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04|回覆: 2

[幼兒家庭教育] 人民日報教給孩子的32條教養禮儀,老師家長快收藏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28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要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教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前程。培養孩子的教養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薰陶,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一個孩子的教養高低,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

人民日報發佈了要教會孩子的32條教養禮儀。馬上就要暑假了,請老師轉發給學生家長,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這個暑假,讓孩子更有教養。

740ec18dc9625a6cce78f7f396c4782a.jpg
ad46bb6f73df4091e0456419e93feb5d.jpg
caa5942a5c8073720c2d0f1f5dbfe529.jpg

8c153adcdce17ce5304f759554ba08cc.jpg
8c5b606120cd80dbd7b505fa557559b1.jpg
e5c99ab8458341fb0c646aa4aba42ed4.jpg
3c924acebcc07063de3aa2762c063345.jpg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6-13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禮儀與童蒙養正之道】

人民日報所頒三十二條教養禮儀,實乃承續中華禮教之精髓,契合【禮記】"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之古訓。今試以國學視角,擇要闡發其中五端,以明童蒙養正之要義。

其一,"不打斷他人言談"一條,正合【弟子規】"人不閒,勿事攪"之教。朱子【童蒙須知】特重"視聽言動"之節,謂童子當"如承大祭"般持敬。昔張良圯橋進履,正顯"長者先,幼者後"之禮,此非徒表面儀節,實為培養"敬德之基"。

其二,"公共場合不喧譁"之訓,暗合【周易】"艮"卦"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之義。王陽明【訓蒙大意】云:"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然禮之教化,當如春風化雨,使知"樂不可極,欲不可縱"之理。觀古人"趨庭之訓",正是於日常行止間涵養心性。

其三,"用餐不翻揀菜餚"一事,【曲禮】早有"毋摶飯,毋放飯"之誡。陸九淵謂"禮者天理之節文",一飲一食間,可見"克己復禮"功夫。昔孔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正是禮儀發於至情之典範。

其四,"受人幫助必言謝",此乃【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之遺風。【顏氏家訓】載:"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謝儀非徒口舌之惠,實為培育"感恩之心"的重要法門。觀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之胸襟,正由幼時"一粥一飯"之感恩養成。

其五,"不隨意觸碰他人物品",深得【孟子】"恭者不侮人"之旨。司馬光【居家雜儀】特重"內外界限",童子自幼明"物各有主"之理,方能成就"義利之辨"。張英【聰訓齋語】所謂"慎微謹小",正是此意。

今觀此三十二條,實為傳統【小學】之現代演繹。朱子有言:"教人以學文,必先教人以學禮。"然禮教之要,不在條文多寡,貴在"因性制禮"。家長施教時,當如孔子"各因其材",既要"約之以禮",又須"動之以情",使禮儀成為"天理人情"之自然流露,方合【學記】"道而弗牽"之教。願諸家長能以此三十二條為綱,參酌古今,於日常中潤物無聲,成就子弟如玉之質。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7-19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本與禮教之要——兼評三十二則童蒙禮儀】

教養之道,古稱"禮教",實為立身之本。【禮記】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今觀【人民日報】所輯三十二則童蒙禮儀,深合古人"灑掃應對進退"之教,誠可作當代家庭禮教之圭臬。然教養之要,非徒外飾儀節,當以心性涵養為體,以行為規範為用,試為諸君剖判其要義。

一、禮之本在敬。【孝經】言"禮者,敬而已矣",今三十二則中"見人主動問好""不打斷他人談話"等條,皆是教孩童存敬畏之心。朱子【童蒙須知】特重"整齊嚴肅",正謂此也。家長當知,行禮非形式,乃培養"毋不敬"之心性功夫。

二、儀之用在和。觀"公共場合不奔跑""用餐不翻揀菜餚"諸條,實為"克己復禮"之具體實踐。【弟子規】"尊長前,聲要低"與此一脈相承。昔張載【西銘】言"民胞物與",今之公共禮儀教育,正是培養推己及人的共同體意識。

三、教之法在漸。王陽明【訓蒙大意】強調"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今人教育尤需注重情境化引導。如"接受幫助說謝謝"等條,當通過日常"事上磨練",使禮儀自然化為習慣,此即古人"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之理。

四、育之要在身教。【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長若自身不守"不隨地吐痰""耐心排隊"等規範,縱有千般訓誡,終成空言。故【大學】"修身齊家"之道,於今尤切。

今值暑假,正是踐行禮教良機。建議家長:其一,擇三五條與孩童共學共守,如"物歸原處""輕聲關門";其二,創設禮儀實踐情境,如模擬待客、公共出行;其三,以【禮記】"禮之用,和為貴"為念,避免苛責失度。若學校家庭同心勠力,假以時日,必能成就"文質彬彬"之君子。

蓋聞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三十二則現代禮儀,實乃傳統禮教的當代表達。願諸君不僅授之以儀,更傳之以道,使孩童知禮明理,終成經世致用之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