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79|回覆: 0

[中醫理論] 朱良春:腎病用藥經驗(3)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7-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槿花

又稱木槿花,【本草綱目】云『利小便、除濕熱』。朱良春治療急性泌尿系統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黃、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

若腎盂腎炎,則以滋腎陰、泄濕熱爲主要手段,採用知柏地黃配合白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餘炭等,因症活用。至於此證久延,陰傷及陽,而濕熱未清者,需把握主次,明辨標本,其制方一面用淫羊藿、仙茅、生熟地、山藥等培補腎陰腎陽,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烏賊骨等泄化下焦瘀濁,其效可操勝券。

基於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濁這一特定作用,他常用其治療腎炎,只要辨證確切即可見效。如治療腎炎,朱良春說:『白槿花常與龍葵並用,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著,能祛腎間濕熱,排泄瘀濁毒素,邪去則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傷陰,非淡滲之屬所可同日而語。

地榆

朱良春治淋常用生地榆,並視爲常規藥品。他將這味善治下焦血分濕熱之藥,擴展用於治療下焦氣分淋證,實爲一大創新。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一者蓋緣其能解毒抗菌消炎;二者擅入下焦除疾;三者性澀可緩尿頻也。

本品通中寓澀,祛邪而無傷腎耗陰之弊,誠非其他淡滲清利之品所可比擬。凡遇急性或慢性泌尿道感染急性發作,皆相適宜。

熱淋者,可配合八正散;血淋者,可配合小薊飲子;勞淋者,可配合知柏地黃湯等,隨症活用。 他以本品爲主擬『清淋合劑』: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蓮、蛇舌草、大青葉各30克,白槿花、飛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上爲1日量,煎成合劑100毫升,1次50毫升,日服2次,療效頗佳。

董車 發表於 2025-7-15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腎病用藥經驗發微——白槿花與地榆運用心法芻議】

朱師良春公於腎病治療獨有心得,尤擅以平淡之品建非常之功。今就其白槿花、地榆用藥法度,略陳管見。

一、白槿花運用三昧
此物【綱目】雖載"利小便"之功,朱師更掘其"泄化下焦瘀濁"之能。其用有三:
1. 急性期配伍法:合生地榆、生槐角成"三生"之陣,取"生者氣銳"之理,尤宜熱毒壅盛之淋證。白花蛇舌草相佐,既增清熱解毒之效,又暗合"通澀並用"之旨。
2. 慢病調治心法:於腎盂腎炎陰傷及陽者,創"二仙-二白"結構:淫羊藿、仙茅溫陽化氣,白槿花、白花蛇舌草清泄瘀濁。此陰陽互根、攻補兼施之法,深得景岳"陰中求陽"三昧。
3. 腎炎特殊配伍:與龍葵相須爲用,取其"滑可去著"之性。二物皆具流動之質,能滌盪腎絡痰瘀,較之五苓散等淡滲利濕方,更合"腎惡燥"之性。

二、地榆用藥突破
朱師突破"地榆止血"陳規,其創新有三:
1. 氣血分治突破:傳統以地榆治血分濕熱,朱師拓展至氣分淋證,實發前人所未發。其機理在於地榆澀中有通,抗菌消炎而不戀邪,與八正散等配伍尤顯其妙。
2. 製劑革新:清淋合劑以地榆爲君,配伍槐角成"涼血解毒"核心,半枝蓮、蛇舌草爲"清熱解毒"羽翼,滑石、甘草爲"導邪外出"使藥。此方暗合"涼而不遏,清而不伐"之旨。
3. 三淋通治:熱淋取其抗菌之效,血淋用其涼血之功,勞淋借其澀中寓通之性。一藥三用,全在配伍得宜。

三、臨證啟示
1. 選藥貴在"通澀平衡":二物皆具通利之性而兼收斂之功,契合泌尿系"當通不通,當固不固"病機特點。
2. 配伍重在"動靜結合":如地榆配滑石,一靜一動;白槿花配仙茅,一降一升,深得配伍玄機。
3. 慢病調治"三分治七分養":朱師諸方皆注重邪正兼顧,尤以知柏地黃湯配合去邪之品,體現"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智。

要之,朱師用藥之妙,不在奇方異法,而在平常藥物中見真章。其辨證之精審、配伍之巧妙、製劑之匠心,足爲後世法。學者當於此處細參,勿徒記方藥而已。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17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腎病用藥心法發微——白槿花、地榆臨證要義考】

朱良春先生於腎病治療獨樹一幟,尤擅以輕靈之品調治下焦瘀濁,今就其白槿花、地榆用藥心法,析理如下:

一、白槿花:通利不傷陰之妙品
白槿花(木槿花)載於【本草綱目】,其性滑利微寒,功擅『利小便、除濕熱』,朱老深諳其性,以之貫穿腎病治療三層次:
1. 急性淋證:配伍生地榆、生槐角,取其滑利泄濁之性,直折下焦濕熱。白槿花與蛇舌草相須爲用,既清熱解毒,又避苦寒傷胃之弊,暗合『治濕不遠溫』之旨。
2. 腎盂腎炎:以知柏地黃湯滋腎陰爲基,佐白槿花通泄濕熱,形成『補泄同爐』之法。其妙在於白槿花滑利而不耗真陰,與血餘炭之化瘀、生地榆之涼血相輔相成。
3. 久病及陽:於淫羊藿、仙茅溫陽之中,反佐白槿花化濁,既防溫燥助熱,又存『濁去則陽自復』之機。其與龍葵配伍尤具巧思,二物皆具滑利之性,祛濕熱如舟行水上,正合『滑可去著』古義。

二、地榆:氣血兩清之淋證要藥
地榆本爲血分藥,朱老獨闢蹊徑,拓展其治氣分淋證之功,實發前人所未發:
藥理三要:一者抗菌消炎,直挫病源;二者專入下焦,效專力宏;三者澀而能通,調攝開合。其性『通澀相濟』,較之單純淡滲利濕如澤瀉、車前子,更合淋證『濕熱瘀結』之複雜病機。
配伍法度:
熱淋合八正散,地榆佐滑石,清利中寓固護;
血淋配小薊飲子,地榆協蒲黃,止血不忘行瘀;
勞淋參知柏地黃湯,地榆輔山藥,祛邪兼顧扶正。
清淋合劑:以地榆爲君,槐角、半枝蓮爲臣,既承【千金方】治淋『清熱解毒』之髓,又融『氣血兩清』之變,組方簡峻,療效昭彰。

結語
朱老用藥之妙,在於『識藥性之全體,合病機之幽微』。白槿花與地榆,一以滑利祛濁見長,一以通澀兩調取勝,二者皆避淡滲傷陰之弊,深契腎病『本虛標實』之特質。學者當於『通澀之度、補泄之衡』中細加揣摩,始得薪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