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32|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醫科學原理研究—緒論—現代醫學與中醫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紀永臣 發表於 2021-11-12 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科學原理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現代醫學與中醫學
一、現代醫學與西醫
1、醫學的概念
醫學是診斷、治療疾病、保持健康的技藝和科學。
2、現代醫學與西醫
中國社會常用西醫稱呼現代醫學,二者之間原則上可以等同,學術上還是有所差別。雖然現代醫學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這樣稱呼也有道理,但學術界所謂的現代醫學的全稱應爲『近代和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
現代醫學是近代西方國家的學者們在摒棄古代西醫之後,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解剖學基礎上發展出來了一門全新的醫學體系。
現代醫學的診斷更多的是藉助先進的醫療儀器和實驗室做出對疾病準確的診斷。醫生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等方法或藉助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體溫表等簡單的工具對病人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來診斷患者的疾病。
3、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
雖然醫學內涵與水平隨著人類生產發展與社會進步,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片面到全面而逐漸形成並提高。但是現代西方醫學與傳統西方醫學之間沒有傳承關係,是完全兩個系統。因此『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是有差別。
傳統醫學泛指人類早期醫學理論,世界各國均發展出不同的醫學理論,西方有『四體液理論』,東方有『中醫』等等。
傳統醫學之間既有相互聯繫的,諸如漢醫、蒙醫、藏醫、日本漢方醫學、韓醫學之間;也有相互之間毫無關係的諸如西方傳統醫學『四體液理論』和『中醫』之間。
即便都是傳統醫學,其科學性也是不同。諸如中醫與四體液理論之間相差甚大,四體液理論早已被西方徹底廢棄,而中醫和中醫所影響的東亞各國傳統醫學仍在發揮作用。
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以後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幾十年間,我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現代醫學體系,其現代醫學水平可以比肩世界最高水準。而中國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同時,傳統的中醫也同樣得到很好的發展。
所以今天的我們要探討醫學發展,首先要分清是中醫還是西醫,或者說是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否則會糾纏不清。
本文所講的中醫專指中國的傳統醫學。
4、西方的『四體液理論』
四體液理論是西方的傳統醫學,由古希臘名醫、西方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的體質學說』。四體液理論認爲人體中有四種性質不同的來自不同器官的液體。腦有粘液。有冷的性質,失去粘液者會患癲癇病。肝臟有黃膽汁,有熱的性質。胃有黑朋汁,有漸溫的性質。血液出於心臟,性質乾燥。這四種體液不同比例的結合構成人的不同體質。當它們平衡的存在於人體的時候,人就是健康的,如果它們失衡了,那人就得病了。
四體液理論缺乏基本的人體解剖實踐支撐,被現代醫學所棄用。
二、中醫概念和內涵
1、中醫的定義
中國的傳統醫學我們習慣上簡稱中醫,這是一個是相對西醫而言產生的概念。因爲西方現代醫學在中國興起後在社會上引起了認知錯亂,所以引入中醫與西醫的稱謂加以區別。
2、中醫概念和內涵
中醫一般指以漢族創造的傳統醫學爲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診斷與防治的一門學科。中醫對漢文化圈國家的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爲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3、中醫理論與中醫技藝
中醫包括中醫理論與中醫臨床技藝學說。與現代醫學有所不同的是,目前流傳至今的中醫學專著都爲中醫臨床技藝學說,有關中醫理論的專著幾乎沒有,這樣是今天中醫備受質疑的原因所在。因此本文研究重點著重於中醫理論,爲中醫做科學性正名。
回顧醫學發展之路,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中醫學的發展,都是人類同疾病及影響健康的一切不利因素進行不間斷鬥爭的經驗總結和循序提高的過程,不斷擴展探索領域以求相關進步的過程。無論現代醫學還是中醫科學的發展過程中,醫學理論與醫學技藝都是分開的,醫學理論是醫學技藝的基礎,而醫學技藝是醫學理論的實用化,但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在中醫的臨床實踐中,掌握醫學技藝的行醫者不一定關心醫學理論,他們更關心醫學技藝的發展。因爲高水平的醫學技藝才是他們實施救死扶傷和養家餬口的本錢,特別是在缺少科學輔助手段的古代尤爲重要。
現代醫學大師常說中醫沒有醫學理論、只有醫學技藝,但從科學發展規律研判,如果沒有醫學理論就不可能產業醫學技藝,只是中醫傳承下來的都是醫學技藝。那中醫理論爲什麼沒有傳承下來呢?這主要是中醫的起源過於久遠。根據【中醫的起源與發展史】的研究成果,中醫理論成於黃帝時期,那時候雖然有文字但文字的載體落後,無法承載歷史傳承作用,所以歷史傳承以口口傳承爲主要方法。另外當時的中醫理論只有少數人掌握,而中醫技藝則有大量的醫師所掌握。因此在朝代更迭過程中醫理論遺失而中醫技藝還得以傳承下來。

來自學社: 黃帝內經天道觀研究社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呂律 發表於 2025-7-22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科學原理研究·緒論·現代醫學與中醫學之辨

一、現代醫學與西醫概念考辨
1. 醫學本質探賾
醫學之定義,當以【說文解字】"醫,治病工也"爲本,兼取【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的治理維度。今謂"診斷治療之技藝與科學",雖得其實,然未彰其"天人相參"(【黃帝內經】)的整體觀照。

2. 現代醫學源流辨正
俗謂"西醫"者,實爲"現代醫學"之代稱,然二者有古今之異。古希臘希波克拉底體液說、蓋倫解剖學等古代西方醫學,與18世紀後基於實證科學之現代醫學,猶漢唐醫理與宋元金元四大家之別。今之"現代醫學"(Modern Medicine),乃西方學者破舊立新,以顯微解剖、分子生物學爲基所建,其本質爲"科學範式醫學",此與"地域性西醫"概念需嚴加區分。

二、中醫學之本體論特徵
1. 理論體系比較
現代醫學以還原論爲主導,如【醫林改錯】所言"剖而視之";中醫學則本於氣化論,【素問】云"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強調整體動態平衡。二者猶"方以智"與"圓而神"(【周易·繫辭】)之別。

2. 診斷方法論異同
現代醫學倚重儀器檢測,誠如【醫宗金鑒】"圖像顯微,秋毫必察";中醫診法則承【難經】"望聞問切"四診,以"司外揣內"(【靈樞·外揣】)爲要。然二者非對立關係,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即嘗試融匯解剖實證,今日之舌診儀、脈象儀亦顯中西互補之勢。

三、學術定位與未來發展
1. 範式互補性
現代醫學如工筆重彩,精於局部刻畫;中醫學似寫意山水,重在氣象渾成。二者猶車之兩輪,【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正道其本同末異。

2. 研究路徑建議
當以"守正創新"爲綱:
守【傷寒論】六經辨證之正,創基因表達研究之新
循【本草綱目】藥性歸經之理,合分子藥理學之據
近十年針刺鎮痛機制研究獲諾貝爾獎垂注,即是明證。

結語
醫學之真諦,終在"上工治未病"(【淮南子】)。現代醫學與中醫學,實爲人類應對疾病之"陰陽互根"(【類經圖翼】)的兩大體系。未來醫學發展,必當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所示,在保持本體論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方法論層面的創造性轉化。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丑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