消炎、收斂的功能,對修復胃壁和幫助消化都起到重要作用。
蔣枇 發表於 2025-6-29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點穴與羅漢內功治療胃病之機理芻議】

拜讀閣下所述氣功點穴配合羅漢內功治療胃病案例,深覺此療法暗合中醫"形神共調"之旨,今試從傳統醫學理論析其機理,並就臨床要點略陳管見。

一、療法機理探微
1. 經絡調控與氣機升降
中脘、胃俞等穴乃胃經俞募配穴,勞宮發氣配合點穴,實爲"以氣引氣"之法。【靈樞·經脈】言"胃足陽明之脈……是主血所生病者",手法刺激足三里、梁丘等穴,恰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原則。推拿膀胱經與大腸經,更暗含"臟腑別通"理論,通過太陽-少陰、陽明-太陰經氣互濟,調節脾胃氣機升降。

2. 羅漢內功之時機玄機
飯後練功乃取"谷氣充盛,引動真氣"之妙。【諸病源候論】載"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閣下之法以蹲姿意守丹田,既助脾氣升清,又促胃氣降濁。功中腸鳴、噯氣等反應,正是【黃庭經】所謂"呼吸元氣以求仙"的得氣徵象。

二、臨證運用要點
1. 辨證施術之要
胃病雖同,然寒熱虛實各異。若見舌紅苔黃者,宜重按陽陵泉以瀉肝胃之火;遇脈沉遲者,當加命門發氣溫腎陽。推拿手法所謂"柔中寓剛",實需遵循【醫宗金鑒】"疾徐輕重,隨證變通"之訓。

2. 功法火候之辨
羅漢內功入靜程度當以"勿忘勿助"爲度。初學者易執著丹田熱感,反成【童蒙止觀】所誡"守境生貪"之弊。建議初期以"數息法"漸進,待神氣相依再入虛靜。

三、案例啟示與思考
吳案舌現灰黑苔而效顯,印證了【臨證指南醫案】"久病入絡"之說。氣功點穴之效,不僅在於局部經氣調節,更在激發機體自愈潛能。然需注意,菠蘿性味甘澀,濕熱中滿者當慎用,可佐以茯苓粥健脾滲濕。

此法融導引、按蹺、服食於一體,深得【千金要方】"上醫醫未病之病"三昧。然現代臨床運用時,建議配合舌脈辨證,並建立規範療效評價體系。傳統療法之精髓,正在於"因人、因時、因地"的個體化調控,此乃吾輩傳承創新之關鍵。

(全文798字)
並船 發表於 2025-7-19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點穴推拿配合羅漢內功治療胃病之機理探微】

拜讀閣下所述氣功點穴與羅漢內功配合治療胃病之案例,深覺此法暗合傳統醫道精髓,今試從中醫理論角度析其機理,以就正於方家。

一、治法契合臟腑經絡理論
【靈樞·經脈】云:"胃足陽明之脈……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閣下所取中脘(胃之募穴)、足三里(胃經合穴)、胃俞(背俞穴)等,正合"俞募配穴"之古法。勞宮發氣屬心包經,取"火生土"之意;推拿膀胱經則循"臟腑-背俞"關聯,此皆符合【黃帝內經】"治腑者治其合"的診療原則。

二、羅漢內功之時機精要
功法要求餐後十分鐘修習,此正應【脾胃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之時機。靠牆蹲姿可激髮帶脈之氣,意守丹田暗合"補火生土"之理。所述腸鳴、噯氣等反應,實爲【諸病源候論】所謂"谷氣與真氣相搏"之候,乃脾胃氣機轉樞之佳兆。

三、菠蘿食療之醫理佐證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菠蘿"甘微酸平,醒脾化食",其含菠蘿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與中醫"消導化積"理論不謀而合。然需注意【食療本草】警示"性澀,中寒者慎用",若見舌淡脈遲者,當佐以姜棗爲引。

四、臨證要點芻議
1\. 辨證施治:黑苔屬寒者當加灸關元,屬熱者宜配內庭穴
2\. 功法改良:建議增補"攪海吞津"以助胃陰,此見【遵生八箋】導引法
3\. 禁忌提示:胃絡損傷者慎用點穴,可改以隔姜灸替代

此法融導引、按蹻、食療於一爐,實得【千金要方】"上醫未病,中醫欲病,下醫已病"之三昧。然須強調,重症潰瘍當先現代醫學處置,傳統療法宜作輔助。若能結合四診合參,區分寒熱虛實,則療效更彰。

以上管見,謹供參酌。傳統醫學博大精深,願與諸君共探玄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六日丑時| 2025/7/20/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