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44|回覆: 2

[中醫理論] 【宣明論方】用藥統計分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元四大家寒涼派代表人物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其所著【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又名【宣明論方】)共十五卷,主要論述臨床方藥及處方之法,爲劉氏體現處方用藥風格的代表作。

    該書共載方351首,用藥414味,平均每方用藥7.35味。全書應用8次以上(含8次)的藥共86味,其中寒涼藥36味,占41.9%;溫熱藥40味,占46.5%。經統計分析,【宣明論方】的用藥規律如下。

    1.劉氏所用寒涼藥中,以大黃使用次數爲最多。南宋遼金時代,戰爭連綿不已,主要戰場河北一帶時疫流行,劉完素從實踐中體會到古方對時疫病的療效很差,故另闢蹊徑,大膽選用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石膏、芒硝等寒涼之品,潛心研究,控制瘟疫流行,故後世稱其爲寒涼派。同時,亦開溫病學派之先河。

    2.應用辛燥滋補活血藥物較少。在86味藥物中,辛燥藥僅用4味,滋補藥僅用4味,活血藥僅用2味。

    3.應用驅邪藥和劇毒藥較多。如該書【宣明論方•卷一•水濕門】內載方15首,其中有8張方子均使用了大戟、芫花、甘遂、二丑,4張方子使用了輕粉、粉霜、硃砂等。又如該書論治瘧疾,載方6首,共用藥12味,即綠豆、雄黑豆、信砒、黃丹、硃砂、小豆、蜘蛛、甘草、大豆、雄黃、輕粉、荷葉等,多爲驅邪或劇毒之品。

    4.臨床用藥風格獨到。大多數醫家常用,但劉氏很少襲用的藥物有(藥名後數字爲全書所用次數):丹參5、枸杞子4、紅花3、丹皮3、薑黃3、山萸肉3、石斛3、山藥2、元胡2、沙參2、覆盆子2、菟絲子2、薏苡仁2、香附2、杜仲2、木瓜2、萊菔子2、茵陳2、蒲公英1、黃精1、石決明1、貝母1、前胡1、竹茹1、秦艽1、車前子1、大腹皮1,說明其臨床用藥有獨到風格。

    5.用藥注意保護脾胃。其中,甘草使用107次,取其補中氣以護脾胃,調諸藥而解百毒之功。又,生薑使用54次,取其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效。酒使用45次,取其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之功。此外,還有醋、鹽、蜜、米湯等,均根據病情需要選擇應用,亦說明劉完素雖善用寒涼之品,但很注意保護脾胃,寒不傷正。

    6.嚴格遵守辨證論治原則。劉氏遇到寒證,應用熱藥也非常大膽。【宣明論方•卷一】用附子丸治痹氣,中寒,陽虛陰盛,一身如水中出。配方爲附子、川烏、官桂、川椒、菖蒲、骨碎補、白朮、天麻各二兩,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又如【宣明論方•卷十•痢門】用白朮聖散子治瀉痢久不瘥,兼治婦人產後痢,配方爲御米殼、當歸、肉豆蔻、縮砂仁、石榴皮、訶子、乾薑、陳皮、白朮、芍藥、乳香煎服。

    綜上所述,劉完素之所以被後世稱爲寒涼派,與他處的戰亂年代熱病流行有關,必須施以寒涼之品方能治之。劉氏因時因地大膽創新,補前人之所未及,嚴格遵守辨證論治原則,確爲敏銳機動靈活、經驗豐富的一代醫學大家。

猴子撈月 發表於 2025-6-5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宣明論方】用藥統計與劉完素學術思想芻議

劉完素【宣明論方】作爲金元醫學革新的重要文獻,其用藥規律深刻體現了"主火論"學術思想與臨床實踐的辯證統一。通過對351首方劑、414味藥物的系統分析,可見以下學術特徵:

一、寒涼藥應用的開創性
統計顯示寒涼藥占比41.9%,其中大黃使用頻次居首,此與河間所處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北宋末年至金元之際,河北地區戰亂頻仍,熱性疫病流行,傳統辛溫解表法屢見失效。劉氏突破【局方】溫燥之弊,以黃芩、黃連、石膏等構建清熱瀉火方陣,尤擅以大黃"釜底抽薪",開創"傷寒治法用涼藥"之先河。值得注意的是,其寒涼配伍常佐以甘草(107次)、生薑(54次)護胃,形成"瀉不傷正"的用藥範式。

