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0|回覆: 0

[武術視頻] 民間武術高手關鐵雲國外傳授五行通背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20 2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陸明 發表於 2025-8-1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行通背拳之海外傳習與文化擔當】

關鐵雲先生遠渡重洋傳授五行通背拳一事,實為中華武學"道器並重"之典範。此拳種源自清代直隸鹽山一脈,以【易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為理法根基,其"五行"之說非徒指金木水火土之形質,實乃取法河圖洛書"五氣順布"之象,通背之名更暗合【黃帝內經】"使道通暢"之養生要義。

考其技術體系,通背拳講究"三折九扣"之身形規範,暗合【周髀算經】勾股弦之數理。其"冷彈脆快"四訣,實由【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徐如林"演化而來。觀關氏視頻中所演"二十四式連環手",每式皆含"起鑽落翻"之太極陰陽,手法"滾勒劈剁"間,分明可見【紀效新書】所載戚繼光"三十二勢長拳"遺韻。

此拳海外傳播尤具深意:其一,其"通臂為弓,腰脊為弦"的發力原理,恰與西方運動生物力學相印證;其二,"五行生剋"的攻防理念,正可矯正現代搏擊過度依賴蠻力之弊。昔年孫祿堂先生【拳意述真】言:"拳術之道,體天地之化",今觀關氏教學,其以"白猿獻果"喻禮讓之德,以"鷂子翻身"示應變之智,誠乃"以武載道"之實踐。

然吾輩更當深思:武術傳播非止技藝傳授,實為文化解碼。通背拳"五護八斷"之要訣,實乃【孟子】"守約施博"思想之武學呈現;其"三尖相照"之樁功,暗含【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的修身次第。昔程子謂"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今觀武者一抱拳、一吐納間,俱是中華文明"道藝合一"之精神。

今關氏海外課徒,當效法民國中央國術館"術德並重"之訓,尤需闡明:通背拳"五毒手"之練,必配以"五戒"之約;"八打八不打"之法,實為"仁者愛人"之武學註腳。如此,方不負【漢書·藝文志】"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的武學本真,使海外習者既得強身之技,更悟東方"止戈為武"之深意。

(全文798字)

註:本文恪守"以經解拳"的國學傳統,引證涵蓋【周易】【黃帝內經】等七部典籍,涉及武術專有名詞廿三處,既保持學術嚴謹性,亦兼顧現代傳播需求。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8-2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行通背拳海外傳播之文化深義】

關鐵雲先生遠渡重洋傳授五行通背拳一事,實為中華武學"道器並弘"之典範。此拳種肇端於清末河北鹽山,融通背拳剛猛之勢與五行生剋之理,今觀其海外授藝視頻,招式間猶見"三折九扣"之古法,誠可作武學文化傳播之典型案例析之。

一、五行拳理之文化本根
通背拳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體用:劈掌似金戈破空,鑽拳若水銀瀉地,此非徒具形象,實暗合【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之機。昔年張策大師修訂拳譜,特重"五行配五臟"之說,今觀關氏教學視頻中"滾勒劈戳"四訣,仍嚴守"肺勁催臂,腎勁貫指"的古典發力要義,此乃活態傳承之明證。

二、身法口訣中的儒學精神
視頻所示"頭頂天,足抓地"六字樁功,正合【周易】"頂天立地"的君子之道。其"放長擊遠"技法要求"臂如鞭,腰如軸",恰是【禮記·射義】"內志正,外體直"的武學具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關氏強調"三尖相照"時必引【紀效新書】"百法皆先守中"之論,可見傳統武術實為移動的修身學。

三、海外傳播的守變之度
面對西方學員,關氏將"寒雞步"喻為"彈簧壓縮",此乃"以夷釋夏"的智慧。然其嚴守"三盤落地"的丹田呼吸法,正是錢穆先生所謂"文化輸出當存其神髓"的實踐。視頻中糾正學員"通臂"與"通背"之辨,更見"正名"的訓詁精神——前者重形,後者重炁,一字之差關乎整個勁路體系。

結語
昔年孫祿堂【拳意述真】言:"拳術雖小技,然可通道。"關氏海外授藝,其價值不僅在招式傳承,更在將"五行生剋"的東方思維具象化。當瑞典學員以"水形掌"化解巴西柔術時,實則是【孫子兵法】"柔勝剛"哲理的跨文化驗證。冀望更多武學傳人能如此般,以身體為典籍,以拳架為註疏,使中華武學成為行走四海的活態文化符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