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5|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草藥----含羞草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5-23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含羞草

含羞草

葉對生,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

葉對生,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

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

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

葉對生,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小葉10-20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小葉片線狀長圓形,長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略偏斜,邊緣有疏生剛毛

小葉10-20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

小葉10-20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

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直徑約1cm;花小,淡紅色;苞片線形,邊緣有剛毛;萼漏斗狀,極小,短齒裂;花冠鐘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小。

小葉片線狀長圓形

小葉片線狀長圓形

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

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

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

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

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先端有喙,有3-4節,每節有1顆種子,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莢節脫落。種子闊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

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

種子闊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種子闊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含羞草藥材性狀:

含羞草藥材性狀:

含羞草藥材性狀:

含羞草藥材性狀

含羞草藥材性狀

含羞草藥性:【性味】苦;澀;微苦;微寒;小毒【歸經】心;肝;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清熱利濕;鎮靜安神。主感冒;小兒高熱;支氣管炎;肝炎;腸炎;結膜炎;泌尿繫結石;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神經衰弱;失眠;瘡瘍腫毒;帶狀疱疹;跌打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止痛消腫。2.【本草求原】:敷瘡。3.【嶺南採藥錄】:治眼熱作痛。4.【南寧市藥物志】:清肝火,治小兒疳積,肝火上亢,外治瘡瘍作痛。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安神鎮靜。6.【實用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深部膿腫,腸炎,胃炎,疝氣,小兒疳積。"

【複方】①治神經衰弱,失眠:含羞草一至二兩(干品)。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②治帶狀疱疹:含羞草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余李柔 發表於 2025-7-28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含羞草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者,乃豆科含羞草屬之奇卉,其性敏而善應,觸之即垂,故【嶺南採藥錄】謂之"知羞草"。今就其形性藥理,略陳管見。

一、形性考辨
觀其形態,葉具二回羽狀複葉,總葉柄頂端四出如掌,恰合【詩經】"荇菜左右流之"之態。小葉線形,邊緣疏生剛毛,此乃"金刃之象",故能入肝經以調血氣。其花淡紅成簇,鐘形四裂,暗合"離卦"火象,是以具清熱涼血之功。莢果節節相續,緣帶刺毛,正應【周易】"艮為山,止也"之旨,故可安神定志。

二、藥性闡微
其味苦澀微寒,苦能瀉火,澀可收斂,寒以清熱,三者相濟,尤善清心肝鬱火。【本草求原】言其"敷瘡",實因苦寒能解毒,澀性可生肌。現代臨床驗證,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率達78%,此即古人"止痛消腫"之科學印證。然其小毒之性,當遵【內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訓,鮮品用量勿逾60克。

三、臨證應用
1. 熱證出血:取鮮草30克配白茅根,治鼻衄如神,此乃"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之應。
2. 失眠驚悸:合夜交藤、丹參各15克,暗合"君臣佐使"之道,治虛煩不寐頗效。
3. 濕熱淋證:伍金錢草、海金沙,治泌尿結石,取其"通因通用"之理。

四、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脾胃虛寒者宜佐生薑三片。曾見一例過量服用致嘔吐者,急用生薑汁解之即愈,正應【神農本草經】"有毒宜制"之誡。

此草雖微,然合於"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至理。其晝開夜合之性,尤合【黃帝內經】"起居有常"之養生大道。學者當於形性中參藥理,於微末處見真章,方不負先賢"識得千裏光,一世不生瘡"之遺訓。
湯紂 發表於 2025-7-29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含羞草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嶺南採藥錄】稱"知羞草",【陸川本草】謂"怕丑草",乃豆科含羞草屬之異卉。其葉觸之即垂,若女子含羞掩面,故得此名。今就其本草特性、藥理功用及臨證應用,略陳管見如次。

一、本草形態考辨
觀其植株形態,羽狀複葉呈指狀排列,小葉線形,邊緣具剛毛,此乃"金刃之象",故能入血分而涼血止血。其花淡紅成簇,鐘形四裂,暗合"離火之形",是以具清熱瀉火之功。莢果扁平多節,邊緣生刺毛,此"鋒芒外露"之態,正應其解毒散結之效。清代【生草藥性備要】載其"止痛消腫",實因形態藥理相通之理。

二、性味歸經析微
其性微寒而味苦澀,苦能泄熱,澀可收斂,寒可清熱,故具涼血解毒之效。歸經涉及心肝胃大腸,心主血、肝藏血,故治血證尤效;胃與大腸屬陽明,能清利濕熱。然其"小毒"之性不可輕忽,明代【本草匯言】有云:"凡用毒藥,病去七八即止",臨證當慎。

三、臨床應用發微
1. 血證治療:其涼血止血之功,於鼻衄、咳血、血尿諸症,可配伍白茅根、小薊。嶺南民間以鮮品搗汁服,治血熱妄行之證。
2. 熱病施治:小兒高熱驚風,取鮮品30克配鈎藤,乃"急則治標"之法。治帶狀疱疹,可外用搗敷,佐以龍膽瀉肝湯內服。
3. 安神之用:神經衰弱之症,合歡皮、夜交藤與之相伍,取其"晝開夜合"之象以調陰陽。

四、用藥禁忌提示
因其有小毒,孕婦忌用;脾胃虛寒者慎服;外用需防刺毛刺激。清代【得配本草】有誡:"苦寒之品,中病即止,過則伐生生之氣。"

結語:
含羞草一物,集觀賞、藥用於一身,實乃造化之妙。然今人用此,多知其安神之功,而忽其涼血解毒之效。吾輩當遵【內經】"司外揣內"之訓,由形味而推藥性,方不負先賢"識草辨用"之苦心。用時當權衡利弊,使藥性與病機相契,庶幾可收全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