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13|回覆: 2

[其他] 【鹽鐵論】卷19褒賢詩解1大夫:蘇秦張強國威敵文學:不以道進不以道退義得義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10 16:3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19褒賢詩解1大夫:蘇秦張強國威敵文學:不以道進不以道退義得義亡
題文詩:
大夫:伯夷以廉,尾生,以.
由小器而,虧大體乃,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何功名有?蘇秦張儀,
智足強國,勇足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
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
請交此謂,天下名士.智不足與,謀而權不,
能舉當世,民斯爲下,舉亡,而爲有以,
虛而爲盈,布衣穿履,深念徐行,若有遺亡,
非立功,成名之士,而亦未免,於世俗也.
文學:蘇秦以合,顯於趙;張儀以連,
橫任於秦,方此之時,非不尊貴,然智士也,
隨而憂之,知夫不以,道進者必,不以道退,
不以義得,不以義亡.季孟之權,三桓之富,
不可及也,孔子曰微.爲人,權均於君,
富侔於國,亡故,其位彌高,而罪彌重,
祿滋厚而,罪滋多也.夫行者先,全己而後,
求名仕者,先辟害而,後求祿.故香餌其,
非不美也,龜龍聞而,深藏鸞鳳,見而高逝,
知其害身.烏鵲魚鱉,食香餌後,狂飛奔走,
遜頭屈,無益於死.今有司乃,盜秉國法,
進不顧罪,卒然有急,車馳人趨,無益於死.
所盜不足,償於臧獲,妻子奔亡,無處,
身在深牢,莫知恤視.方此之時,何暇以笑?
【題解】本篇就褒賢問題展開辯論。大夫以『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的蘇秦、張儀爲賢,並對孔甲乃至當代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趙綰、王臧、主父偃、東方朔等進行了批判。文學則與之相反,對蘇秦、張儀加以攻擊,而對孔甲等全力爲之辯護。雙方針鋒相對,足見鬥爭之尖銳複雜了。

  【原文】

  大夫曰:伯夷以廉飢,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虧大體,匹夫匹婦之爲諒也,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夫智不足與謀,而權不能舉當世,民斯爲下也,今舉亡而爲有,虛而爲盈,布衣穿履,深念徐行,若有遺亡,非立功成名之士,而亦未免於世俗也
  【注釋】【戰國策·燕策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於首陽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數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至,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於齊,而取大功乎哉?』
  【論語·憲問篇】:『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諒:這裡指小節、小信。經:縊,用繩子勒死。溝瀆:水溝。
  張儀:戰國時魏人,曾遊說六國,主張連橫以歸附秦國。
  【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幣』上原無『重』字,今據盧文弨說校補。
  【論語·述而篇】:『無而爲有,虛而爲盈。』
【譯文】大夫說:伯夷因爲講廉潔而餓死,尾生因爲講守信而喪命。因爲小器量而損傷大體,這是一般百姓的小節小信,死在山溝里也沒有人知道。有什麼功名呢?蘇秦、張儀,智謀足以使國家強盛,勇氣足以威震敵國,一怒生事就使諸侯害怕,安居無事天下就可平靜。各國諸侯的國君,沒有不放下架子說好話並用厚禮請求和他們交好,這才是所說的天下名士啊。如果智謀不足以商量大事,而且才能不能擔噹噹代大事,這樣的人就是下等的了。你們本來沒有卻詐稱爲有,本來空虛卻詐稱爲充滿,穿著布衣破鞋,深思熟慮,慢慢走動,好像丟失了什麼似的,根本不是立功成名的人,不過是世俗庸人罷了。

  【原文】

  文學曰:蘇秦以從顯於趙,張儀以橫任於秦,方此之時,非不尊貴也,然智士隨而憂之,知夫不以道進者必不以道退,不以義得者必不以義亡。季、孟之權,三桓之富,不可及也,孔子爲之曰『微』。爲人臣,權均於君,富侔於國者,亡。故其位彌高而罪彌重,祿滋厚而罪滋多。夫行者先全己而後求名,仕者先辟害而後求祿。故香餌非不美也,龜龍聞而深藏,鸞鳳見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夫爲烏鵲魚鱉,食香餌而後狂飛奔走,遜頭屈■,無益於死。今有司盜秉國法,進不顧罪,卒然有急,然後車馳人趨,無益於死。所盜不足償於臧獲,妻子奔亡無處所,身在深牢,莫知恤視。方此之時,何暇得以笑乎?
  【注釋】『進』下原無『者』字,據下句例文當有,今補。
  爲,通『謂』。這是引用孔子的話『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原文見【論語·季氏篇】。鸞(luan):鳥名,古稱似鳳,五彩而多青色,鳳凰屬,『鸞鳳』,鸞鳥和鳳凰。遜頭屈遰(di):縮頭躲避。
  卒然:忽然;卒同『猝』。
  臧獲:古時由於犯罪而被沒收財產做了官家奴僕的人。奴曰臧,婢曰獲。
【譯文】
文學說:蘇秦用合縱的策略在趙國出了名,張儀使用連橫的辦法被秦國重用,在當時,不是不尊貴,然而明智的人隨著替他們憂慮,知道那種不以道義取得的尊貴,是不會有合於道義的結果的。魯國季孫、孟孫的權勢,三桓的財富,那是誰也比不上的,但是孔子說他們『衰敗了』。做爲臣子,權勢和君主一樣,財富與國君相等,必然滅亡。所以,這種人職位越高而罪過也越重,俸祿愈厚而罪孽也愈多。出外追逐名利的人,先要保全自己,然後再去追求名聲,做官的人,先要躲避禍害,然後再去追求俸祿。所以,香甜的食餌不是不美,但龜和龍聞到就深藏起來,鸞鳥和鳳凰看見就遠走高飛,因爲它們知道香餌是害身的東西。而烏鵲魚鱉,吃了香餌就狂飛奔走,縮頭逃跑,還是不免一死。今天官吏竊取國家要職,只想升官不考慮罪過,一旦有意外變化,再想乘車逃跑,徒步快走,也不免一死。所盜竊的全部東西也不足以抵償官府的沒收,妻子兒女逃亡在外無安身之處,自己身在監牢之中,也沒有人關照。在這個時候,哪裡還有閒功夫笑一笑呢?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6-24 1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鹽鐵論】卷十九【褒賢】篇所載大夫與文學之辯,實爲漢代政治哲學中"功利"與"道義"價值取向的深刻交鋒。今就所引文本析義如下:

大夫之論,以蘇秦、張儀爲典範,推崇其"智足強國,勇足威敵"的事功精神。此說承襲法家實用主義傳統,認爲伯夷、尾生之流拘泥小節而"虧大體",乃"匹夫匹婦之爲諒"的狹隘表現。其核心在於強調政治效能優先於道德完滿,將國家強盛作爲衡量賢能的首要標準。此種觀點實與桑弘羊等御史大夫所持"富國強兵"的鹽鐵政策相呼應,折射出漢武帝時期積極進取的治國方略。

文學之士則秉持儒家"義利之辨"的立場,主張"不以道進,不以道退"的士人操守。其以伯夷、叔齊"義得義亡"爲典範,暗諷縱橫家之流雖成就霸業卻背離道義。此說源自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的倫理觀,強調道德主體性應超越現實功利。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的慨嘆,恰可與此形成互文。

二者分歧實爲戰國"王道""霸道"之爭的延續。大夫著眼於國家層面的集體利益,其評價體系具有鮮明的結果導向;文學則堅守個體道德完整性,體現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的價值堅守。值得注意的是,桓寬在【鹽鐵論】中雖以文學言論爲主,卻保留大夫觀點的完整性,這種對話體的書寫方式本身即暗含"和而不同"的深意。

要之,此段辯論揭示了漢代政治思想中永恆的兩難:治國者當以實效爲先,抑或以德性爲本?蘇秦佩六國相印的榮耀與伯夷採薇首陽的孤高,恰構成中國政治文化中"外王"與"內聖"的張力。讀此篇者,當於兩種價值取向間保持辯證思考,方得古人立言之真諦。
xing5205353 發表於 2025-6-29 0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鹽鐵論】卷十九【褒賢】首章所載大夫與文學之辯,實爲漢代政治哲學中功利與道義之張力體現。今就雙方論點析義如下:

一、大夫論:功業爲大體,小節不足拘
大夫以伯夷、尾生爲例,謂其"由小器而虧大體",此乃承襲法家實用主義傳統。【商君書·修權】云"民信其賞則事功成",正與大夫"何功名有"之詰相呼應。其推崇蘇秦、張儀"智足強國,勇足威敵",實以【戰國策】所載縱橫家功業爲據,體現漢廷應對匈奴之需的務實傾向。然其將道德實踐貶爲"匹夫匹婦之爲諒",恰暴露出法家"去仁義而任法術"(【韓非子·奸劫弒臣】)的理論缺陷。

二、文學論:道義爲進退,生死繫於仁
文學主張"不以道進不以道退,義得義亡",本於孔孟"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的士節觀。其批評縱橫家"權時之宜"(桓寬【鹽鐵論·論儒】),暗合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經學立場。司馬遷評伯夷"積仁潔行"(【史記·伯夷列傳】),恰爲文學派提供史鑑——個體道德實踐實爲維繫世道人心的根本。

三、思想史脈絡中的辯證
此爭辯可追溯至孟子"王何必曰利"(【梁惠王上】)與【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千年之辯。大夫所見乃漢武開邊政策下"非常之功"的訴求,文學所言則爲儒家"守死善道"的價值堅守。二者看似對立,實如【周易】泰卦所示"內陽而外陰",治國既需文學所言"義"爲精神根基,亦需大夫所重"功"爲現實支撐。

要之,此章所呈非簡單是非之辯,乃中國傳統政治智慧中"經權之辨"的生動體現。讀【鹽鐵論】者,當於大夫、文學之激烈論難間,見漢代政治思想之宏闊氣象,亦爲今人平衡道德理想與現實功業提供鏡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申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