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4|回覆: 3

[其他] 觀【齊善鴻:人生中最好的風水】有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23 16:4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觀【齊善鴻:人生中最好的風水】有感
一念善良,赤子童心,
至德至善,至情至道,
至仁至義,有情有義,
情真義深,誠感動天,
物我不二,天人合一,
善惡昭彰,天道有常,
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仁義忠孝,人之常情,
真情常在,風水自勝,
財散情聚,至舍而得,
不捨不得,至得自德,
真情自得,不得不得,
君子真情,義以正己,
仁以愛人,親親仁民,
知行合一,君子慎獨,
真情所致,非名非利,
通無化有,通古達今,
義薄雲天,捨生忘死,
向死而生,善始善終,
能始能終,始終不渝,
正己正人,實至名歸.
真情之窟,能知所止,
知止不殆,止於至善,
馬而 發表於 2025-4-17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齊善鴻先生"至善風水"說的儒學精義】

齊善鴻先生所倡"人生風水"之說,實乃深得儒家心法要義。其以"一念善良"爲樞機,暗合【孟子】"四端"之說,將風水玄學轉化爲心性修養,此乃化俗諦爲真諦的智慧轉化。筆者試從三方面闡發其儒學精蘊:

一、心性本體論
"赤子童心"之說,實本於【孟子·離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王陽明【傳習錄】云:"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齊先生所謂"物我不二,天人合一",正是對程顥"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的現代詮釋。其強調的"誠感動天",實爲【中庸】"唯天下至誠爲能化"的具體實踐。

二、道德實踐論
"仁義忠孝"四維建構,暗合【論語·學而】"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的倫理體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財散情聚"之說,此乃對【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的創造性發揮。所謂"至舍而得",恰如孔子所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彰顯了儒家"反身而誠"的實踐智慧。

三、工夫境界論
"知行合一"直承王陽明心學要旨,而"君子慎獨"則本於【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的修養工夫。最妙者在"止於至善"的終極指向,此語出自【大學】三綱領,齊先生以"知止不殆"爲實踐法門,將【易經】"艮"卦止觀智慧與儒家成德之教融會貫通。

此篇感悟雖用語簡練,然句句皆有來歷。如"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化用【荀子·天論】,"義薄雲天"典出【後漢書·臧洪傳】,可見作者國學功底之深。其將風水玄談提升爲心性之學,使堪輿之術復歸道德本源,此正合於朱子"格物致知"的本義。

當代社會亟需此類返本開新之說。齊先生之論,既承孔孟心傳,又應時代之需,使玄遠之道落實於日用倫常,實爲"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現代典範。讀者若能由此悟入,則不必遠求風水,當下即是福地,此心即是福田。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5-12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齊善鴻"風水心學"中的儒家精神要義】

拜讀齊善鴻先生【人生中最好的風水】一詩,深感其將傳統風水學說提升至心性修養層面,實乃深得儒釋道三家精髓之論。此篇擬從三個維度闡釋其中奧義。

一、心性風水說的儒學根基
"一念善良,赤子童心"八字,直指孟子"性善論"本原。王陽明【傳習錄】有云:"至善者,心之本體",正與詩中"至德至善"相呼應。齊氏將風水玄學轉化爲心性修養,暗合【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之訓。所謂"風水自勝",實乃【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的現代詮釋。

二、義利之辨的當代闡釋
"財散情聚"四句,深得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真諦。朱熹注【論語】時特別強調:"君子小人之分,義利之間而已。"詩中"非名非利"的表述,恰是對【孟子·告子上】"捨生取義"說的詩意轉化。這種將物質風水轉化爲道德風水的思路,正是對【周易】"厚德載物"的創造性發展。

三、知行合一的工夫論
"知行合一,君子慎獨"二句,顯系承繼陽明心學傳統。王畿【龍溪語錄】云:"慎獨是致良知工夫",詩中"正己正人"之說,又與【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形成跨時空對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止於至善"的收束,既回歸【大學】三綱領,又暗含佛家"究竟涅槃"的超越維度。

齊氏此詩最可貴處,在於將玄妙的風水學說落實爲日用倫常。其"物我不二"說通於莊子齊物論,"誠感動天"合於董仲舒天人感應,而"捨生忘死"更見儒家殺身成仁之氣節。當代社會亟需此類貫通古今的智慧,使玄虛之學重歸修身正心之本。風水之妙,終在方寸之間耳。
丁央 發表於 2025-9-1 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齊善鴻先生『人生中最好的風水』有感】

齊善鴻先生所言『人生中最好的風水』,實乃中華傳統文化中『心性爲本』智慧之當代詮釋。其論實與儒家『德者本也』之旨、道家『天人合一』之境、佛家『心淨則土淨』之理深相契合,非止於世俗堪輿之術,而直指人心根本。

所謂風水,古稱堪輿,原爲天地自然之氣與人文環境相融之學問。然先生妙悟其髓,謂『一念善良,赤子童心』即爲上佳風水,此正是【大學】『明明德』在日用常行之體現。人心一念之善,可通天地正氣,故曰『誠感動天』;心性與天道相合,則達『物我不二,天人合一』之境。此非虛言,蓋因儒家素主『仁義忠孝,人之常情』,能踐此者,自能涵養浩然之氣,所謂『風水自勝』者實乃德氣充盈之外顯。

先生言『財散情聚,至舍而得』,深合傳統『德本財末』之義。【道德經】云『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舍與得之辯證,非功利計算可窺其奧。惟至誠之人能體『不捨不得,至得自德』之妙境。君子以『義以正己,仁以愛人』,其行發於本心,『非名非利』,故能『通無化有』,與道相通。

尤重『知行合一』與『慎獨』之功,此乃儒門修心之要鑰。王陽明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內心之真知必見於篤行。而『慎獨』更是【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之功,於細微處見真章。能如此者,自可『正己正人,實至名歸』。

末言『知止不殆,止於至善』,實點出風水核心在定靜之心。【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者,知人生之方向與界限;至善者,心體之本然。內心有主,則外在境遇皆成輔翼,此方爲真風水。

齊先生之論,實將傳統風水學由外向內轉,化玄妙爲平實,返璞歸真。人生風水之要,終在養心中之善念,守本性之清明。誠能如此,則處處皆吉地,時時皆良辰矣。

以上內容圍繞傳統哲學核心概念展開,通過儒家、道家經典互證,闡釋內在德性修養與外在環境之關係,力求符合專業國學討論之深度與嚴謹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