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1|回覆: 2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2六邪之臣具臣諛臣奸臣讒臣賊臣亡臣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20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六邪一曰: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
懷智藏能,主飢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
容容與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此者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所爲曰可,隱求主之,
所好進之,快主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爲樂,
不顧後害,此者諛臣.六邪三曰:中實頗險,
容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所欲進者,
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者,則明其過,
匿美使主,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
此者奸臣.四曰其智,足以飾非,辯足行說,
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妒,
以亂朝廷,此者讒臣.六邪五曰:專權擅勢,
持招國事,以爲輕重,於其私門,成黨以富,
其家又復,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顯貴,
此者賊臣.六邪六曰:諂言以邪,墜主不義,
朋黨比周,以蔽主明,入則辯言,好辭出則,
更復異其,言語乃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
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之惡,布於境內,
聞於四鄰,如此也者,亡國之臣,是謂六邪.
​賢臣必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是故,
上安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術.
六邪者:一曰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其能,主飢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與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譯文那麼六邪是什麼呢?一是貪得無厭,不務正業,苟且偷生,沒有立場,這樣的臣子,是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爲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即進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爲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
譯文二是認爲君主說的話都是好的,君主的行爲都是對的,只會趨炎附勢,助長君主的逸樂,不顧嚴重後果,這樣的臣子,是諛臣。
三曰中實頗險,外容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而匿其美,使主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譯文三是內心陰險,外表拘謹,八面玲瓏,嫉賢妒能,要想提拔誰,就只說好的,隱瞞過失,要想排擠誰,就誇大他的缺點,掩蓋他的優點,致使君王賞罰不明,下達的命令又不被執行,這樣的臣子,是奸臣。
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
譯文四是憑著自己的機巧辯才,掩過飾非,對內離間骨肉之情,對外製造朝廷混亂,這樣的臣子,是讒臣。
五曰專權擅勢,持招國事以爲輕重於私門,成黨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顯貴,如此者賊臣也。
譯文五是專權霸道,不可一世,私結友黨,聚斂財富,偽造君主的詔令,以顯貴自居,這樣的臣子,是賊臣。
六曰諂言以邪,墜主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復異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
譯文六是用邪道歪門迷惑君主,陷君主於不仁不義之境,蒙蔽君主,使他不辨是非曲直,臭名昭彰,這樣的臣子,是亡國之臣。這就是所說的『六邪』。
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譯文如果賢臣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麼朝廷就會安寧,國家也會太平。生時爲百姓造福,死後被人追憶思念,這就是爲臣之道。

【說苑·臣術】其他章節閱讀: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1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3

劉向【說苑】卷2臣術詩解4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4-1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六邪臣術辨微

劉向【說苑·臣術】所載"六邪之臣",實爲古代政治哲學中極具深度的臣道分類體系。此六類邪臣之辨,非僅止於表面行爲描述,實暗含政治生態中權力異化的完整譜系。今試爲剖析:

一、具臣之偽中立
所謂"安官貪祿,營於私家"者,乃官僚主義之典型。其"容容與世沉浮"之態,實爲責任倫理的全面潰退。這種"政治冷漠症"比公然作惡更具腐蝕性,使行政體系逐漸空心化。班固【漢書】稱"尸位素餐",正與此類相應。

二、諛臣之精神閹割
"偷合苟容"之臣完成了從"輔弼"到"娛君"的異化。其可怕處在於將君主囚禁於信息繭房,【韓非子·說難】所謂"順意則親,逆意則疏",最終導致決策系統全面失靈。史載秦二世時"指鹿爲馬"之事,實爲諛臣文化的極端表現。

三、奸臣之制度扭曲
"巧言令色"而"賞罰不當"者,實爲制度公正性的破壞者。其"明美隱惡"之術,猶如政治場域的"認知戰",使人才選拔機製發生系統性偏差。東漢末年"清議"與"黨錮"之禍,可爲此類註腳。

四、讒臣之組織解構
"內離骨肉,外亂朝廷"者,乃組織凝聚力的癌細胞。其"智足以飾非"的特徵,恰如【荀子·不苟】所言"言偽而辯",用語言藝術解構價值共識。唐玄宗時李林甫"口蜜腹劍",即屬此類。

五、賊臣之權力僭越
"專權擅勢"之臣已突破君臣倫理底線,呈現權力私有化特徵。其"矯主命以自顯"的行爲,實爲體制內權力尋租的終極形態。漢末董卓、曹操之輩,皆在此列。

六、亡臣之價值顛覆
最危險者莫過於"使白黑無別"的亡國之臣。其通過話語體系重構("入則辯言好辭,出則異其言語")完成對是非標準的消解,最終導致國家認同的徹底瓦解。五代馮道"歷事五朝",正是價值虛無主義的體現。

劉向此論之深刻,在於揭示了佞臣現象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政治系統功能紊亂的症候。六邪臣的演進邏輯,實爲權力異化由淺入深的過程:從消極不作爲(具臣)到主動逢迎(諛臣),進而操縱制度(奸臣),最終顛覆秩序(亡臣)。明乎此,則【說苑】"六正六邪"之說,實爲古代政治生態學的先聲,其警示意義至今猶新。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5-4 05:22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六邪臣"辨微與爲臣之道考詮

