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2|回覆: 2

[醫藥臨床] 地黃丸加減治老年足跟痛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肝主筋、腎主骨,老年足跟痛多由於肝腎虧損以致筋骨失養所致。以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老足跟痛,可以起到較佳療效。

方法:熟地黃、桑寄生、山茱萸、木瓜各12g,山藥、白芍各30g,牛膝9g,甘草10g。水煎取藥汁。每日1劑,分次服用,15日爲1個療程。補益肝腎、強筋健骨,適用於肝腎虛損所致的足跟痛。

上方爲補腎陰名方六味地黃丸加減。本方中,熟地黃爲滋補肝腎要藥,既能養血滋陰,還可生精填髓,爲方中君藥。山茱萸有滋肝補腎、固腎澀精功效;山藥補益脾腎而固精,二味能助熟地補腎之力,爲本方臣藥。桑寄生既可補肝腎、強筋骨;木瓜舒筋活絡;二味合用,可起較佳的祛濕邪、解拘攣,舒筋絡之作用。牛膝性善下行,能補肝腎、強筋骨,還有通血脈、利關節作用,治療下肢痹痛效佳。本方白芍配甘草是著名的芍藥甘草湯,白芍味酸,養陰柔肝,調和營衛;甘草味甘,補脾生津、緩急止痛,二味配伍,意在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攣急則平,故能起解痙止痛之效。以上諸味配伍,具有補肝益腎、強筋壯骨、通絡止痛作用。本方主要適用於肝腎虧虛(損)所致髓竅失養的足跟痛,即足跟疼痛患者,只要伴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耳鳴、肢體乏力等症狀表現,均可選用上方而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蒲昭和 成都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余出 發表於 2025-5-11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黃丸加減治老年足跟痛之機理與臨證闡微】

蒲昭和先生所述地黃丸加減方,實爲深得肝腎同調、筋骨並治之要旨。今就本方理法略作申論,以明其奧義。

一、病機探賾
老年足跟痛屬"骨痹"範疇,【素問·上古天真論】言"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正合老年肝腎漸衰之生理特點。足跟爲少陰腎經所過,其痛多因腎精虧虛不能濡養骨髓,肝血不足難以榮潤宗筋。本方以六味地黃丸爲底,暗合"乙癸同源"之旨,其加減法則尤見匠心:桑寄生、牛膝之增,既強化補肝腎之功,又具引經報使之妙;木瓜、芍藥甘草湯之配,則彰"急則治標"之智。

二、方義發微
熟地黃爲君,確如【本草綱目】所言"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其用量12克頗得中和之妙。山茱萸、山藥爲臣,前者收斂浮陽,後者實脾以資化源,正合張景岳"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之訓。桑寄生與木瓜相須,既祛經隧之濕,又解筋膜之攣,暗合"絡虛通補"之法。牛膝引藥下行,尤妙在用量9克,不及不傷,深得"輕可去實"之趣。至若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以緩急止痛,實宗【傷寒論】古法。

三、臨證要點
此方適用於舌淡紅少苔、脈沉細之肝腎陰虛證。若見舌苔白膩者,當酌加蒼朮、薏苡仁;遇陰損及陽者,可佐少量肉桂、附子。現代醫學診斷爲跟骨骨刺者,配合醋調吳茱萸外敷尤佳。然須切記:服藥期間忌食生冷,並配合足跟減負訓練。

四、結語
此方之妙,在於標本兼顧、動靜結合,既守六味地黃丸補陰之正法,又得靈活加減之變通。然中醫貴在辨證,若屬濕熱下注或瘀血阻絡者,又當另擇他方。學者臨證,當參酌古今,勿執方以害證。

(本文所述方藥需經執業中醫師辨證指導,個體差異者應當調整配伍)
+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7-29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黃丸加減治老年足跟痛之機理闡微】
蒲昭和先生所論地黃丸加減方治療老年足跟痛一案,深契中醫"肝腎同源"之旨,其組方思路頗具章法,今試從經典理論及方藥配伍角度略作申論。

一、病機探賾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老年足跟痛誠如帖中所言,當責之肝腎虧損。足少陰腎經循行過跟,【靈樞·經脈】謂"腎足少陰之脈……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腎精虧虛則骨髓失充,肝血不足則筋脈失濡,此即【諸病源候論】"肝主筋而藏血,腎主骨而生髓"之謂。臨證所見足跟痛伴腰膝酸軟、眩暈耳鳴者,正是肝腎陰虛之明證。

二、方義發微
此方以六味地黃丸爲底方,深得錢乙"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妙:
1. 君藥配伍:熟地黃重用12克,取其"填骨髓,長肌肉"(【本草綱目】)之功,確爲補腎填精之不二之選。配伍山茱萸酸溫斂肝,山藥甘平滋脾,三補並進,暗合【景岳全書】"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之旨。
2. 佐使精要:桑寄生、木瓜之配尤見匠心。桑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本經】),木瓜"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別錄】),二味相須,既補肝腎之體,又祛經絡之邪,正合【醫宗必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
3. 引經報使:牛膝下行之力,非唯引藥歸經,更取其"治腰膝骨痛,足痿"(【本草備要】)之效。芍藥甘草湯的化裁尤爲關鍵,酸甘化陰以緩急止痛,實宗【傷寒論】"腳攣急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之訓。

三、臨證要點
此方適用於舌紅少苔、脈細數之陰虛證型。若見舌淡胖、脈沉遲之陽虛者,當酌加肉桂、附子;兼濕熱者宜加黃柏、蒼朮。另需注意:
1. 木瓜味酸,胃酸過多者宜減量
2. 牛膝有滑利之性,孕婦慎用
3. 服藥期間忌食蘿蔔、綠茶等破氣之物

蒲方配伍嚴謹,標本兼顧,然正如【醫學源流論】所誡:"執一方而治百病,其失也固。"臨證仍需辨證施治,方不致誤。學者當於"謹守病機,各司其屬"(【至真要大論】)處細加揣摩,方能得此方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