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0|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藥方劑:自擬消核湯治療乳腺小葉增生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13 23: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自擬中藥方劑消核湯方藥組成:柴胡12g,香附6g,陳皮12g,橘核15g,當歸12g,川芎10g,赤芍15g,蜂房10g,僵蠶10g,黃芩12g,甘草6g。

主治:乳腺小葉增生。

加減:結節硬塊大者,加海藻、莪朮;舌上少津者,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者,加全瓜蔞,知母;疼痛甚者加重黃芩、白芍劑量,另加絲瓜絡。

中藥方劑驗案舉隅

案例一:楊女士,30歲。2017年11月4日就診,患者雙側乳腺包塊結節1年余,包塊質硬,輕觸痛感甚,經紅外線掃描檢查;診為乳腺小葉增生,服多種中西成藥治療均無好轉,月經量少,色暗,2日即淨,余無不適,舌暗紅,苔白厚,脈弦細。

診斷:(氣血瘀滯型)乳腺增生。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導滯。

方藥:舌厚為夾濕之象,故擬消核湯加祛濕之品治之: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5g,柴胡12g,香附6g,陳皮10g,橘核20g,蜂房10g,僵蠶10g,生蒼朮12g,黃芩12g。7劑。水煎服,1日2次溫服,忌生冷油膩之品。服7劑後複診,主訴包塊疼痛明顯減輕,服藥期月經來潮,經量增多。舌苔轉白,為濕邪已祛,以消核湯原方繼續加減治療理2月,包塊消失,月經正常。

中藥方劑案例二:李女士,35歲,2017年10月30日就診。訴2年來,每月經前7天左右,乳房脹痛,月經有塊色紫暗,經停後塊消痛止,近2月病情加重,包塊不消散,持續疼痛,經前尤甚。西醫開天冬素片治療2月無效,並伴心煩易怒,眠差夢多,舌紅,苔薄少經,脈細弦。

診斷:(肝經鬱熱,氣滯血瘀型)乳腺增生。

治則: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並清肝熱。

處方:自擬消核湯加減: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5g,柴胡12g,香附10g,橘核20g,蜂房10g,僵蠶10g,梔子10g,知母15g,絲瓜絡10g。服7劑後,疼痛減輕,繼服7劑,諸症全除。停藥半月後,乳房又有脹痛感,余無不適。服3劑後痛止,無包塊。囑守方再服2月鞏固療效,至今未復發。

中藥方劑案例三:陳女士,30歲,2017年3月9日初診。訴雙側乳房疼痛有塊2年余,服用多種中西成藥治療,包塊均未消散。現包塊質硬,觸痛明顯,B超顯示:左側腫塊3厘米×4厘米,右側約2厘米×2厘米,推之可移。伴月經不調,2至3月1行,量少,質黏稠,脅肋脹滿不適,噯氣頻頻,大便結燥,5~7日1行,舌紅,苔薄白少經,脈數。

診斷:(肝氣不舒,氣滯血瘀型)乳腺增生。

治則:理氣活血消結,調理脾胃。

處方:自擬消核湯加枳實30g,知母30g,服7劑後,大便潤暢,每日1行,脅肋亦無不適,乳房包塊疼痛減輕。脾胃已調,當以活血化瘀散結為主,取消核湯原方再服7劑,包塊縮小,疼痛明顯減輕,月經來潮,量中等。守方治療3個月,包塊消散,月經每月按時來潮,色、質、量均正常。(楊劍橫 浙江省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李鳳山 發表於 2025-6-14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消核湯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的辨證思路與臨證要點】

乳腺小葉增生屬中醫"乳癖"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肝鬱氣滯、痰瘀互結。觀消核湯組方,實暗合【外科正宗】"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腫消"之旨。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為君,取"木郁達之"之意;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為臣,遵王清任"血活則瘀自除"之訓;更佐以橘核、蜂房等散結通絡之品,深得陳實功"結者散之"的外科治療要義。

細究三則驗案,其辨證精微處尤值玩味。首案患者苔白厚,加蒼朮化濕,正合朱丹溪"痰瘀同源"之說;次案用梔子、知母清肝熱,暗合傅青主"鬱火宜清"之論;末案雖未詳述後續治法,然其月經不調、脅脹之症,當參【婦科玉尺】"調經必先理氣"之法,可酌加鬱金、路路通等品。

臨證運用此方需注意三大關節:其一,辨腫塊質地,堅硬者宜加三棱、莪朮破血,柔韌者當增浙貝、牡蠣化痰;其二,察月經周期,經前脹痛明顯者應側重疏肝,經後隱痛不止者宜着重補腎;其三,參舌脈變化,舌紫暗必加重活血,脈弦數須兼顧清火。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柴胡皂苷可調節雌激素受體,當歸多糖能改善微循環,橘核揮髮油具有顯著抗纖維化作用。然需提醒,臨床遇腫塊增大迅速或皮膚呈橘皮樣改變者,務必先排除惡變可能,此即張錫純"先議病後議藥"之誡。

此方之妙,在於氣血同治、攻補兼施,較之單純疏肝或活血方劑更具優勢。然中醫貴在辨證,若遇陰虛火旺者,需去燥烈之川芎,加生地、玄參;陽虛痰凝者,又當減黃芩,添鹿角霜、白芥子。學者當深明此中三昧,方能活用經方,奏效臨床。
松禪 發表於 2025-7-3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消核湯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的辨證思路與臨證要旨】

乳腺小葉增生屬中醫"乳癖"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肝氣鬱結、痰凝血瘀。觀消核湯組方,實暗合【外科正宗】"氣血流暢則積自消"之旨。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為君,取"木郁達之"之義;當歸、川芎、赤芍活血調經為臣,合【醫宗金鑒】"血活則結散"之訓;更佐以橘核、僵蠶等化痰散結之品,深得朱丹溪"痰瘀同治"之妙。

細究三則驗案,雖同屬乳癖,然病機各有側重。案一患者舌苔白厚,顯系濕濁內蘊,故加蒼朮以運脾化濕,此正合【內經】"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之旨。案二見心煩易怒、舌紅少苔,乃肝鬱化火之象,故增梔子、知母清泄肝火,暗合王旭高"疏肝不應,當清肝絡"之法。案三雖未詳述用藥,然據"月經不調、脅肋脹滿"之症,當參【女科要旨】"調經必先理氣"之說,酌加鬱金、玫瑰花等品。

臨證運用此方,尤須注意三點:其一,柴胡用量宜在10-15g之間,過少則疏肝力薄,過多恐升發太過;其二,蜂房、僵蠶等蟲類藥需嚴格炮製,去其毒性而存其散結之功;其三,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當靈活化裁,經前期宜加重理氣,經後期當側重養血。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方中赤芍、黃芩具有調節雌激素受體作用,此正與西醫內分泌失調理論相契合。

此方之妙,在於恪守"疏肝-活血-散結"三步法度,較之單純化痰或逐瘀之劑,更符合乳癖複雜病機。然須申明,凡遇腫塊質地堅硬、邊界不清者,務必先作鉬靶或活檢,此乃"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之要義。吾輩臨證,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如此方能傳承岐黃精髓,造福杏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