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 h* j8 E) S2 V( H: H9 i6 Z
0 U0 C3 O4 u0 z9 ? 日前見有文章說:李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是因爲通不過『政審』。因爲唐朝有規定:出生於罪人和商人家庭的人不能考進士。說他是罪人之子的根據,是【新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李狩)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可是隋朝受到迫害的人在唐朝已經不是罪人了。而【舊唐書】則說:『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爲任城尉,因家焉。』如此,則罪人之後的說法就更不能成立了。
+ V( ~" f; u4 w5 v& e B# g6 }; }; V9 s7 j
李白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狩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爲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爲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爲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乙太白字之。』那麼李白家曾經改換姓名,而且是『逃歸於蜀』的,與【新唐書】所說『遁還,客巴西』是一致的。另一個資料是:宣歙池等州觀察使范傳正爲李白所作的墓志銘【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所說李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爲郡人。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爲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天子之姓)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
2 x" d3 [5 o B; w5 ? O4 s5 d' n4 [8 A; c, L0 {3 D! C9 [4 O# o
李白和李唐王朝都自稱是涼武昭王李狩的後代,【晉書】說李狩:『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可是【史記】、【漢書】都說李廣家被滅門了,唯一留下的就是投降了匈奴的李陵一支。 2 O. \' w- v5 j/ c$ E
5 a0 v" Z, X! E7 X/ L( j 李陽冰所說其祖先:『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爲名。』這不就是暗示他就是李陵嗎?李陵降匈奴後,單于賜姓拓跋氏,『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爲愧』,所以李陵之後到了唐朝『潛逃』回來以後,也還是不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是李陵後裔,編出一些故事來擾亂視聽,也是很可能的,加之那時的『外調』工作也不發達,所以他的身世就更變得撲朔迷離了。 . u) J0 R0 K& j8 q
. e) ]5 b+ M7 m6 N
【晉書】還說李廣的曾祖父李仲翔:『漢初爲將軍,討叛羌於素昌,素昌即狄道也,眾寡不敵,死之。仲翔子伯考奔喪,因葬於狄道之東川,遂家焉。』李陵一支改了姓,隴西李氏的李狩一支是不改姓的,他們並非同一支的李氏。 7 B/ J. a: J- |0 X8 @* N3 M J0 e* h- ~& g
3 f" o3 O% v; i" k) R2 A3 M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詔,宣布李狩爲始祖,『涼武昭王孫寶已下,絳郡、姑臧、敦煌、武陽等四房子孫,並宜隸入宗正,編諸屬籍。』於是『絕嗣之家,難求譜諜』的李白家,也成了李狩的後裔。天寶二年(743年),玄宗始特批准李白隸於宗正寺,亦被編入皇族戶籍管理。毫無疑問是玄宗的厚愛開的後門,但即使如此,唐皇室也從未明確過李白的同宗身份,其內情則相互間可以心照不宣。李冰陽說:『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乙太白字之』,『伯陽』是化胡的老子,太白金星也是西方之星,這都表明了李家始終不肯忘記自己家族的歷史。
/ c8 f# @/ q. c1 r( t- T- D# I" `% g
初唐以後科舉考試成功的大多數是『官二代』,即便其父當過小小的武官『任城尉』,他想要擠進太學裡,走正常的科舉考試之路,也是希望渺茫的,更何況他還有一個家族歷史的沉重包袱。這就決定了他『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用走學道、當酒仙,包括讓高力士脫靴來顯示自我的存在。不能簡單地說他不屑於科舉,因爲『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那不是他能走通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