劉向【說苑·臣術】所載"六邪臣"之說,實爲漢代政治倫理之精要,其分類之系統、刻畫之深刻,堪稱古代官箴文化之典範。今就文本要義,析而論之:

一、具臣之偽
所謂"安官貪祿,營於私家"者,乃指尸位素餐之流。此類臣工最顯著特徵在於"容容與世沈浮",表面似中庸之道,實爲【周易】所謂"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反面。值得注意的是,其"懷智藏能"非真才實學,而是以"不肯盡節"爲保身之策,此即【論語】"鄙夫不可與事君"之典型。

二、諛臣之禍
"主所言皆曰善"者,深合【荀子·臣道】"從命而利君謂之順"之批判。其病根在"偷合苟容",較之【孟子】"逢君之惡"更爲隱蔽。此類臣子往往精通心理學,"隱求主之所好"實爲揣摩上意之術,其危害在於使君主陷入"信息繭房",終致"不顧後害"之局。

三、奸臣之險
"中實頗險,外容貌小謹"八字,道盡偽君子本質。其運作機制在於信息操控:"明其美而隱其惡"與"明其過而匿其美"實爲信息篩選之兩極,終致"賞罰不當"之惡果。此種"巧言令色"之術,恰是【尚書】"巧言令色孔壬"的官場實踐版。

四、讒臣之毒
"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者,乃語言異化之典型。其"反言易辭而成文章"的能力,實爲【鬼谷子】飛箝之術的負面運用。較之【論語】"浸潤之譖"更爲系統化,其"內離骨肉,外亂朝廷"的雙重破壞力,堪稱組織瓦解劑。

五、賊臣之暴
"專權擅勢"者已超越一般奸佞,進入權力僭越階段。其"持招國事以爲輕重於私門"的行爲,完全違背【周禮】"官聯"制度設計。"擅矯主命"更觸及君臣倫理底線,此即【春秋】所誅"亂臣賊子"之屬。

六、亡臣之悖
"諂言以邪墜主不義"者,乃六邪之集大成。其"白黑無別,是非無間"的認知扭曲術,暗合【韓非子·八奸】"同床"之謀。尤其"使主之惡布於境內"的傳播手段,實爲輿論操控之古代範本。

劉向此論之價值,在於構建了"正邪對比"的完整坐標系。其所謂"上安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的理想境界,實以【大學】"絜矩之道"爲思想內核。今日觀之,六邪臣現象仍具警示意義:現代組織中的"信息過濾""群體極化""權力尋租"等現象,與古之六邪頗有暗合之處。故讀【臣術】篇,當以史爲鑒,明辨臣道之本。
龍圭 發表於 2025-5-31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六邪臣"辨微與爲臣之道芻議

劉向【說苑·臣術】所論"六邪臣"之說,實爲漢代政治倫理之精要。其文以"具臣、諛臣、奸臣、讒臣、賊臣、亡臣"爲六邪,層層剖判,直指爲臣者心術之弊。今試析其要義,以明古人之鑑戒。

一、六邪臣之病理分析
1. 具臣之惰:"安官貪祿"者,乃尸位素餐之典型。【論語】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正謂此輩。其癥結在"懷智藏能"而不盡忠,此非不能也,實不爲也。漢代丞相公孫弘"曲學阿世",即此類變體。

2. 諛臣之佞:其病在"偷合苟容",如叔孫通制禮專務迎合,雖得寵一時,終損君德。班固【漢書·佞幸傳】所載鄧通、韓嫣之流,皆因"快主耳目"而釀禍端。

3. 奸臣之險:所謂"中實頗險而外小謹",恰如王莽未篡時"折節下士"之態。其"明美隱惡"之術,實爲【韓非子·奸劫弒臣】所述"八奸"之深化,最具政治迷惑性。

4. 讒臣之毒:此輩之害,尤甚於刀劍。戰國張儀"反言易辭"而破六國縱親,即是"智足以飾非"的註腳。史遷嘆"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正指此種心術。

5. 賊臣之狂:如漢代霍光雖有大功,然"專權擅勢"至"威震主上",已墮賊臣之列。其"矯主命以自顯"的行徑,恰合【春秋】"大夫無遂事"之誡。

6. 亡臣之悖:南宋秦檜"使白黑無別"而禍及宗社,可謂"亡國之臣"的完形。其"諂言以邪墜主不義",較之桀紂佞臣尤烈。

二、六正六邪之辯證關係
劉向立論之要,在於"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六正者,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其與六邪構成陰陽對應的關係:
聖臣之"萌芽未動"預見性,正克亡臣之短視;
良臣"夙興夜寐"的勤勉,恰破具臣之怠惰;
忠臣"犯顏直諫"的剛正,足制諛臣之曲從。

三、當代啟示
觀今日組織管理,六邪現象仍存變異形態:
"容容與世沉浮"的官僚主義,即具臣現代化身;
"巧言令色"的績效包裝,實爲奸臣話語轉型;
"持招國事以爲輕重"的部門本位主義,乃賊臣思維延伸。

昔唐太宗以"以銅爲鏡"誡群臣,今讀【說苑】"六邪"之論,猶見古人之智燭照千年。爲政者當以"六正"爲鏡,常懷惕厲之心,方能使"上安下治",臻於【尚書】"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之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