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b2 E: g' ?$ a9 T' I! \ 7 f+ I3 m2 C+ |
中國是詩的國度,許多古詩千百年來依然膾炙人口,讓人順手拈來或背誦或引用,體現人的學識素養。然而,有時借用古詩名句的知名度,將其略加改動,幽古人一默,也能成爲佳話詩話傳之後世。
; a" K. q3 u# N, H5 t/ O9 d% b' a, F6 M Y. ~( }" T. Z
王士G,即王漁洋,清代詩壇的領軍人物,其著的【帶經堂詩話】上載有這樣一件真事。明朝的北京,冬天天氣很冷,一些官宦用貂皮做成套,套在官帽上以禦寒,名曰帽套。一官員乘馬會客,有對面騎馬者把帽套掠走。轉天到官署述說此事,同署的某公改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詩贈給他:『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餘帽套頭。帽套一去不復返,此頭千載空悠悠。』眾皆大笑。 * J4 b$ M( p! G% M' n# h" r0 L: ]
% }6 X+ f! m$ Z: e Y* x
唐人崔顥原詩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首詩在唐代時名氣就很大,李白過黃鶴樓看到這首詩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所以一改成『帽套詩』,當然會引起鬨堂大笑。 . V0 ~( v# H3 L ^4 t9 {( |
9 I& A6 h; r7 x0 ~: G2 I 還有一首名詩【神童詩】,也是家喻戶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在明代,由於奸臣嚴嵩當權胡作非爲,民間把此詩改爲:『天子重權豪,開言惹禍苗。萬般皆下品,唯有奉承高。少小休勤學,錢財可立身。君看嚴宰相,必用有錢人。』把一首讀書立身的詩變成絕妙的諷刺詩。
' Q- W7 M! A9 U. P6 J6 ~& I0 o: b) l9 y2 D
y. Q1 E& ]) O& j( g9 F* |- \ 有一首數字詩常作爲學生的開蒙詩,淺顯且有趣:『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抗日戰爭時期,貴州公路交通狀況極差,有人寫詩道:『一去二三里,停車四五回。拋錨六七次,八九十徘徊。』前些年有人又套改此詩,描摹北京的乘車:『一去二三里,紅燈四五回,停車六七次,八九十人催。』頗具趣味。 2 c: E, d) X0 T
, a5 k( O% S7 l" _3 w Y) _
李煜的這首【虞美人】詞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爲之憮然乃至潸然淚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前些年還是福利分房,有些人多吃多占,於是有人填詞道:『天氣燥熱何時了,一夜睡多少?雜院本來就無風,更兼全家擠居斗室中。士子分房說優待,盼得朱顏改。身無立錐怎不愁,那廂新房卻空半拉樓。』讀來心頭別一種滋味湧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