二、用藥取向的臨床針對性
1. 驅邪峻藥的應用:水濕門15方中,過半含大戟、甘遂等逐水藥;治瘧6方多用信砒、輕粉等毒性藥,反映其"邪去正自安"的治療觀。然考其用法,多配棗肉爲丸或米湯送服,體現"峻藥緩攻"的配伍智慧。
2. 補益藥的審慎選擇:全書僅見枸杞、山萸肉等補藥4味,活血藥僅2味,與後世朱丹溪"滋陰降火"、張景岳"溫補"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其"六氣皆從火化"病機觀指導下的治療側重。

三、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雖以寒涼著稱,劉氏對寒證處理同樣精當。如卷一附子丸集川烏、官桂等大熱之品溫陽散寒,佐菖蒲、骨碎補通絡,展現"有是證用是藥"的辨證精神。此與【素問玄機原病式】"病氣熱則除其熱,寒則退其寒"的理論完全吻合,證明其學術體系具有嚴密的邏輯自洽性。

四、脾胃保護的預防性思維
統計中酒、醋、蜜等輔料高頻出現,揭示其"藥攻食養"的調治思想。尤其甘草使用冠絕全書,既承【傷寒論】"安中益氣"之旨,又創新性地與寒涼藥形成"剛柔相濟"配伍,爲後世溫病學派"護胃存津"理論奠定基礎。

結語:
【宣明論方】的用藥統計不僅量化呈現了寒涼派的處方特徵,更揭示劉完素"因時制宜"的創新精神——在繼承【內經】病機理論基礎上,通過藥物頻次、配伍的精確調控,構建起理法方藥貫通的診療體系。其"寒溫並用,攻補有度"的臨床智慧,對當代中醫治療急重症及傳染性疾病仍具重要啟示意義。

(全文798字)
萬叫 發表於 2025-6-30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宣明論方】用藥統計之學術闡微

劉完素【宣明論方】作爲金元醫學革新的重要文獻,其用藥法度實蘊寒涼派學術精髓。今就所呈統計數據,試作學理探賾:

一、寒涼用藥之時代意義
劉氏重用大黃(凡36見)等苦寒之品,非徒標新立異,實因"五運六氣"理論指導下,對河北疫區"火熱怫鬱"病機的精準把握。【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所謂"六氣皆從火化",在此得到方藥印證。值得注意的是,寒涼藥占比41.9%與溫熱藥46.5%的微妙平衡,恰體現其"熱者寒之"的辨證思維,非一味偏執寒涼。

二、藥性配伍之精妙
1. 驅邪峻劑之用:水濕門集大戟、甘遂等攻逐之品,實承仲景十棗湯法度而化裁。其用劇毒藥治瘧,取"毒藥攻邪"古義,然必佐綠豆、甘草等解毒護正,暗合"峻藥緩投"之旨。
2. 脾胃護養之道:甘草使用頻次居首(107見),佐以姜、酒、醋等,形成"苦寒不傷中"的配伍範式。此與後世李杲"脾胃論"頗有淵源,可見金元醫家學術之承啟。

三、用藥特色之析微
1. 補益藥取捨:少用山萸肉、枸杞等滋補之品,反映其"主火論"指導下對"鬱熱傷陰"病機的特殊處理,多取清熱以存陰,而非直接滋陰。
2. 獨到避用諸藥:如丹參、香附等常用藥頻次偏低,體現其對"氣血怫鬱"病機獨特認知——善用寒涼解郁而非辛香行氣。

四、辨證論治之典範
附子丸等溫熱方劑的存在,力證劉氏學術非偏執一端。其用烏、附、桂等大熱之品治寒痹,正合【內經】"寒者熱之"之訓,彰顯"隨證治之"的辨證精髓。

結語:
【宣明論方】用藥統計所示數據,實爲劉完素"玄府氣液"理論的外化表現。其寒涼用藥比重大膽而審慎,峻毒之劑配伍得宜,脾胃護養貫穿始終,可謂"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離宗"。後世謂其開溫病先河者,非獨因寒涼用藥,更在其辨證思維之革新。讀此書者,當於藥味頻次間,體悟其"火熱論"背後的整體辨證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