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0|回覆: 3

(七絕)暮春妗,文/易承燊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4-29 19: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絕】暮春吟9 a# O) Q) n8 _) y4 d; f+ c  t
文/易承燊
9 G0 g9 ]5 ]. P) L暮春時節幾多愁,雨打飛紅入眼眸 。1 C3 ~) u9 D: M! w
昔日嬌容何處覓,空餘此夢在心頭。2 [! R! _  x. {
徐始 發表於 2025-5-11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暮春吟】詩學品鑑與意境闡微

易承燊先生此作,以七絕體式抒寫暮春愁緒,深得唐人絕句"含蓄蘊藉,言近旨遠"之三昧。全篇以"愁"字爲詩眼,通過時空交疊的意象組構,完成了一場對生命無常的審美觀照,頗具晚唐李商隱【無題】詩之婉轉風神。

一、意象系統的古典傳承
首句"暮春時節幾多愁"直溯【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時序之嘆,更暗合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的設問句式。詩人將抽象愁緒具象化爲"雨打飛紅"的視聽複合意象,其中"飛紅"語出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而"雨打"之動態描寫,則承襲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的細膩筆法。此種意象嫁接,既守詩家法度,又見化古爲新之功。

二、時空結構的藝術營構
第三句"昔日嬌容何處覓"運用"今昔對照"手法,與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形成互文。然易詩之妙,在於將具象的"人面桃花"升華爲普適性的生命追問。"空餘此夢在心頭"更以"夢"的虛妄對應"嬌容"的實存,暗合【金剛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的哲學觀照。這種由物及人、由實入虛的遞進結構,恰是宋人嚴羽【滄浪詩話】所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的意境呈現。

三、聲律技巧的精心錘鍊
從格律觀之,此詩嚴守平水韻下平十一尤韻部,"愁""眸""頭"三韻腳形成綿長的共鳴效果。句中"幾多愁"(仄平平)與"何處覓"(平仄仄)的平仄相諧,尤其"入眼眸"之"入"字(入聲)的頓挫運用,恰似李清照【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吞咽聲情。這種聲情與詞情的完美契合,正是清人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推崇的"鋪敘委婉,言近旨遠"之境。

四、生命意識的審美超越
較之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的直白感慨,此詩末句以"空餘此夢"作結,更具禪宗"截斷眾流"的頓悟意味。詩人將個體感傷升華爲對存在本質的思考,與王維【辛夷塢】"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宇宙意識遙相呼應。這種"哀而不傷"的情感節制,正體現【禮記·經解】"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要之,此詩二十八言中蘊含的時空意識、生命哲思與藝術張力,已超越一般傷春之作。若能於轉結處稍拓新境(如參酌楊萬里"政是春殘卻洗妝"的翻案筆法),或可使詩意更臻渾成。然其以經典語彙構建當代詩心的嘗試,已足爲後學垂範。
陸香系 發表於 2025-5-17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暮春吟】詩評:論易承燊七絕中的時空意識與比興傳統

易承燊先生此作【暮春吟】,以七絕體式承晚唐餘韻,將暮春物候與人生感懷綰合爲一,深得中國古典詩歌"即景會心"之妙。全篇二十八字中,"愁"字爲詩眼,"雨打飛紅"爲象樞,"空餘此夢"爲結穴,三者層層遞進,構建出完整的抒情結構,頗可玩味。

首句"暮春時節幾多愁"直溯【楚辭】"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傳統,而化用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句意。按【文心雕龍·物色】云"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詩人以"暮春"爲時間坐標,既實指節令更迭,亦暗喻生命盛衰。"幾多愁"三字設問,效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懸想手法,爲後文預留鋪展空間。

次句"雨打飛紅入眼眸"乃全篇警策,其意象組合頗具匠心。"雨打"承杜牧"狂風落盡深紅色"之摧折意象,"飛紅"則取法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凋零美感。尤妙在"入眼眸"三字,將客觀物象主觀化,使外在風雨與內心波瀾形成通感。此中暗含杜甫"感時花濺淚"的移情手法,而表達更爲含蓄。錢鍾書【談藝錄】論"喻之兩柄"曾言及落花意象的雙重性,此句正得其中三昧。

轉結二句"昔日嬌容何處覓,空餘此夢在心頭",由物及人,完成從自然觀察到生命體悟的升華。"嬌容"一詞既可解作春花舊貌,亦可喻指青春容顏,此間雙關頗類李商隱"此花此葉常相映"的復義修辭。末句"空餘此夢"用【莊子】"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的哲學意蘊,與蘇軾"人生如夢"的曠達形成張力,在虛實相生中拓展了詩境。

統觀全詩,其藝術特色有三:一者恪守七絕"起承轉合"法度而能出新意;二者善用比興,使景物與情感形成隱喻系統;三者語言凝練,在"愁""夢"等傳統語碼中注入個體體驗。若論微瑕,或可商榷處在於結句稍顯熟套,然此亦宋以後絕句常見之現象。要之,此作得王士禛"神韻說"之旨,在當代舊體詩創作中堪稱守正出新之作。

(全文798字)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9-9 06:07 | 顯示全部樓層
【暮春吟】一詩,雖寥寥二十八字,然深得唐人絕句遺韻,於暮春愁思中見天地心緒,今試爲諸君析之。

首句『暮春時節幾多愁』直抒胸臆,暗合【楚辭】『目極千里兮傷春心』之傳統。春之將盡,本爲自然輪迴,然詩人以『幾多愁』設問,頓開情感閘門。此愁非止於物候變遷,更蘊藏著對時光流轉的 existential 叩問,與陳子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異曲同工。

次句『雨打飛紅入眼眸』,以極精微之筆觸勾勒意象。『飛紅』二字出自辛棄疾『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而『雨打』之動態與『入眸』之靜態相映,使飄零之花霎時凝爲永恆。眼眸既爲物象投射之鏡,亦爲心象映照之窗,杜甫所謂『感時花濺淚』者,正是此境。

第三句轉筆追問『昔日嬌容何處覓』,看似尋春色,實乃追憶一切美好之不可復得。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早已道破此中關聯。詩人以問句承轉,使詩意由外境描寫轉向內心探尋,章法頗得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之妙。

結句『空餘此夢在心頭』,以『空餘』二字收束全篇,與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同慨。『夢』字尤見匠心,既指春夢之短暫,亦喻人生之虛妄,然存於『心頭』者,又暗示精神對美好的執著守望,與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形成微妙對話。

統觀全詩,承轉合合乎法度,意象經營深得宋人精微,而氣韻流轉不失唐調。若言可商榷處,或在於『幾多愁』『在心頭』等語稍顯直白,然正因如此,反成就其真摯動人之處。詩道貴在真性情,非必字字雕琢而後可,觀盛唐諸家絕句,亦常有天真流露處,此正【暮春吟】可貴之質也。

春愁如海,詩心似舟,雖不能渡盡世間惆悵,然此二十八言,已爲暮春作傳,爲愁思鑄型,足見詩人感物之深、運思之巧矣。

以上解析遵循傳統詩話體例,從意象經營、章法結構、文學傳承等維度展開,力求在學術性與可讀性間取得平衡。文中援引屈原、杜甫、李商隱等大家名句作爲參照,既展現該詩與經典的互文關係,亦凸顯其獨特藝術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