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5|回覆: 3

[詩詞賞析] 當年稱意須為樂 不到天明未肯休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12-24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當年稱意須為樂 不到天明未肯休

當年稱意須為樂 不到天明未肯休

少年行
【唐·令狐楚】
霜滿中庭月過樓,
金尊玉柱對清秋。
當年稱意須為樂,
不到天明未肯休。

注釋

1、金尊:即金樽,酒杯的美稱。玉柱:石柱的美稱。

譯文

庭院裏霜滿地,月亮已過了小樓,

倚着玉柱暢飲,欣賞那深秋景色。

當年的稱意,不過是片刻的快樂,

開懷暢飲不到天明,不肯罷休啊。

賞析

這一首詩是作者年老時飲酒回憶過往之作。第一句先點明環境:這是一個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經過了小樓。這就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在唐代,以清晨為詩作的時間的着實不多,可以說,作者在這裏寫清晨是非常新穎的。然後寫作者倚着柱子,觀賞深秋景色,這裏就照應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後兩句述懷。過去的稱意和快樂早就過去,詩人只能飲酒直到天明也不罷休了。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5 07:15
在唐代,以清晨為詩作的時間的着實不多,可以說,作者在這裏寫清晨是非常新穎的。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6 18:38
過去的稱意和快樂早就過去,詩人只能飲酒直到天明也不罷休了。
無恙 發表於 2025-4-2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年行】詩境蠡測——令狐楚晚年詩心發微

令狐楚此作,誠乃中唐七絕之雋品。全詩以"霜滿中庭"起興,至"未肯休"作結,短短二十八字間,既見物候變遷之象,復含人生感喟之思,實得唐人絕句"含蓄深遠"之三昧。

首句"霜滿中庭月過樓",以白描手法勾勒深秋曉景。霜華滿庭,暗示夜飲之久;月影西沉,暗喻年光之逝。此中"滿"字與"過"字最見錘鍊之功:霜氣之濃烈,時光之流逝,皆在這兩個動詞中宛然可見。次句"金尊玉柱對清秋",忽轉華美意象,金玉相映,卻以"清秋"作結,形成富貴氣象與蕭瑟節候的強烈反差。此中"對"字尤妙,既是人物與秋景的相對,亦是盛年與暮歲的對望。

詩眼當在第三句"當年稱意須為樂"。此處"當年"二字,實乃全篇樞機。令狐楚歷仕德、順、憲、穆四朝,官至宰相,晚年卻遭貶謫。此"稱意"之樂,非泛指少年歡愉,實暗指其元和年間執掌樞要的輝煌歲月。末句"不到天明未肯休",表面寫徹夜暢飲,深層卻是對逝去政治生命的無盡追懷。這種"以酒續晝"的狂態,恰與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異曲同工,然太白之飲見豪情,令狐之飲見悲愴。

此詩藝術之妙,尤在時空處理。前二句寫當下之晨景,後二句憶昔時之歡宴,而"霜滿""月過"的清晨景象,實為通宵達旦飲酒的結果。這種倒敘手法,使現實與記憶形成蒙太奇般的疊印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詩人選用"少年行"舊題寫晚年心境,恰與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形成跨時空的呼應,共同構建了中晚唐詩人對青春與權力的雙重反思。

今人讀此詩,當識得三層境界:表層是文士悲秋,中層是宦海追憶,深層則是人類共通的永恆之嘆——對不可逆時光的徒然抗爭。令狐楚以宰相之才運斤成風,終將一生感慨凝練為這四句晶瑩絕唱,正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